復元為本 連繫社區
鄧麗華
顧問醫生(精神科)
東區尤德夫人那打素醫院
「好的精神科醫生就像偵探,要全面了解病人的背景、內心世界和病徵等,再與病人多聊天、多溝通,才能綜合所有資料作出分析,對症下藥。」鄧麗華醫生說。
鄧醫生深信,精神病康復者不只需要臨床治療,地區支援同樣重要,因此,90年代後期開始積極在地區開拓精神科外展服務,與精神科社康護士走進社區尋找隱藏的高危個案。她說,近年精神科服務發展趨向以社區為本的治療。醫管局已加強支援社區內的精神病患者,與社會福利署資助的精神健康綜合社區中心合作,協助精神病患者和復康人士融入社區生活,並及早識別有風險的個案,提供適時的支援。她同時強調為住院病人訂立「復元為本」計劃,助他們日後善用社區資源,重新融入社區。
行醫35年,她最初鍾情內科,後來因緣際會,與精神科結下不解緣。她自2005年起擔任多項要職,包括東區尤德夫人那打素醫院精神科部門主管、港島東醫院聯網精神健康服務總監,以及醫管局精神科統籌委員會主席。多年來,她促進文化改變,如改善精神科服務、加强風險管理、推動醫社合作、與團隊及社區伙伴共同拓展「復元」理念等。她領導團隊「度蹺」開展各項服務計劃,成績卓越,在2005年奪得東區醫院的傑出團隊獎,2006年和2010年獲得醫管局的優秀團隊獎。
退休在即的鄧醫生,由始而終都有個簡單心願,就是希望香港成為精神健康友善社會,多方攜手消除誤解及標籤,讓需要精神健康支援的人活出豐盛人生。




● 與傑出同事共勉!
● 評選小組
● 編輯委員會
● 編輯及採訪
傑出員工
● 傑出員工得奬名單
● 走在防衞最前線
傑出團隊
● 傑出團隊得奬名單
● 心導管室四寶
● 三招「慳家」本領
● 隊員有話說
優秀青年
● 優秀青年得奬名單
● 重塑美顏的魔法師
● 兔唇寶寶再現歡顏
● 重拾步履見新天
● 樂當和事佬
● 傳承父親教學精神
優異獎得奬名單
● 優異獎得奬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