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令大眾和病人認識紓緩治療,先要好好裝備同事。醫管局正計劃增撥資源,加強紓緩治療的培訓,讓所有醫護同事具備相關基本知識及技巧。
1998年,紓緩醫學在香港正式成為專科。惟其他專科團隊對紓緩治療的認識較淺,專科之間轉介出現缺口。「非紓緩治療團隊治理末期病人時往住面對不少困難,例如如何控制不適症狀、如何向病人及家屬傳達負面消息、如何應對病人提問,例如『我是否快死了?』等。」明愛醫院內科及老人科顧問醫生郭愛玲解釋。
在新服務策略下,醫管局會為不同專科、範疇和職系的同事加強培訓。培訓範疇可分為三方面。首先,醫管局會加強紓緩治療的基礎培訓,如舉辦講座、工作坊等,讓所有醫護同事認識紓緩治療的理念及原則、「預設照顧計劃」的概念,有助他們及早洞悉病人接受紓緩治療的需要,提供適當及適時的服務轉介。
其次,培訓亦會針對日常照顧危疾重症病人的非紓緩治療團隊。在跨專科合作、共同護理病人下,他們可透過臨床實習、調任、直接指導、個案會議等,學習控制不適症狀、為病人制定「預設照顧計劃」,以及照顧病人逝世後家屬等所需要的技巧,從而照顧有較簡單紓緩治療需要的病人。
第三,紓緩治療科團隊需要持續鞏固紓緩治療的專業培訓,並加強對其他專科,如腎科、心臟科、胸肺科等嚴重病患治療護理的認識,從而加強跨科緊密合作和溝通。





● 「我有權選擇。」
● 編輯委員會
● 編輯及採訪
封面故事
● 甚麼是紓緩治療?
● 透視紓緩治療培訓
● 病房見聞
● 紓緩病房的特色
專題
局內動向
八卦掌門人
新App速遞
員工天地
● 不平凡的父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