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大數據 規劃未來服務
當各行各業都在談論大數據技術時,醫管局早於90年代開始,因應提供治療及臨床服務的運作需要,逐步建立臨床醫療管理系統,並開始分析系統的結構性臨床數據,協助制訂及規劃各項醫療服務。
例如:大約十年前,因應制訂「老人入院風險控制方案」,醫管局透過分析大量的臨床數據,建立一個以14個預測變數為基礎的模型,再配合資訊科技,成為一套自動化篩選工具系統,預測每天內科長者病人再次入院機會率(簡稱HARRPE Score)。現在「護訊鈴」和「離院長者綜合支援計劃」兩項服務,也是根據這工具篩選有較大可能再次入院的高危長者,加強對他們出院後的照顧,減少再次入院的風險。
近年,醫管局開始研究如何利用非結構性的臨床數據,如放射影像和臨床報告等加以分析。統計及人力規劃總行政經理徐麗卿稱,「如何利用這些非結構性數據,我們尚在起步階段,現正與本地大學進行一項有關急性中風疾病的研究。第一階段會由我們提供相關個案不同類型的數據,移除能辨識個人身分的資料後,交由大學腦外科專家和統計專家,分析腦掃描影像及其他臨床數據,例如年齡、病歷、主要臨床表徵等,嘗試建構一個自動化實時預測風險的模型。第二階段會將該模型套用至更多個案,測試應用於臨床系統及服務層面的可行性。」
然而,每當向第三方提供醫療數據時,必須在公開資訊和保護個人私隱兩方面取得平衡。醫管局參考了英國和澳洲等先進國家的做法,謹守五大安全(5S)原則:
安全數據:減低從數據辨識個別人士身分的可能,避免提供直接或間接辨識病人身分的資料。
安全項目:研究項目使用的數據須合法、合情,並符合研究倫理。
安全人員:研究人員有足夠知識和技術,使用及儲存有關數據。
安全設施:提取數據的設施和方法需確保數據安全。
安全成果:研究和分析的結果不會披露個別病人身分。
徐麗卿續稱,醫管局一直透過一個恆常機制處理第三方(以大學為主)的申請,並根據5S原則為外間機構提供「去識別化」數據用作學術研究,以助本地醫學研究。此外,醫管局網站及政府的資料一線通(https://data.gov.hk)也備有大量統計數字,歡迎任何人士參閱及下載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