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續的生命

90歲的蔡伯伯因肚子劇痛入院,經電腦掃描診斷為食道潰瘍導致腸穿肚爛,需進行緊急手術。雖然醫生清楚解釋病情和手術的重要性,伯伯也知道不做手術的後果,但他仍堅持簽署「拒絕接受治療表格」(Do-Not-Attempt Cardio-Pulmonary-Resuscitation(DNACPR)),醫生只能為他處方嗎啡點滴。由於伯伯在港的親人不多,只有一個姪子在國內,他要待姪子年初一從內地來港探望後,才開始注射嗎啡。

我知道只要開始嗎啡點滴,伯伯便命不久矣。不過,當我為他量血壓時,伯伯非常清醒地跟我說謝謝,他的狀況完全顛覆了我心中對接受嗎啡點滴的病人的印象!可是當我想起即將要為他注射嗎啡時,心裡異常忐忑,想着想着便已凌晨四時了。

年初一,我遠瞥蔡伯伯臥在床上看電視,姪子來了探望他,醫生亦打算開始處方嗎啡點滴。我與同事討論伯伯病情到底是否適合開始嗎啡點滴,同事說嗎啡能減輕他的痛苦,不是一件壞事。但我不忍心,打算有空再跟伯伯商量。

後來伯伯說想遲兩三天才下藥。為甚麼要多一點時間?原來他是抗日英雄,想與游擊隊兄弟馮先生先作道別。二人隸屬游擊隊東江縱隊,伯伯字字鏗鏘,分支小隊名稱和隊友的名字全都記得,但自從他入住院舍後,便與大家失去聯絡。聽到這裡,我鼻子一酸,只好轉身離去,然後為他寫下最後心願。

也許滴答流逝的生命中,我們未必有能力改變最後一段路的質素,不過,當有堅持的理由,我們便不應帶著遺憾離去。痛苦生存比痛快離開其實更需要勇氣,我從伯伯堅定的眼神中肯定,他不怕死亡,假如他能忍受腹腔劇痛,我們為何不支持他呢?

人海茫茫,如何找到馮先生呢?護士長嘗試打破這個膠着狀況,搜尋老戰士的名字,找到馮先生是香港老戰士聯誼會副會長,可是沒有聯絡方法。憑着這一點頭緒,她繼續在社交媒體搜尋「抗日戰士」的關聯字,找到「香港抗日戰爭歷史檔案推廣計劃」的Facebook專頁,並向版主表明身份,詢問能否取得馮先生的聯絡方法。皇天不負有心人,我們終於成功聯絡馮先生,並告知他事情的來龍去脈。隔天,馮先生前來探望伯伯,兩人詳談,伯伯希望馮先生為他安排身後事,以免遠親擔心。

圓了伯伯的心願後,醫護團隊討論何時開始嗎啡點滴。日復一日,伯伯的精神卻愈來愈好,醫生見狀隨即安排掃描檢查,結果顯示他的食道竟然癒合了,真是奇蹟!

能夠與蔡伯伯相遇,是我工作苦中的一點甜。他的故事令我曉得即使面對不能把握的事,都要勇敢面對,提醒我每張病床上都是有血有肉的個體,也是親人心中最重要的人,我們要用心真誠以待。上帝關一扇門的同時亦會為你開一扇窗,只要心存勇氣,我們必能走出困窘,讓窗外的陽光折射進來。

黃子殷
北區醫院 矯形及創傷外科護士

 

電郵分享 分享至Facebook 分享至微博 分享至Google 分享至Twitter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