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案直擊  經驗轉化學習

每當發生工作間暴力時,求助同事的上司聯同職業安全與健康組、保安及醫院管理團隊即時協助同事應對事件外,亦會展開調查及檢討,讓各部門的同事從中學習。

 

個案一:粗言穢語及恐嚇 @ 普通科門診


個案一:粗言穢語及恐嚇 @ 普通科門診

一名男病人到某普通科門診洗傷口。負責的護士詢問病人傷口的位置,男病人認為護士不專業,激動地說要投訴她,以粗言咒罵,並要求另一位護士為他洗傷口。於是,該護士請病人到外面等候另一護士治理,但遭拒絕。病人舉起手作勢掌摑護士,大聲呼喝:「我等你放工郁你!」護士大驚後退,叫同事向上級報告和報警。法庭最終裁定男病人在醫院內使用可能令人厭惡或煩擾的言語,違反了醫管局作出檢控的《醫院管理局附例》,以及警方作出檢控的刑事恐嚇,分別被判罰款800元及監禁三星期。

學習錦囊

1. 面對激動的病人時,宜保持冷靜,聆聽及尊重對方感受,多點運用緩和激化的溝通技巧,安撫及紓緩病人的情緒,幫助解決問題。

2. 說話要真誠、肯定和有自信,勿用批判及主觀字詞。

3. 有需要時,站在安全位置。

 


個案二:暴力威嚇 @ 急症室


保安定期巡查高危區域;如有需要,設保安站崗。

一名病人因情緒失控危坐高處而被送往急症室檢查。半夜,他突然情緒失控,嚷着要離院。護士A多番勸阻,病人突然拿起護士站的剪刀,架在A的頸上。護士B見形勢危急,試圖推開病人。混亂中,病人推倒A,然後挾持B。期間,院方報警求助,警察最終制服該病人。事件中,兩名涉事護士受傷。

學習錦囊

1. 避免在當眼處放置可用作武器的物品,改用較低風險的工具,例如鈍頭款式的剪刀。

2. 保安定期巡查高危區域;如有需要,設保安站崗。


個案三:病人滋擾 @ 精神科專科門診


面對有潛在暴力傾向的病人,保持側身企、前後腳的姿勢,與病人保持最少一隻手臂的安全距離。

某醫院精神科專科門診登記處外有逾20人排隊登記。負責維持秩序及解答查詢的病人服務助理C發現一名覆診人士插隊,勸籲他遵守秩序和重新排隊。該覆診人士惡言相向:「你別多管閒事!被插隊的人都不作聲,你憑甚麼作聲?」當值保安員聽到爭吵聲上前了解,幫忙勸告不果。覆診人士遂要求立即登記。C的上司知悉事件後報警,保安員亦通知當值管事支援。最後成功以《醫院管理局附例》檢控滋事者使用令人厭惡或煩擾的言語,罰款2,000元。

學習錦囊

1. 面對有潛在暴力傾向的病人,保持側身企、前後腳的姿勢,與病人保持最少一隻手臂的安全距離。

2. 眼神接觸須懇切,說話要有自信及肯定,勿用批判及主觀字眼。

3. 持續觀察暴力病人精神狀況及行為。若情況有異,應立即召喚支援,以團隊方式處理。


個案四:病人家屬不滿服務延誤 @ 病人寓所


個案四:病人家屬不滿服務延誤@病人寓所

社康護士D預先致電通知病人B延遲家訪時間。當D在客廳為B檢查身體時,B的兒子在旁表現不滿,並不斷以粗口辱罵護士遲到:「點解你咁遲,我趕住返工搵食,你大哂呀?」D嘗試向B的兒子解釋不果,他怒氣沖沖地推撞D。D因安全受威脅而離開病人寓所,並即時致電上司匯報,其後報警處理。

學習錦囊

家訪前

1. 進行風險評估,如病人有否暴力傾向紀錄。

2. 帶備個人防護裝備和通訊工具,如警報器和電話。

3. 在首次家訪,安排社康護士「行孖咇」,了解病人家居環境及家人狀況。

4. 通知所屬社康中心到達及預計離開病人居所的時間。若需延遲家訪,通知病人及其家人,免生誤會。

5. 查察有否不宜家訪的跡象,例如有吵架聲。

 

家訪期間

6. 坐近門位置,以便逃走。

7. 表現友善,注意病人基本需要,適時安撫和解釋。

8. 若發生暴力事件,即逃離現場,在安全情況下啟動警報器或報警求助。

 

分享至Facebook 分享至微博 分享至Google 分享至Twitter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