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業樂業  默默支援


陳小梨

機器活字典

陳小梨
二級病人服務助理
東區尤德夫人那打素醫院

曾於私家診所工作的陳小梨,八年前轉職至公立醫院而要重新適應環境,一切由零開始。初時她每日跟著帶教護士學習病房運作,負責兒科深切治療部及兒科急症病房的收症、執拾病床、安排及操作醫療儀器、協助病人更換呼吸機喉管等日常工作。

小梨由最初不懂使用儀器,不熟悉病房運作,就連發問也不會,只能一邊聽護士教導,一邊用簿記下重點,到今日,病房各式各樣的儀器也難不到她。她不但會仔細閱讀儀器的使用說明書,連推銷醫療儀器的職員也不放過,請教他們每個儀器部件的功能、運作、消毒及清潔程序。她說:「操作得多自然容易上手,不用死記硬背。由於很多儀器使用說明只有英文版,而在病房工作及溝通時,亦常接觸英文醫學用語,所以我會查字典,從中學會不少知識。」難怪小梨獲部門委任為兒童及初生嬰兒深切治療部的「機長」。

另外,小梨又主動自製裝置以減少儀器損耗。例如用作檢查嬰兒心電圖的儀器連接多條粗幼不同的電線,容易因打結、拉扯及摺曲而折斷,於是,她自行製作電線收納槽,整理電線,一個微細舉動令日常醫療流程更暢順。在病房繁忙日子,她更會不計較地主動補位協助。



歐陽慧芬

「病房姨姨」哄人高手

歐陽慧芬
二級病人服務助理
瑪麗醫院

歐陽慧芬日常工作是在婦科病房照顧病人,如抹身和餵食等,偶爾也會給病人心理支援,因為即使是成年病人,也難免會害怕入院。曾有病人情緒起伏太大,醫生想找精神科同事幫忙,慧芬像哄小孩般安撫她,結果病人情緒穩定下來。

又有一次,一名產婦因失血過多送到醫院,情況危急,慧芬在旁一邊安慰婦人不要怕,一邊哄她要當個勇敢媽媽。結果手術成功,慧芬再次在病房遇到該名產婦,二人立即緊握著對方的手,相視而笑,一切盡在不言中。「因家人曾患上惡疾,明白病患和家人感受,故盡力以同理心了解病人需要。」慧芬說。

視病人如親的慧芬,也視醫院為第二個家。她家住屯門,每日花四小時來回住所與醫院,卻毫無怨言,只為報答瑪麗醫院當年的知遇之恩。原來她2000年接受工作培訓後,同伴都找到工作,惟她沒有著落,非常徬徨。猶幸最後獲得瑪麗醫院取錄,一做至今,「我好感激瑪麗(醫院)在我最需要工作時,給我這份工,令我有穩定收入照顧家庭。之後,幸運的遇上一班好同事,所以我會繼續堅守這崗位。」



鄧秉娟

「毛髮」可修飾的一對手

鄧秉娟
三A級運作助理
青山醫院 / 小欖醫院

大家到髮型屋理髮,希望變得更精神更漂亮,長期住院的病人一樣需要理髮,保持外觀整潔。鄧秉娟(娟姐)本是經營理髮店,兩年前,因年紀漸大,希望找一份時間穩定的工作,於是轉到醫院工作,替青山醫院的精神病患者和和小欖醫院的嚴重智障人士理髮和剃鬚。她與同事一行三人,每天兩間醫院兩邊走,一天共替四十多名病人理髮。


理髮工具

在醫院,理髮是團隊工作,因為有時病人會不合作,動手動腳或言語思想混亂,要護士和病房助理協助維持秩序,穩定病人情緒,轉移他們注意力。娟姐認為替病人理髮的要訣,一言以蔽之:快。「我一進病房,便已觀察病人頭型,再聽他們的想法,心中盤算如何剪出一個清爽的髮型。只要病人一坐下,我便立即手起刀落,快快手完事,由後面剪起,再剪兩旁,務求即使途中突然要停下來,髮型也見得人。」

娟姐說:「見他們(病人)由病懨懨的樣子變得精神,頭髮不再遮蓋眼睛,有自信地與人有眼神接觸和溝通,我便很有滿足感。」她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名十多歲的女病人,初到醫院時,神情呆滯,不懂自理,但頭髮又直又漂亮。於是娟姐把她的頭髮修剪到較容易打理的長度。一個月後,二人相遇,女孩認得娟姐,還讚她剪的髮型好看呢!

 

 

電郵分享 分享至Facebook 分享至微博 分享至Twitter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