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隊輔導組成員今年1月參與專責小組首次舉行的Exercise Chocolate演習訓練。

天有不測之風雲

成立專責小組

針對災難心理支援的需要,醫管局早於1999年為傷者及家屬成立災難輔導組(輔導組),又於2012年成立災難心理及社會服務專責小組(專責小組),有計劃地發展不同範疇的工作,如培訓災後輔導技巧及演 習、支援「香港境外緊急應變行動」,以及製作不同資訊提高員工和公眾對防災和應急的認識等。

目前,全港17間急症全科醫院均設輔導組,逾300名成員中,六成是醫管局員工,四成是社會福利署醫務社工。每隊輔導組各有一名統籌員,每當發生大型意外或災難時,由統籌員評估情況,決定是否出動。

「三寶」培訓

災難心理支援需要特別技巧和策略,所以專責小組為輔導組提供「三寶」培訓,即急性哀傷支援、心理急救和心理復元技巧;亦會舉辦不同工作坊,例如「眼動減敏重組療法」(EMDR)就是其中一種國際認可治療創傷後遺症的心理干預手法。

專責小組代表及演習統籌臨床心理學家唐敏怡表示,近年培訓加入了演習元素。「輔導組曾參與由總辦事處及醫院籌辦的大型演習,今年1月專責小組舉辦了首個專為輔導組成員而設的演習Exercise Chocolate,模擬一宗在節日發生的大型爆炸事故,組員需即場交流處理方法,互相學習。」


2018年11月,瑪嘉烈醫院的災難輔導組參與模擬演習,為一群因飛機失事的傷者提供即場災後心理輔導。

首個災難心理及社會服務網站

鑑於本港有關災難防備和應急的資訊零碎,專責小組特意搜羅各地文獻,整理出全港首個災難心理及社會服務網站,預計今年4月推出。內容包括災難帶來的心理影響、備災貼士、針對不同人士的應對及復元措施等,也有為組員而設的「DPST專區」。

面對災難,我們要有心理和行為準備。心理準備指從思想和態度入手,避免掉進早已預設的心理陷阱,如抱「香港是福地」心態,認為我們每次都能安然度過災難,於是不作準備。行為準備指防災措施和基本求生技能。通過心理和行為準備,可加強大家抗災能力,應對創傷。


全港首個災難心理資訊網站於4月登場。

 

電郵分享 分享至Facebook 分享至微博 分享至Google 分享至Twitter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