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鬱症

1. 甚麼是情緒低落?
2. 情緒低落、情緒化與抑鬱症有何分別?

3.

如何判斷我是否有抑鬱症?
4. 抑鬱症的成因是甚麼?
5. 假如我懷疑自己/我的朋友患上抑鬱症,我應該怎樣做?
6. 抑鬱症會有甚麼「共病」- 即患上抑鬱症的同時,該名患者亦被確診有其他精神、情緒病?
7. 抑鬱症可以怎樣治療?
8. 我可以怎樣預防抑鬱症?
9. 家長可以怎樣預防子女患上抑鬱症?

 

抑鬱症

1. 甚麼是情緒低落?
 
  • 每個人都都有情緒低落、傷心或遇到挫折的時候,例如:被父母/老師責備、與同學爭執等,不開心是自然的感覺,是正常情緒反應

 

2. 情緒低落與抑鬱症有何分別?
 
  • 情緒低落 : 往往會令我們傷心一段時間,引導我們反思、推動我們尋求協助、處理難題或改善人際關係,對日常生活、社交或學業成績未有造成嚴重影響
  • 抑鬱症 : 當我們長期處於情緒低落的狀態,失去對事物、活動的興趣等,嚴重影響日常生活、社交或學業成績

 

3. 如何判斷我是否有抑鬱症?
 
  • 假如你兩個星期內差不多大部分時間出現下列五項或以上的症狀 (必須包括1或2) ,嚴重影響日常生活、學業或社交活動,你可能患上抑鬱症,請你立即尋求專業協助
    1. 情緒低落、煩躁、經常發脾氣
    2. 納悶、失去對事物、活動的興趣,如運動、打遊戲機或以往喜愛的活動
    3. 食慾不振、暴食或體重驟降/驟升
    4. 很難入睡、拒絕起床返學、早醒或渴睡
    5. 行動遲滯或說話/行為比平時激動
    6. 感到疲累、精力不充或無精打采
    7. 專注力下降、失去學習動機
    8. 容易過分內疚、自責或覺得無人喜歡自己
    9. 反覆有死亡、自殺念頭,寫遺書或把自己最愛的物件送給別人

 

4. 抑鬱症的成因是甚麼 ?
 
  • 抑鬱症的成因十分複雜,主要可分為潛伏因素、引發因素及持續因素:
    • 潛伏因素
      遺傳、與生俱來的脾性(偏執、容易因為他人的評語而鬱鬱不歡、或缺乏安全感) 、曾被虐待的成長經歷
    • 引發因素
      學業問題/轉校/升班、被人欺淩、與父母/同學或男/女朋友爭執、父母分居/離婚、重大的人生轉變 (如: 親友或寵物離世等)、突然病重或長期病患
    • 持續因素
      偏向負面的思考模式、感覺不到親人/朋輩的關愛/支持、逃避行為的習慣、解決疑難的方法傾向單一化

 

5. 假如我懷疑自己/我的朋友患上抑鬱症,我應該怎樣做?
 
  • 建議你向精神科醫生、臨床心理學家或本服務計劃-兒情計劃,尋求專業評估及治療

 

6. 抑鬱症會有甚麼「共病」- 即患上抑鬱症的同時,該名兒童/青少年亦被確疹有其他相關的精神、情緒病?
 
  • 患上抑鬱症的兒童/青少年,最常見到的「共病」包括焦慮症、對立違抗性障礙、品行障礙、強迫症、厭食症/暴食症或藥物濫用的問題

 

7. 抑鬱症可以怎樣治療?
 
  • 治療抑鬱症的主要方法包括心理治療、藥物治療及合併治療
    • 心理治療
      • 臨床研究顯示,「認知行為治療法」及「人際關係治療法」都能有效地幫助患上輕度至中度抑鬱症的兒童及青少年
      • 「認知行為治療法」主要透過啟發患有抑鬱症的兒童/青少年了解自己的情緒、身體反應、想法、及行為的互動關係及影響;運用多角度思考模式及行為體驗,協助他們如何面對及處理困擾的難題,走出抑鬱的漩渦
      • 「人際關係治療法」則透過提升溝通技巧,協助患有抑鬱症的兒童/青少年處理受困擾的人際關係
    • 藥物治療
      • 患有嚴重抑鬱的兒童/青少年,需接受精神科醫生的專業評估及治療,透過服用適當的抗抑鬱藥,舒緩情緒
    • 合併治療
      • 臨床研究顯示,患有抑鬱症的兒童/青少年若同時接受 「認知行為治療法」、「人際關係治療法」及藥物治療,更能有效地幫助他們緩和抑鬱的感覺

 

8. 我可以怎樣預防抑鬱症?
 
  • 接受情緒低落、傷心有時是正常的情緒反應
  • 訂立健康均衡的生活模式,每天有充足、優質的休息/睡眠時間,每星期亦有定時鬆弛身心的活動、運動
  • 多與可信任的家人、親友及朋友傾訴
  • 可因應自己的興趣,閱讀有關抑鬱情緒的書籍、網站,增加自己對情緒管理的認識及解決方法

 

9. 家長可以怎樣預防子女患上抑鬱症?
 
  • 接受情緒低落、傷心是正常的情緒反應
  • 家長要盡力鼓勵所有照顧者,對子女要用正面、一致的管教方法,回應他們的同類情緒、行為
  • 家長每天要用耐心及同理心聆聽子女對生活、學業及同學/家人關係的感受,藉此表達你對他們的關愛
  • 鼓勵子女透過生活瑣碎事,如:讓座等,參與有意義的活動,如:探訪長者等,培養及塑造子女積極、正面的人生觀
  • 為子女訂立健康均衡的生活模式,每天有充足、優質的休息/睡眠時間,每星期亦有定時鬆弛身心的活動、運動
  • 家長可因應自己的興趣,閱讀有關抑鬱情緒的書籍、網站,增加自己對情緒管理的認識及解決方法

 

參考文獻

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and American Academy of Child and Adolescent Psychiatry (2014). The use of

          medication in treating childhood and adolescent depression: Information for patients and families.
Lyneham, H., Abbott, M., Wignall, A., & Rapee, R. (2003). The cool kids program – Children's workbook. Muaru: Macquarie

          University.
Mayo Clinic (2014). Teen depression. Retrieved from http://www.mayoclinic.org/diseases-conditions/teen-

          depression/basics/definition/con-20035222.
Nice Guideline (2005). Depression children and young people.
SO, Y. C. (2014). Supporting students with depression in secondary schools: Psychological assessment and

           intervention (Unpublished powerpoint slides). Hospital Authority.
TANG, C. P. (2014). Understanding and management of depression (Unpublished powerpoint slides). Hospital Authority.
醫院管理局 -「兒情」計劃 (2012)。家有焦兒卻不慮。香港:葵涌醫院。
醫院管理局 -「兒情」計劃 (2014)。認識焦慮症(單張)。香港:葵涌醫院。
醫院管理局。認識焦慮症(單張)。香港:葵涌醫院。
醫院管理局 -「兒情」計劃 (2014)。認識抑鬱症(單張)。香港:葵涌醫院。
醫院管理局。認識抑鬱症(單張)。香港:葵涌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