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毒部位
全株。3,4
毒理
-
有毒成份
魚藤酮。3–6
-
中毒劑量
每公斤體重20毫克的魚藤酮可引致中毒。7,8
-
作用機理
魚藤酮抑制線粒體呼吸鏈的複合物I,導致乳酸中毒及細胞能量衰竭。此外,文獻中亦有記載長期使用魚藤酮作為農藥可能會使人增加患上柏金遜症的風險。7,9,10
-
中毒徵狀
嘔吐、腹痛、舌頭發麻、肌肉抽搐、癱瘓、驚厥。嚴重中毒可導致呼吸麻痺和死亡。7,11
-
中毒事件
一般中毒個案多因自殺飲用或誤服含有魚藤酮的殺蟲劑,大多數患者順利康復,但致命個案亦曾發生。而在巴布亞新畿內亞曾有服用魚藤自殺致死的案例。3,7,8,12
臨床治療
支援療法。曾有記載活性炭可用於魚藤酮中毒的治療,以減少腸胃道毒素吸收,而N-乙醯半胱氨酸曾被用作解毒劑。7,11
辨認特徵
攀援灌木。奇數羽狀複葉,長7–15厘米;小葉2對,有時1或3對,5–10 × 2–4厘米。總狀花序腋生,長5–10厘米。花萼長2毫米,鐘狀,萼齒極短。花冠白色或粉紅色,長約1厘米,旗瓣近圓形,翼瓣和龍骨瓣窄長圓形。莢果2.5–4 × 2–3厘米,腹縫有窄翅,具1–2粒種子。13
藥用
作為中藥,根或莖葉有散瘀止痛、解毒殺蟲及止癢之用。只供外用。2,14
化驗分析
使用HPLC-DAD及LC-MS/MS可檢測魚藤酮。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