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歷史 - 荒原上的故事

回應難民的需要

1950年代「國共內戰」引發大量難民來港,加上肺結核病當時十分猖獗,幾位宣教士成立了「調景嶺基督教醫務所委辦會」(後易名「基督教靈實協會」)。他們建醫務所、肺病房,為七千多名難民提供醫療及救濟服務。

1954年,颱風艾黛襲港,臨近海邊的整棟肺病房被颱風摧毀,司務道教士在哀傷失望中跪下禱告,《聖經》以賽亞書53章11節的話語臨到她:「安妮,我看見自己勞苦的功效,便心滿意足。」她明白到耶穌的心意,是要建立一個新的家,叫貧苦、體弱患病、孤單的病人得著照顧。

荒原上設立肺病療養院

教士們按著神的帶領,去到調景嶺附近一片荒原上,司教士環顧四周,彷彿感受到那裡充滿喜樂的生命、聽見不絕於耳的頌讚,教士們確信那荒原就是主預備的地方。

五餅二魚的奉獻

雖然尚沒有資金,教士們仍憑信心在荒原上開始籌建肺病療養院,同工們恆常同心禱告,把需要的告訴神。不久,他們便獲得香港政府批核該地段,以及村民的認同。

當時一位美籍宣教士回國,向一群小學生講述調景嶺居民的需要後,一個小男孩便說要把他的心和買聖誕禮物的錢送給耶穌,讓可憐的小朋友可以買東西吃,買衣服穿。這個小孩子的憐憫之心迅速傳開,從一班到另一班、一級到另一級、一間學校到另一間學校。1955年春,一張二萬五千美元的匯票翻山越海,來到調景嶺。及後建院和營運經費陸續得到來自美國、挪威、英國和加拿大等教會機構和熱心人士的捐助。

荒原上的

靈實肺病療養院在1955年10月22日宣告成立,司教士被委任為護士長。她確信神在曠野能擺設筵席,將各樣恩惠加給他們,使他們能充足,多行各樣的善事。

易名靈實醫院

靈實肺病療養院隨著社區需要持續拓展,在70年代得到政府資助,並改名為靈實醫院,隨後在90年代加入醫院管理局,並發展多項專科服務。時至今日,靈實醫院繼續本著基督為中心的精神丶全人關懷的理念,盡心愛護病人及尊重生命,幫助病人及其家屬在面對疾病、痛苦及死亡時,得到適切的醫治、尊嚴及平安。

靈實之名

「靈實」之名取自《聖經》聖靈的果實——「聖靈所結的果子,就是仁愛、喜樂、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實、溫柔、節制。這樣的事,沒有律法禁止。」(加拉太書5:22-23)。時至今日,靈實醫院的病房繼續以「聖靈果子」為名。而英文Haven of Hope,顧名思義解作盼望的海灣。


參考資料

1. 司務道口述/尚維瑞撰 (2013) 《荒原上—司務道教士自傳之二》。靈實福音佈道團。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