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精神病的方法

認知行為治療

許多時當我們說起心理治療,都不其然聯想起病人躺在臥椅上,然後給心理學家催眠或進行夢的分析。其實這個深入民心的學派現已不再是主流,而目前流行的心理治療法之一,是認知行為治療。

認知行為治療 (Cognitive Behavioural Therapy,簡稱 CBT) 是一種針對改變思想與行為的心理治療。英國國家健康和臨床醫療研究所 (National Institute for Health and Clinical Excellence, NICE) 及美國心理學會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APA) 都確定認知行為治療是最有實證的心理治療之一,對於治療抑鬱症和焦慮症,包括驚恐症、恐懼症、廣泛焦慮症、創傷後壓力症和強迫症等的成效尤其顯著,亦有助處理暴食症及精神分裂症。

1. 甚麼是認知行為治療?

認知行為治療的理論認為「思想」會產生情緒、行為及身體感覺的反應。舉例說,朋友約會遲到又沒有接聽電話,想起「他是否有意外或不測?」的人便會感到焦慮不安 (情緒反應)、心跳加速或手心冒汗 (身體感覺),甚至會不斷打電話 (行為反應) (見圖一);相反,想起「他可能是塞車,又聽不到電話響聲」的人,便不會有那樣的反應。由此可見,人面對同一事件可以有不同的反應,所以影響人的並非客觀事實本身,而是我們對事物的主觀「想法」。

圖一:思想與情緒、行為及身體感覺之間的關係

Figure1

此外,從上圖可見,思想、情緒、行為及身體感覺之間都是息息相關的。要打斷負面反應的惡性循環,可以從其中的元素作出轉變。認知行為治療的目標主要透過改變思想及行為以舒緩你的問題或困擾,亦會包含一些解決問題的方法。

2. 認知行為治療的過程是怎樣的?

於首次的面談,治療師會為你進行評估,與你一起分析你的求診問題。這包括了解你的思想,行為及情緒如何影響著你的問題或日常生活。另一方面,認知行為治療是較為短期及有時限性的心理治療,著重處理「現在」的問題。雖然治療過程當中都會了解你以往的經歷如何影響你現在的思想及行為,但不會集中探討你過往或童年的經歷。 治療師會與你一起訂立目標及治療計劃去處理你的問題。認知行為治療強調你與治療師之間的共同合作,特別是你的積極參與。治療師的角色是教導你一些技巧或方法,而你需要主動於日常生活中練習這些技巧 (又稱「家課」的練習),例如填寫記錄表去監察自己的想法,和練習情緒處理的技巧或方法。

3. 誰會提供認知行為治療?

認知行為治療通常都是由有相關專業訓練及經驗的臨床心理學家提供,但精神專科醫生或其他精神健康專業人員或許也能夠提供這方面的治療。

(感謝青山醫院臨床心理學家 廖雪雅小姐撰寫本文章)

相關網站 / 參考資料

National Institute for Health and Clinical Excellence, NICE
青山醫院精神健康學院網頁
Beck, J. S. (1995). Cognitive therapy: Basics and beyond. New York: The Guilford Press.
Leaflet on the Cognitive Behavioural Therapy (CBT) by the Royal College of Psychiatrists (2010)
梁若芊 (2005) 情緒處理自助手冊: 處理抑鬱情緒。 香港:青山醫院精神健康學院

延伸閱讀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Pamphlets
精神健康教育小冊子
認知行為治療
© 2024 | 醫院管理局 青山醫院精神健康學院 版權所有
捐款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