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精神健康教育資料 > 強迫症
強迫症 強迫症是焦慮症的一種。患者經常受強迫思維所困擾,在生活中反覆出現強迫思想及/或行為。這些強迫思想和行為的範圍很廣泛,由不停洗手到不停蒐集不需要的東西,甚至一些關於宗教、性或者暴力的衝動等等。患者知道這樣沒有必要,但卻不能擺脫這些思想和行為,所消耗的時間可能愈來愈長,對患者及其家人造成情緒上的困擾,以致經濟上的損失。 1. 什麼是強迫症? 2. 強迫症有什麼主要病徵? 3. 是不是所有重複的行為都是強迫行為? 是不是所有有強迫思想或行為的人就是患上強迫症? 4. 什麼因素導致強迫症? 5. 如何診斷強迫症? 6. 如何治療強迫症? 7. 如何治療兒童及青少年的強迫症? 1. 什麼是強迫症? 強迫症是焦慮症的一種。每五十個人之中,約有一個在一生中某些時候會患上強迫症。男女的發病率相等。很多兒童都有輕微的「強迫」行為,例如很仔細地擺放他們的玩具或避免踏在行人道的縫隙上,這些行為常常隨著他們長大而消失。成年的強迫症常常在青年時或廿歲出頭時開始,而男性普遍比女性早發病。病徵可以隨著時間而增減,但患者常常在患病多年後才去求助。 2. 強迫症有什麼主要病徵? 強迫症有三個主要的部分:強迫思想、強迫行為和伴隨的緊張情緒。 強迫思想是指一些不斷重複的思想。患者雖然知道這些思想是多餘的、不理性的,但卻阻止不了這些思想的出現,並覺得非常厭惡。常見的強迫思想有反覆思索、懷疑和「儀式」,例如無休止地跟自己爭論做不做一些事情,懷疑你的車子曾輾過行人或沒有鎖好門窗、或者要不斷確定一些事物有沒有跟著絕對正確的程序或擺放在平衡或正確的位置。有些患者會在腦海中不斷浮現一些纏繞的思想或影像,例如一些令人不愉快,震驚或褻瀆的單字、短句或押韻句;或擔心做出一些和你的性格完全不符的暴力或色情行為。患者雖然知道這些想法並不合理,但就是感覺不能擺脫這些思想。最初強迫思想的清晰度或真確性可能因人而異,但隨著病情更深,患者可能會因為這些思想變得愈來愈困擾,甚至無法應付日常的生活,並造成其他人的誤解。 有些強迫症患者可能有強迫行為。有些是純粹感到必須去做某些行為而進行這些「儀式」,有些則因為希望減少強迫思想帶來的緊張,或想像可以阻止一些不幸的事情發生而進行強迫行為。常見的強迫行為包括逃避、檢查、蒐集、固定的程序(例如經常洗手、很慢和很小心地做事)、安慰(重複要求別人告訴你每件事都很妥當)和「糾正」強迫思想(例如透過數數、重重複複地說一個特別的字、離開房間前要接觸某件東西若干次,以「中和」、清除那些使你困擾或不快的思想或影像)。這樣做要用很多時間,以致患者很久才能外出或做一些有用的事情,甚至引起一些其他身體的問題(例如經常洗手會導致皮膚發炎)。 伴隨這些強迫思想和行為,強迫症患者通常亦會感到緊張、焦慮、害怕、內疚、厭惡或抑鬱。 3. 是不是所有重複的行為都是強迫行為? 是不是所有有強迫思想或行為的人就是患上強迫症? 儘管有些人的行為也經常重複,但不是所有重複行為就是強迫行為,例如當你學習一樣新技能而重複練習,又或者一些宗教儀式,所以要判斷一個行為是否強迫行為,通常取決於它的形式及其合理性。我們有時會用「強迫」和「纏繞性」來形容一些賭錢、喝酒、服用藥物或運動過量的人。不過,這些行為是令人愉快的。強迫症患者從不覺得那些強迫行為令人愉快,相反是一些令人不快的負擔或要求。 一般人有時都會有一些強迫的思想或行為,例如相信某些數字是「幸運數字」,做某些重要的事情前要做某些儀式,但通常都不會嚴重影響日常生活。有些其他類型的精神問題,如身體變型症、疑病症、拔毛癖、妥瑞氏症,他們的患者可能都有一些重複的擔心或行為,但卻跟強迫症有不同的成因。強迫性人格障礙的患者雖然他們亦有強迫思想和行為,但他們並不覺得不合理,甚至樂於從事這些行為。另外,有些患有自閉症的兒童,會好像患上強迫症,原因是他們喜歡事物不改變,和喜歡重複地做某些事來減少焦慮。而有些抑鬱症或者其他焦慮症患者都有可能出現強迫思想和行為,但不是他們的主要病徵。 4. 什麼因素導致強迫症? 研究顯示強迫症的成因和心理、生理和生活環境是息息相關的。 心理方面,有些人的性格極注意細節、有條理和有特別高的道德和責任標準,這些特質正常來說是有用的,但當變得極端時,便會變為強迫症。 生理方面,強迫症有時是因為基因的變異而遺傳的,有時家族中數人都會患上此症,尤其是那些在兒童期或青少年期就出現徵狀的患者。研究亦顯示患者腦內一種名叫血清素的化學物質失去了平衡,而血清素的作用是調節緊張。一些腦部區域的發展問題,又或者細菌感染 (如A型鏈球菌感染) 都可能引起強迫症的徵狀。 環境方面,三個個案中約有一個是由有壓力的事件引起病發。 5. 如何診斷強迫症? 根據《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四版》或《國際疾病與相關健康問題統計分類第十版第五章:精神和行為障礙》,精神科醫生或臨床心理學家可以就患者的病徵診斷其有強迫症。這些病徵包括上述的強迫思想和行為。這些強迫思想是重複的、入侵的、在正常範圍之外的,並造成顯著的緊張或困擾。同樣地,強迫症患者覺得自己必須要進行強迫行為以減輕其心理壓力,但他們同時亦覺得這些思想和行為是不合理的、過量的,而且非常耗時,造成患者在社交上、工作上、學業上、家庭上或其他方面的損害。 6. 如何治療強迫症? 每位強迫症患者的治療方案都會因應個別的需要和不同病徵而有所不同,你可以和你的治療師、以及你的朋友或家人商量不同的選擇。很多患有輕微強迫症的人都能在沒有密集的治療下改善病情,但這情況多數不會發生在中度或嚴重的強迫症。 現時最常用於強迫症的治療主要為心理治療和藥物治療。 心理治療主要為認知行為治療,包括面對引起焦慮的環境及防止相關反應,以及認知治療。透過認知行為治療,患者嘗試逐漸去面對他們所害怕的情況,同時阻止自己去做慣常的強迫行為,以等待焦慮過去,停止強迫行為及焦慮互相加強。而透過認知治療,治療師協助患者去改變對某些思想的反應,針對那些不切實際的自我批評,幫助患者由另一個角度去看事物。 藥物方面,選擇性血清素再吸收抑制劑能調節患者腦內的血清素,協助減少纏繞的思想及強迫行為,而用藥的份量通常比抑鬱症患者為高。如果患者未有明顯的好轉,亦可以嘗試一些其他的藥物。對於有中度或嚴重強迫症的患者,藥物可以獨立使用,或配合認知行為治療。每十個人中,約有六人服藥後會有改善,他們的病徵平均會減少一半。抗強迫症藥物會在患者服藥期間甚至數年之後,阻止強迫症復發。服藥至少需要服一年,而孕婦或哺乳婦女需醫生評估是否適合服用此類藥物。不幸地,每兩個人之中有一個在停藥後數個月內,便會有病徵,比認知行為治療的復發機會高。如果藥物配合認知行為治療,復發的情況會較少出現。 通常強迫症患者都可以在門診接受治療,但如果患者的病徵非常嚴重,甚至無法適當地照顧自己或有自殺念頭,或者有其他嚴重的精神問題,例如:飲食失調或嚴重抑鬱,則可能需要入院治療。 7. 如何治療兒童及青少年的強迫症? 很多時候兒童的強迫症都由於壓力如被欺凌或者家庭的變化而誘發,所以處理兒童及青少年患者都需要針對改善這些環境問題。如成年患者一樣,認知行為治療能有效控制病情,但需要其他家人協助,尤其是家長應多鼓勵子女用其他更合適的行為取代他們的強迫行為。所需的治療可能由幾節至一兩年不等。情況比較嚴重的有時亦需要藥物治療。 相關網站 / 參考資料
|
||||||||||||||||
© 2024 醫院管理局。青山醫院精神健康學院。版權所有
No. of visitors of this page: 29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