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English
2009年9月
 
 
時,病人既往私人醫生求診,又使用公營醫療服務的情況,十分普遍。於是,病人很多時都會擁有多份醫療記錄,由不同醫療服務提供者,以不同形成儲存在不同的地方。
 
毫無疑問,假如不同界別的醫護人員都能夠便捷地存取病人歷年來的醫療記錄,病人將會得到更佳的照顧。
 
這便是「一個病人,一個病歷」以及「病歷跟病人走」背後的理念。醫管局刻下正協助政府落實上述理念,發展服務推行至全港市民,以病人為本,貫通公私營醫療界別的「醫健通」電子健康記錄互通系統計劃 (下稱「醫健通」互通系統計劃)。事實上,該計劃在醫療改革這個重要的政府議程上亦擔任著重要的角色。
 
醫療信息總監暨食物及衛生局顧問醫生(電子病歷)張毅翔醫生,以及總行政經理(服務轉型)暨食物及衛生局顧問醫生(公私營合作)蔡啟明醫生為《協力》講解他們及其部門的同事如何協助政府達到上述目標。
 
今年7月,立法會財務委員會通過撥款發展第一期「醫健通」互通系統計劃。「醫健通」互通系統計劃複雜,並且涉及多方面事宜,為了統籌計劃的發展,政府特別設立了「電子健康記錄統籌處」(統籌處)。
 
「醫健通」是一個創新的概念,但記錄互通的做法卻非首創。早在2000年,公立醫院便開始透過醫管局的臨床管理系統互通病人的電 子病歷記錄。此套系統由醫管局自家研發,是本港最大型的綜合電子病歷/電子醫療記錄系統,至今已積存 900 萬名病人的醫療記錄。
 
因此,政府決定借助醫管局的經驗,將臨床管理系統推展至私營界別。醫管局資訊科技服務處獲委以重任,負責為統籌處提供技術支 援。
 
「醫健通」互通系統計劃橫跨 10 年,張醫生表示,醫管局的主要角色,是運用發展臨床資訊科技系統的專業知識和豐富經驗,在標準化和界面銜接兩方面協助私營界別。與此同時,張醫生及他的團隊亦正致力發展第三代臨床管理系統,令系統成為全港電子健康記錄互通平台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不問而知,「醫健通」互通系統計劃需要大量專才。張醫生現正忙於招攬技術人才,預期計劃在不同發展階段將最多需要 300 位醫療信息及資訊科技專業人員。
 
除了改良臨床管理系統外,醫管局還在3年多前推行「公私營醫療合
作計劃 ─ 醫療病歷互聯試驗計劃」(PPI-ePR)。現時,共有 12 間私家醫院、超過 7 萬名病人及 1,400 名私營醫療界別及非政府機構的醫療人員參與計劃,可見電子健康記錄互通不但可行,而且為社會人士接受。PPI-ePR 讓參與了醫管局公私營合作試驗計劃的私營醫療服務提供者在病人同意的情況下,查看醫管局保存的病人病歷記錄。此外,參與計劃的醫療服務提供者還會將病人的主要臨床資料輸入醫管局的電子病歷記錄資料庫。這樣,醫管局便可以追查病人的臨床成效和監察他們的病情。即使病人日後往公營普通科門診診所求診,診所亦可以透過 PPI-ePR 了解他們的情況,確保他們得到持續的照顧。
 
醫管局目前共推行了兩項公私營合作試驗計劃,即「耀眼行動」白內障手術計劃和天水圍基層醫療合作計劃。兩項計劃分別於2008 年 2 月及 6 月展開,蔡醫生表示兩個計劃都運作暢順,並且取得不錯的成效。總體而言,每月平均約有2至3千名新病人參與PPI-ePR。
 
由明年開始,醫管局將會推行更多 PPI-ePR,為病人提供更多選擇。例如將會為 40 名現時在醫管局轄下中心接受治療的末期腎病患者,向私營或非政府機構營運的中心購買血液透析服務。
 
蔡醫生還表示:「PPI-ePR會繼續發展,成為日後發展電子健康記錄互通系統的重要基石。事實上,『醫健通』互通系統計劃並非單純是一項創新的資訊科技計劃。病人的醫療記錄並不會自動提供予醫療服務提供者;醫療服務提供者要互通病人資料,一定要事先得到病人的同意。病人最終將會因為得到更適時、準確和可靠的診斷和治療而受惠。」
 
「醫健通」互通系統計劃規模龐大,很需要私營醫療服務提供者、
資訊科技服務供應商、其他社會上的持份者,以及公眾等多方面的
支持和參與。但是張醫生和蔡醫生均很有信心,「醫健通」互通系
統計劃及「一個病人,一個病歷」和「病歷跟病人走」的理念會得
到廣泛的支持。
 
 
 
張毅翔醫生(左)
及蔡啟明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