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認知功能?

何謂認知障礙症?

認知障礙症的十大警號

何謂輕度認知障礙?

懷疑患有輕度認知障礙/認知障礙症該怎麼辦?

認知行為檢查表

認知障礙的治療

 


什麼是認知功能?

認知功能是指與專注力,邏輯思維和解決問題有關的智能過程。它包括了吸收和運用知識,思考過程,以及把資料儲存、檢索及使用的能力。

認知功能的組成部份包括:

  • 警覺性
    - 對環境保持警覺和敏感
  • 導向感
    - 辨認人物、時間、地點和周遭情況
  • 識別力
    - 辨認熟悉的面孔、事物和曾經接觸過的東西
  • 專注力
    - 選擇性地專注在一件事情上,避免受其他因素的干擾
  • 起動力
    - 主動去開始一件事情
  • 主動結束活動的能力
    - 主動去結束一件事情
  • 記憶力
    - 在短期或長期的時間內,能回想曾接收的訊息
  • 排序的能力
    - 能根據次序來排列訊息、概念和動作
  • 歸類的能力
    - 能辨認周遭訊息的相同和差異
  • 形成概念的能力
    - 能把訊息組織起來並建立思想和意念
  • 視覺與空間的營造力
    - 能掌握物件與物件之間在空間上的關係
  • 解決問題的能力
    - 能辨識及找出問題,並想出解決問題的方法,然後選擇及執行,並在事後檢討解決問題的成效
  • 決策力
    - 能在眾多可行的選擇中作出一個抉擇
  • 判斷力
    - 能在考慮所有因素後,作出合理的判斷
  • 語言能力
    - 能利用聲音、言語、圖案等,來與人作思維和情感的溝通或邏輯推理
  • 邏輯推理的能力
    - 能根據某些假設而作出推斷,常用的推理法有演繹法和歸納法
  • 學以致用
    - 能將先前學過的知識和技巧,應用在實際的生活上
 

回上頁


何謂認知障礙症?

認知障礙症,前稱老年痴呆症,是一種腦部退化或腦部疾病所造成的症候群,可發生於任何年齡人仕身上,但以老年人居多。根據本地研究顯示,在七十歲或以上的長者當中,約有十分一人患上認知障礙症,而八十五歲以上患病比率更高達三分一1。患者的記憶、理解、語言、學習、計算和判斷能力均會受到影響,部分患者更會有情緒、行為及感官功能等方面的變化。

認知障礙症的種類

  • 阿爾茲海默氏症 (NCD due to Alzheimer's disease)
  • 血管性認知障礙症 (Vascular NCD)
  • 額顳葉認知障礙症 (Frontotemporal NCD)
  • 路易體認知障礙症 (NCD with Lewy bodies)
  • 繼發性認知障礙症 (NCD due to secondary causes)


阿爾茲海默氏症 (NCD due to Alzheimer's disease) 
是最常見的一種退化性認知障礙症。在香港,佔認知障礙症患者64.6%2
大部份患者的致病原因不明,但老年退化、家族遺傳和基因突變均是導致阿爾茲海默氏症的因素。腦部解剖學顯示患者的腦袋內有「澱粉樣蛋白」的積聚,形成神經斑塊,令神經突觸減少,及神經遞質「乙醯膽鹼」的不足。
患者的衰退過程是漸進式的,患者會漸漸失去記憶、理解、語言、學習、計算、判斷等能力。隨著病情的變化,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如:沐浴、如廁、梳洗、進食和日常交談等,會有愈來愈多的問題,及需要愈來愈多的提醒和協助。


血管性認知障礙症 (Vascular NCD)
是第二種最常見的認知障礙症,在香港,佔老年認知障礙症患者29.3%1
血管性認知障礙症是指由血管性疾病所引致腦部缺乏充足養份及氧氣供應,而導致細胞加速退化及壞死。影響範圍包括日常活動、認知、記憶及語言能力。

額顳葉認知障礙症 (Frontotemporal NCD)
主要是因為大腦局部退化而引起的。腦部退化集中於額葉和顳葉兩部份。在病發初期,記憶問題常常並不明顯。但在後期,患者會出現明顯的記憶和行為問題,例如:失控、漠視規則、固執、暴躁等行為。此病症並不常見,發病大多在中年。因病徵較明顯及較多行為紊亂的徵狀,愈後情況不大理想。

路易體認知障礙症 (NCD with Lewy bodies)
路易體原是柏金遜症中的病理改變,但路易體亦出現於患有路易體認知障礙症患者的大腦各部份。患者除了有失智和大腦功能退化外,亦呈現柏金遜的徵狀,如:手震、行動緩慢及僵硬等。而大部份患者亦會出現精神科的徵狀,尤以幻視較為常見,患者的病情較反覆,對藥物的副作用(如:外錐體徵狀) 反應很大,治療亦比較困難。

繼發性認知障礙症 (NCD due to secondary causes)
是指因其他驅體疾病而引發的認知障礙症徵狀,並非大腦自發性退化而引起。包括:

  • 維生素B12及葉酸不足
  • 甲狀腺分泌失調
  • 藥物中毒、藥物反應
  • 情緒抑鬱等

(參考: 香港耆康老人福利會編印之「美麗的失智世界」)

回上頁


認知障礙症的十大警號

  • 短期記憶力下降,影響日常生活/工作
  • 經常忘記個人物件存放的位置
  • 執行熟悉的活動時感到困難
  • 對時間,地點及人物感到混淆
  • 失去參與活動的主動性
  • 語言表達/理解有困難
  • 判斷力減退
  • 思考/計算能力下降
  • 情緒/行為變得變幻無常
  • 性格轉變

(參考:香港認知障礙症協會)

回上頁


何謂輕度認知障礙?

輕度認知障礙被視作正常老化與早期認知障礙症的過渡期。患者會有記憶問題,其認知功能的減退雖不會對日常的生活功能造成影響,但患者在處理較複雜的事情(如:處理個人財務)時,會感到困難。據 Petersen 2的研究顯示,每年約有10% 至15% 的輕度認知障礙患者轉變成認知障礙症。

回上頁


懷疑患有輕度認知障礙/認知障礙症該怎麼辦?

醫學研究顯示,「及早發現,愈早治療」輕度認知障礙/認知障礙症,能減慢認知功能衰退對個人日常生活的影響。因此,若懷疑自己或身邊的長者患有輕度認知障礙/認知障礙症,便該向醫生或醫護人員查詢。

回上頁


認知行為檢查表

長者在近兩個月有以下的狀況嗎?

  由長者自行察覺 由職員/家屬察覺
1. 在熟悉的地方迷路
   
2. 忘記重要的節日/特定的約會(如:覆診)    
3. 經常弄不清年月日    
4. 生活作息日夜顛倒    
5. 混淆地點    
6. 喚不出熟悉人的名字    
7. 講說話時用錯字/叫不出物件的名稱    
8. 重複問相同的問題    
9. 經常忘記最近發生的事情    
10. 經常忘記個人的物件放在何處    
11. 經常忘記關掉煮食爐/水龍頭    
12. 說話變少/內容貧乏    
13. 辭不達意    
14. 無法理解別人所問的問題    
15. 判斷力下降    
16. 簡單的運算有困難    
17. 處理金錢/財務有困難    
18. 無法計劃事情/計劃能力減退    
19. 對新事物缺乏興趣/原動力    
20. 變得非常被動,要不斷提醒才會參與活動    
21. 自我照顧質素下降(如: 扣錯衫鈕)    
22. 對個人衛生/儀容的意識下降    
23. 情緒問題(如:容易暴躁/哭泣/不合作)    
24. 性格轉變 (如:變得孤僻、冷漠)    
25. 經常投訴有人偷他/她的物件    
26. 睡眠質素/質量下降    
27. 飲食習慣改變(如:偏食/拒食/飲食過量)    
28. 拾荒 (如: 收集東西)    
29. 收藏東西    
30. 坐立不安    
31. 遊走/漫無目的地徘徊    
32. 其他:    

下載認知行為檢查表

回上頁


認知障礙的治療

認知障礙的治療主要包括以下兩類︰

  • 藥物性
  • 非藥物性

藥物性的治療
藥物性的治療是主要改善病徵或延緩退化過程的治療方法,惟其效果仍有待證實,常見的例子如下︰

  • 乙膽鹼脂解脢抑制劑
  • 雌激素
  • 維他命 E
  • 其他抗氧化劑

非藥物性的治療
主要包括三方面:減少引致血管病的風險因素,智力活動與訓練及對患者精神上的支援。

1. 減少引致血管病的風險因素

  • 恆久的帶氧運動
  • 均衡飲食
  • 避免吸煙
  • 避免酗酒等

2. 智力活動與訓練

  • 認知訓練
  • 輔助工具/策略
  • 增加智力活動或刺激
  • 多參與有意義的活動

3. 對患者精神上的支援

  • 協助患者面對病情及受影響的生活
  • 讓患者宣洩情緒

 

其他常用的治療方法包括:

  • 懷緬治療 (Reminiscence)
  • 現實導向 (Reality Orientation)
  • 確認治療 (Validation Therapy)
  • 多感官刺激 (Multi-sensory Stimulation)

 

而長者對記憶的概念及其他處理影響記憶的因素也不容忽視:

1. 長者對記憶的扭曲概念

  • 過份普及化
  • 誇大負面情況
  • 不切實際的期望
  • 喜與人比較
  • 自我批評

2. 影響記憶的因素

  • 緊張和壓力
  • 生活程序紊亂
  • 負面的想法
  • 精神不集中 (身體不適,不感興趣)
  • 環境嘈雜、刺激過盛

回上頁


Reference

1. Lam et al. (2008). Prevalence of very mild and mild dementia in community-dwelling older Chinese people in Hong Kong. International Psychogeriatrics, 20(1), 135-148.

2. Chiu et al. (1998) Prevalence of dementia in Chinese elderly in Hong Kong . Neurology 50(4): 1002-1009.

3. Petersen RC. Conceptual overview. IN: Petersen RD, ed.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Again to Alzheimer's Disease.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3: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