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改變 大意義
為了令工作流程更順暢、提升服務與質素,你的腦汁可以絞到多盡?
一群同事齊齊發揮小宇宙,有借用科技,引入新系統,理順工作流程;有自創留言箱,加強醫患與家屬關係;亦有張貼溫馨提示,提醒同事時刻留意病人安全,務求以小改變帶出大意義。
大家細閱他們的故事後,說不定有所啟發,將自己天馬行空的意念實踐出來,提升服務質素,造褔病人!
為了令工作流程更順暢、提升服務與質素,你的腦汁可以絞到多盡?
一群同事齊齊發揮小宇宙,有借用科技,引入新系統,理順工作流程;有自創留言箱,加強醫患與家屬關係;亦有張貼溫馨提示,提醒同事時刻留意病人安全,務求以小改變帶出大意義。
大家細閱他們的故事後,說不定有所啟發,將自己天馬行空的意念實踐出來,提升服務質素,造褔病人!
「病人安全」一直是醫管局關注的議題,而人手檢驗藥物更是耗盡心思的工作。總藥劑師辦事處在2010年進行了一項名為「藥物供應鏈現代化」的改革,透過引進條碼系統,簡單、直接、準確地接收廠商送來的大批藥物。與過往的肉眼檢驗相比,藥物監控的效率大大提升。此項目早前還奪得國際貨品編碼協會頒發「醫療護理最佳個案」殊榮。
計劃概念是從訂貨至收藥「一條龍」式監控藥物去向,將國際認可的電子貿易平台標準應用於藥物上。簡言之,醫管局部門落單後,會以供應商交來的電子文件,經系統核實藥物來源地、數量和有效期等內容,供應商再列印物貨運容器序號和藥物資料標籤,張貼於紙箱上,才讓貨品送至各院。當藥物送抵醫院時,同事只要「嘟一嘟」紙箱上的條碼,就能迅速核對所收貨品是否與訂購的相符,減低入錯藥的機會。
過程聽起來很簡單,但牽涉的細節繁瑣。計劃負責人高級藥劑師(藥劑資訊科技管理)蔣秀珠說:「因當中超過150間藥物供應商、全港公立醫院、 超過100間藥房和藥物倉庫,我們要逐一與不同的供應商商討,調整他們現有的系統,與我們新系統配合。」目前全港公立醫院已置入條碼系統、亦已購買各項軟、硬件設備、安裝無線網絡、增聘人手和改善藥物倉庫工程等工作。她補充,「局方將不斷發展系統,期盼日後可追蹤藥物發放至哪位病人。」
過往,要確保病房內四大物品,包括個人保護裝備、醫療消耗品、中央消毒房的預先消毒物品和布草(如病人衣服和病床床單等)貨源充足,病房經理需每月安排前線醫護同事輪流點貨、落單、理貨、上架、檢查到期日等,工作繁瑣。不過,自去年總辦事處業務支援及發展處推行 「中央統籌添加服務」後,即有專人每周或每日在各病房負責以上的工作,大大減低前線醫護人員的工作量,更避免病房出現用品不足或存貨過剩的情況。
該處去年向政府申請撥款,率先在九龍中聯網和新界東聯網試行,推行一年多,反應理想,現打算明年於其他聯網推行,惠及全港醫護同事。
用家之一的伊利沙伯醫院病房經理(內科)黃家賢,豎起手指以「真係好」來形容服務,「前線醫護同事現在不用處理非醫護的工作,能集中照顧病人;專人定期點算,保證我們貨源充足且於到期前使用;再加上所有醫療用品都整齊擺放,一目了然,易於拿取。」
以伊院為例,服務地點約有110個,以病房為主,涉及的物件逾400項,負責協調的運作助理同事每日需處理八至九個病房。為防上錯貨,每人須接受三個月的在職培訓,經過三次測試合格,方能勝任工作,亦確保了服務可繼續成功推行。
為避免出現「有手術室沒人用,有人沒手術室用」的情況,港島西醫院聯網於去年開始由專人統籌聯網各醫院手術室,試行「手術室服務辦公室」先導計劃,成效顯著,不但有效使用資源,更提升同事工作效率,讓病人得到適時的治療。
港島西聯網手術室服務統籌洪君毅醫生,是整個優化工程的靈魂人物,「我的工作是協調港島西聯網醫院手術室的運用,每周制定瑪麗醫院20間手術室使用的時間表,並預留手術室支援臨時急症,以及增聘16名護士,應付突如其來的需求。」
他稱,若遇上醫院需進行工程,例如葛量洪醫院和大口環根德公爵夫人兒童醫院現正進行翻新,手術室無法使用時,就可以將兩院的病人轉至瑪麗醫院接受手術;相反,一些較簡單的手術,如靜脈曲張手術,則可安排在規模較細的醫院進行,讓病人盡早得到治療。
計劃推行一年多,手術室的使用效率大有改善。例如過往由於瑪麗醫院需進行肝臟移植手術,需要取消常規手術的節數,由2011年的24節(1節為四小時),大幅減至去年的只有8節,至今更達至零取消。
另一個大改善,是準時將病人送抵手術室的百分比。於2011年,能準時到達的病人只有31%,但推行計劃後,去年的準時率大幅提升至80%。「病人準時抵達手術室很重要,遲了不但影響醫護團隊士氣,還浪費團隊寶貴時間。即使遲到十分鐘,醫生都可用此十分鐘來巡房!」洪醫生解釋。
未來,「手術室服務辦公室」中央委員會將透過先導計劃蒐集有效數據,制定一套管理工具以監察手術室的使用情況,從而再作改善,並期盼日後推展至其他聯網。
每逢在威爾斯親王醫院進行手術前,手術室同事均需「唱歌」,即大聲說出手術時所需的儀器及數量,確保所需儀器和數量無誤。自去年年中開始,他們以平板電腦來核對及點算各項手術所需的儀器及數量,一改以往手持各科的「無圖天書」來核對的習慣。現在,同事只要輕觸電腦,各項儀器資料及數量自動在畫面彈出,並附以可放大或縮小的圖像,讓同事可更清楚檢查,避免拿錯相似的儀器,有助提高病人安全,加快點算程序。
威爾斯親王醫院臨床腫瘤科病房,為加強預防病人跌倒,於去年7月舉行「防跌月」,結果,病人跌倒的數目由上半年的22名減至下半年六名,初見成效。具體措施包括安排支援同事一日輪流巡房十次,留意病人所需;還於病房告示版上列出高危病人的病床號碼,提醒同事加倍留意;以及在病房當眼處和洗手間內,張貼防跌標語和海報,加强員工及提醒病人防跌意識。
為增加醫護人員及病人家屬的溝通,北區醫院於去年10月推出新試驗計劃「Leave a Message」,即於每個病房的護士站設置「病人家屬留言箱」。主要希望在病房繁忙時段,護士們忙於進行臨床護理時,家屬可將病人或其訴求填寫於便條上,放進留言箱內,加快醫護人員對病人的需求作出迅速回應。同事每天開箱三次,每更同事會即時跟進便條內容。處理後,在便條背面記錄跟進日期、時間、內容及蓋印,然後將所有便條交予病房經理檢視。中央護理部每月收取各病房便條作分析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