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一家在HA
醫院管理局超過六萬名員工,各擁有不同事業技能,同事雖然來自五湖四海,有道是四海之內都是一家,今期《協力》與幾位來自不同國家的同事細談,分享他們在港工作的軼事和生活趣聞,與大家一起尋找HA的人‧情‧味。從另一角度來看,他們在這裡工作亦見證本港醫療制度如何成功匯聚他國的優秀人才,印證醫管局人才多元化,令香港的醫療水平媲美國際先進地區。
醫院管理局超過六萬名員工,各擁有不同事業技能,同事雖然來自五湖四海,有道是四海之內都是一家,今期《協力》與幾位來自不同國家的同事細談,分享他們在港工作的軼事和生活趣聞,與大家一起尋找HA的人‧情‧味。從另一角度來看,他們在這裡工作亦見證本港醫療制度如何成功匯聚他國的優秀人才,印證醫管局人才多元化,令香港的醫療水平媲美國際先進地區。
「扁到凍(邊度痛)?」、「昅欸(吸氣)!」若你在廣華醫院放射診斷部看到一位說著 「唔鹹唔淡」廣東話的黑人放射師,請保持鎮定。他叫司徒寶 (Boatametse Setobele),生於非洲鄰近津巴布韋的博茨瓦納共和國 (Botswana)。在家鄉完成高中後,他往英國升學,去年10月首次踏足亞洲,正式在香港工作。
司徒寶認為香港是個國際都會,能緊貼先進國家的最新醫療發展,故趁著醫管局早前到其大學招聘,便遞上申請,並獲取錄。
要融入本地生活,語言是一大挑戰,「我覺得廣東話的聲調最難掌握,同一個字有高、低音,一旦說錯,意思可以完全不同。」讀音不準,調亂病人怎麼辦?「不會,因為我還會核對病人的身份證號碼,也會問他們的痛處是否與紀錄相符。」
為要熟習陌生的環境、認識本地文化,他平日最愛逛博物館。首間遊覽的就是在工作地點內的東華三院文物館,他曾參觀了三、四次。 「在館內,我可以了解香港從古到今的醫療發展,最特別是看到一些從前的醫療儀器;再加上我很喜歡中國建築,在這座古色古香的建築物裏,我可看到數百年前的物品,實在令我大開眼界!」他說。
除了博物館,廣華醫院附近的京士柏公園亦是其至愛,「初到香港時,我常問:『難道香港就是這麼一個繁忙和擁擠的城市?』直至後來找到這裡,我心中不禁『嘩』一聲,看到長者們在耍太極,感覺很新鮮,這裡很悠閒,更令我想到家鄉呢!」
素食的他最怕香港食物沾滿汁料,所以他通常會自己煮;當然,也會與朋友和同事一起外出用膳,學習一下如何做「港男」!
在油麻地街市,一位身穿印度傳統服飾的美少女,說著一口流利廣東話,在檔攤買這買哪,檔主不禁好奇:「你識講廣東話?」是的,她豈只識用廣東話買餸,還能醫人,她是威爾斯親王醫院內科醫生Deepa。
Deepa在孟買出生,父母在她一歲時就帶她來港定居,自此在香港落地生根。她修畢高中後,到澳洲讀醫,然後在新加坡實習,最後回港,並在2010年加入醫管局。
「有時病人見到我,會感到愕然,猶豫是否要跟我英語時,我就會用廣東話跟他們說:『不用擔心,我識講廣東話』,然後他們才舒一口氣。」Deepa之所以說得一口流利廣東話,沒半點鄉音,也許在年少時跟媽媽逛街市有關,「在街市買餸,絕對是練習廣東話的好機會,又可認識地道文化。」
素食的Deepa,每逢大時大節都很「識做」,她會帶咖哩角或米餅返醫院,與同事分享,「以家鄉美食作話題,有助大家了解兩地的文化,增進同事間的關係,尤其是與一些不相熟的同事,話閘子很容易就打開了!」
雖然她曾在外地留學及工作,但卻從沒想過在外地或回國發展,只因她早已視香港為家,「現在叫我回印度,反而會不習慣,至少治安沒這邊好!」
Deepa承認,自己的習醫路,走得有點迂迴,但仍堅持,全因她的爸爸:「爸爸很痛錫我,可能我是孻女吧。可是在我12歲那年,爸爸因腦出血離世,我傷心之餘,就立下當醫生的志願,最終要成為善終範疇的醫生。」這亦是她選擇加入醫管局的原因,「因在公營醫院有機會接觸不同的個案,亦因為局方會投放資源發展善終服務。」
與Deepa同是來自印度、在香港土成土長的Jack,於1995年加入醫管局,做過外科、羈留病房、內科的謢士,現在是瑪麗醫院成人深切治療部護士。但原來Jack當初希望先取得護士學歷的資格,便有助申請懲教署主任的職位。慶幸,他後來體驗到當護士的意義,才不至「中途變節」﹗
Jack出身基層,小時候一家五口住板間房,中五畢業後很想找一份固定職業,「當初希望取得護士學歷後,便去投考懲教署主任的職位;豈料當上護士後,才發現工作很有意義,特別是可以幫到同鄉,很有滿足感。當然,在醫管局工作,可讓我幫補家庭、養活自己,亦是我做下去的動力。」
如今,他已視香港為家,而且深感到本港的公營醫療系統優良,「政府醫院收費便宜,又有質素,絕不遜色於私院。」
除了護士的工作,原來Jack在醫院也會義務充當翻譯。因為他不只會說印度語和英語,還說得一口流利的廣東話,「因為父母都不會說廣東話,自少一切對外溝通,如到街市買餸、向學校請假等,我都是代言人。」經過多年「特訓」,Jack因此精通三語,在醫院亦大派用場。「最有趣的一次,是為一位不諳廣東話的亞洲醫生,與一位操廣東話的家屬當翻譯。」二人雖都是華人,但最後卻要由他這位印度人來充當翻譯!
來自英國、修讀遺傳學/疫苗發展的衛斯德博士,因在2009年來港攻讀公共健康課程,而有機會於翌年在醫管局實習三個月。原打算實習後回國,卻被這裡的工作及環境吸引,加上天賜的一段良緣,令他繼續留下,現為總辦事處策略發展部經理(策略及服務規劃)。
衛斯德說,醫管局給予他很大的發展空間,「讓我有機會在這麼細的社區,接觸到各有特色的醫院,與同事商討及制定長遠發展策略,甚具挑戰;反觀在英國,因地方大,醫院分布在不同郡市,規模和特色都較分散,難以有如香港般的體驗。」
既然工作充滿挑戰,所以衛斯德每朝都會到Canteen買杯熱奶茶來醒醒神,「我喜歡這裡的熱奶茶,味道比英國的甜,口感亦較厚滑,喝過就像展開新的一天。」
然而,令衛斯德愛上香港,工作只是一個原因,最大誘因應該是他在2009年12月遇上了女友,也就是今天的太太。「我們在朋友的聚會上相識,她是土生土長的香港人,說得一口流利英語,我沒有考慮過國籍的問題,只是覺得大家很『夾』,有交流,之後就自然地在一起。」
難得找對了另一半,下一步將女友「私有化」。於是,去年復活節,他在泰國實踐求婚大計。衛斯德為了這次求婚,花了數月時間安排。求婚當日,先租了一艘小船在度假區遊覽,船上有大廚為他們準備傳統的泰國美食,並在音樂伴奏、日落美景的見證下,向她求婚。浪漫的情調,配上醉人美景,試問哪有女孩不心動?
終於,他們今年初在英國一古堡舉行婚禮,正式成為異國夫妻。
對衛斯德來說,由赴港讀書、到在醫管局工作、甚至娶得嬌妻,這趟奇妙旅程,絕對走得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