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科疾病病人面對的療程較密集,治療過程如同一場與時間賽跑的耐力戰。屯門醫院將血液科服務整合,全面翻新舊有病房,於三月起啟用全新的血液科病房F1,設有正壓通風系統病室,可為病人進行自體骨髓移植;並計劃於年底啟用日間治療中心,以提供更全面的醫療支援。
過去血液科腫瘤病人分散入住不同內科病房,在F1啟用後,病人將能集中在新病房治療。新病房設有9個病格,每格可容納3至8張病床,配備獨立洗手間,從設計上減少交叉感染的機會。
病房的兩個獨立病室,均採用正壓通風系統排走空氣,有效阻隔外部細菌進入病房,確保病房潔淨。醫療團隊可在獨立病室為合適的多發性骨髓瘤及淋巴瘤復發病人進行自體骨髓移植。
屯門醫院血液及血液腫瘤科顧問醫生夏頌賢表示, 因應部分血液科病人抵抗力較差,容易受到感染,誘發「生蛇」或出現併發症,因此聯網在F1特設首間「空氣傳播感染隔離防護病房」,透過控制氣壓及氣流,防止含致病原的空氣逆流,既保護病人,同時降低醫護人員感染風險,顯著加強感染控制。
新病房將增設日間治療中心,新界西醫院聯網血液及血液腫瘤科顧問護師麥翠玲表示,日間治療中心預料年底啟用,屆時淋巴癌、骨髓瘤等需定期接受化療的患者,到中心注射化療藥,可即日出院。她指,未來亦會加強血液及血液腫瘤科的紓緩照顧服務。
由籌備至啟用,翻新工程涉及醫院不同部門,團隊感激大家互相支持及配合,工程才能順利完成。聯網將持續檢視血液科服務發展,為病人提供適切服務。
在等什麼?---這是急症室病人及家屬最常問急症室護士的問題。新界西醫院聯網自今年一月起推出「智易問」自助查詢系統,病人及家屬只需掃描病人急症室手帶二維碼或輸入病人身分資料,即可掌握診症流程及病人位置。
「智易問」由新界西醫院聯網與醫管局總辦事處資訊科技部門共同研發,一月初率先於屯門醫院急症室推出。病人掃描手帶上的二維碼後,系統即時顯示應診流程,包括即將進行的檢查,例如心電圖、X光等;家屬則需輸入病人身分證號碼或手機號碼,並配對姓名、年齡群組及性別,可查詢病人即時位置,如分流站、病床區或病房等。
聯網資訊科技統籌雷俊達醫生表示,「急症室病人和家屬往往想了解接下來的診症流程;有時病人未能清晰表達位置,或情況危殆的病人無法進行對話,親友因聯絡不上病人而更感焦急,『智易問』能協助他們快速定位。」
為保障病人私隱,系統嚴格遵循醫管局指引,採用與醫院詢問處同級的認證機制。雷醫生指,「親友需透過雙重驗證,才可取得病人位置,防止他人『白撞』取得病人資料。」
屯門醫院急症室推行「智易問」後,急症室及登記處的相關查詢量在四周內,分別下降近40%及56%,逾八成使用者均滿意服務。雷醫生表示,「智易問」能緩解家屬焦慮之餘,亦顯著減輕護士及登記處職員的工作壓力。
「智易問」目前已擴展至博愛醫院及天水圍醫院,聯網將持續檢視成效,以進一步提升市民就診體驗。
緬甸中部上月28日發生7.9級大地震,緬甸6個地區進入緊急狀態。特區政府派遣救援隊前往緬甸地震災區協助搜救。他們於地震翌日由香港飛抵當地。參與救援的亦包括同為醫管局特勤隊伍成員的新界西醫院聯網急症部顧問護師陳旭榮(William)和博愛醫院急症科註冊護士彭家明。
William憶述收到通知隨時出動當刻,正準備接小六的女兒放學。他說當晚與不同部門約50名隊員齊集出席簡報會,又忙於收拾大量物資及裝備至午夜,回家睡一覺翌日中午便出發。他說,出發前兩隻手臂共接種三針預防傳染病的疫苗,亦需口服預防瘧疾的藥物,然後便隨即上機出發再轉乘逾三十小時巴士,輾轉抵達災情最嚴重的曼德勒地區。「沿途見到馬路很多裂縫,不少房屋倒塌,居民流離失所。」
醫管局醫療團隊的工作,包括照顧救援隊員健康。William提到,醫療帳幕同是他和醫療隊休息的地方,他們協定輪流休息,廿四小時無間斷維持醫療帳幕運作,隨時為隊員提供協助。
一同參與救援的彭家明提到,醫管局為今次救災準備了70多種藥物,包括止痛藥物、腸胃藥和補充身體水份的藥物等,亦帶備了大量儀器,包括呼吸機、製氧機和急救儀器,將醫院急症室急救房「搬到」帳幕。另外,他們亦跟隨國家隊隊員到另一區域為災民義診及提供藥物。彭家明形容當地居民非常有禮,有秩序地排隊讓醫療隊同事檢查傷勢,部分人地震時跌倒受傷,需要消毒及洗傷口,他們都對醫療隊連番感謝。
談到首次參與海外救援行動中遇到的困難及深刻事情,William和彭家明異口同聲提到,最大的困難是天氣,因為當地日間高達攝氏40多度,形容是「唔郁都覺得熱」,加上搜救期間需要穿著厚身的保護外套及裝備,加劇消耗體力。另一令人擔心的是蚊患,幸好獲當地居民捐出蚊帳、蚊香和蚊怕水協助應對。
時隔7年,新界西醫院聯網轄下善心醫療基金再次舉辦步行籌款活動。「『步步顯善心』醫社慈善行暨同樂日2025」已經在今年2月23日圓滿舉行。活動吸引超過1000人報名參與,並成功籌得超過200萬元善款。善款將繼續支持基金運作,資助聯網轄下五間醫院的慈善醫療項目,造福更多病人。
活動當日風和日麗,參加者一早便齊集天水圍天瑞邨的圓玄學院妙法寺內明陳呂重德紀念中學參與起步禮。活動邀請到中學的醒獅隊在起步禮中表演,為一眾參加者「醒醒神」,醫院管理局主席范鴻齡先生、善心醫療基金主席鄭樹勝先生、活動籌備委員會主席兼天水圍醫院管治委員會主席湯修齊先生,以及醫管局行政總裁高拔陞醫生主持醒獅點睛儀式,舞獅在鑼鼓聲中靈動跳躍,為現場炒熱氣氛、增添活力。
隨著主禮嘉賓鳴槍,標誌著活動正式開始。過千人浩浩蕩蕩沿著天水圍河畔繞行一圈,途經天水圍醫院外圍,再返回學校。不少同事更加悉心打扮,恐龍、快餐店吉祥物,以至外國著名演員這日通通現身河畔,盡顯創意之餘,亦吸引參加者「打卡」留念。
活動的另一個焦點,就是同場舉行的同樂日。區內小學、幼稚園及少數族裔團體為參加者帶來了精彩音樂舞蹈表演,體現社區凝聚力與多元共融精神。對小朋友最吸引的,莫過於設置在現場的充氣滑梯;此外,同樂日亦設有多個攤位,聯網不同部門以輕鬆方式,向公眾介紹醫院服務及安全資訊;而消防處、警務處、衞生署、地區康健中心及吸煙與健康委員會亦應邀設置攤位,提供多元且具教育意義的遊戲,讓參加者歡度一個既溫暖又有意義的星期日。
這次是善心醫療基金繼2018年後,再次舉辦大型慈善籌款活動,活動得以圓滿舉行,實有賴所有善長及機構的支持,基金承諾將善用每一分每一毫,用於資助聯網轄下各醫院的多個項目,引入創新儀器和改善醫院環境,惠及更多病人。
閃鑽捐助人:
周聯輝 醫生
陳祖賢 醫生
董煜 醫生
黃金捐助人:
圓玄學院
鄧楊詠曼 女士
施榮恆 先生
寶石捐助人:
鄭樹勝 先生
卓歐靜美 女士
黃敏華 女士
東保集團有限公司
香港消毒服務管理協會有限公司
Mr LAM Wai Ho & Ms CHENG Wei Yi Janet & Ms WONG Pui Sze Betsy
翡翠捐助人:
仁愛堂主席鄭偉康 先生
馬天競 醫生
屯門獅子會
顏寶鈴 女士
殷巧兒 女士
黃秀花 醫生
吳楊城 醫生
潘展鴻 律師
天寶集團控股有限公司
Mr WONG Yiu Kai
Dr YAM Ka Ling
水晶捐助人:
道教香港青松觀
劉英傑 醫生
基達置業有限公司
林長泉 先生
雷鴻仁 先生
福泰珠寶集團有限公司
王敏馨 女士
朱炳容 醫生
黃超如 女士
何慧湄 女士
文祿星 先生
梁碧雯 女士
天水圍婦聯有限公司
Sun Shun Hing Chiushan Salty Food Shop Limited
活動贊助機構:
美心食品有限公司
華潤怡寶飲料(控股)有限公司
香港鐵路有限公司
城巴有限公司
Twin Wealth Biotech Limited
醫院管理局設立長期服務獎,用以表揚多年來為病人和醫院盡心服務的同事,感謝他們過去多年為醫療服務的發展而努力。新界西醫院聯網在2月24日舉行了「長期服務獎嘉許日」,除了向一眾得獎同事表達謝意,亦提供機會讓得獎同事與親朋好友、所屬部門及團隊,一同分享得獎的喜悅。
長期服務獎涵蓋各個職系,包括醫生、護士、專職醫療、支援及行政職系,以每十年為一個時間跨度。
聯網總監王耀忠醫生十分感恩同事的付出和貢獻,他在致辭時形容:「同事是醫院重要且寶貴的資產,靠大家上下一心、緊密合作才能為病人提供優質的醫療服務,並且推動整個聯網向前發展。」王醫生同時亦希望透過是次嘉許禮,團結和鼓勵同事繼續努力投入工作,為社區健康盡一分力。
2023年度聯網有逾900位同事得獎,其中獲得40年長期服務獎的同事更有17位之多,甚至有同事是在退休後重返醫院工作,幫助培育新一代醫護人才。正所謂「人生有多少個十年」,多位同事在公立醫院持續服務接近半世紀,默默耕耘,實屬難能可貴。雖然在此未能一一言謝,但我們對所有同事的傑出貢獻深表感激,期待聯網上下繼續憑著群策群力的團隊精神提供「以人為本」的醫療服務。
癌症,不少人聞之色變,生活出現翻天覆地改變之餘,對病症的不理解亦會衍生不少憂慮。醫院管理局於2010/11年度開設了「癌症個案經理計劃」,優化病人的治療過程。新界西醫院聯網的結直腸癌個案經理,就專門跟進大腸癌患者的治療過程,由確診、術前,以至術後均「一條龍」跟進,陪伴病人面對及走過抗癌路。
新界西醫院聯網結直腸癌個案經理早於2010年成立,屯門醫院外科資深護師(結直腸癌個案經理)李詠恩表示,初次確診大腸癌的病人均會接受個案經理的跟進。「確診後有不少即時跟進工作,例如是抽血、電腦掃描、磁力共振,加上安排覆診等層層緊接,個案經理的主要工作就是為病人安排好所有流程,確保可盡快開始治療。」
屯門醫院外科顧問護師(結直腸科)陳碧鳳補充道,當病人的病理報告齊全後,個案經理就會與腫瘤科醫生、結直腸科醫生、放射科醫生等組成跨學科專案團隊,討論醫治方案。不少病人或需接受手術,手術前後的注意事項眾多,包括術前飲食準備、術後護理等,全賴個案經理細心指導,讓病人安心完成手術。
治療癌症的過程複雜,且涉及多個專科,病人想作出查詢或了解時,往往不知道應向哪個專科詢問。個案經理的角色正是擔任病人與醫院的聯絡點,為病人排難解憂,提供後續支援。李姑娘舉例指,病人術後或有人工造口,護理保養是造口科護士負責,但當病人遇上疑問,都可向個案經理查詢,若有需要亦會代為聯絡造口科,以便安排提早覆診。為了讓病人在治療路上減低不安及無助感,個案經理設有電話查詢服務,在辦公時間內解答疑問。
癌症治療路漫長,對病人生理及心理上均必然有所影響。李姑娘及陳姑娘均異口同聲表示,個案經理就如一個同路人的角色,既協助病人制定治療程序,同時陪伴每個病人走過治療路,令病人在無助不安中找到護蔭。
確診癌症,一般人或會覺得難以接受,個案經理同時身兼聆聽者角色,為病人紓解憂愁。李姑娘憶述一位年約60歲的男士,才剛退休準備享受人生,就不幸發現患上直腸癌,該病人因為不想有人工造口,影響日後生活,確診初期堅拒手術。每次到醫院覆診時,李姑娘都為他詳細解釋手術的重要性及其好處,耐心聆聽其擔心及想法,來來回回超過一年,病人最終願意接受手術,而術後康復情況亦相當理想,既已清除癌細胞,病人亦無需因此降低生活質素。
心血管疾病包括心臟病和中風等涉及心臟和血管的疾病,在香港,心血管疾病是導致死亡及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來,醫學界於治療心血管疾病方面取得不少突破,由診斷至復康均有所進展。超過20名來自世界各地的專家,早前匯聚博愛醫院,參加一連兩日的「博愛醫院董事局客座教授研討會」,分享冠狀動脈介入治療術(俗稱「通波仔」)的最新發展及未來方向。
研討會獲博愛醫院董事局贊助,數百名不同機構及職系的醫護人員透過線上及線下參與,了解3D心內超聲波及以手術機械人輔助進行「通波仔」手術等最新技術,提升病人安全,為醫護人員提供了一次寶貴的知識交流機會,獲益良多。
在研討會中,一眾專家以多段手術影片,探討不同案例,包括為複雜高風險的病人進行「通波仔」手術、藉助超聲波檢查血流情況,評估患者是否需要進行手術,提升診斷效率,另外亦介紹了左心耳封堵術(LAAO)、脈衝場消融術(PFA)以及以衝擊波治療血管內鈣化物等,這些新技術可增強手術的效率和安全性。這次的研討會,正好為各個專業的醫護人員對這些近年越趨成熟的「通波仔」輔助技術有更深入的了解,將能惠及更多病人。
屯門醫院舉辦「餐桌農圃」種植活動,於康復大樓2樓平台花園和主座花園闢出充滿陽光生氣的小農圃,並招募有興趣的同事參加。期間邀請了非牟利機構舉行工作坊與同事分享園藝知識,例如花草處理小撇步、有機種植技巧等。有些成員在上班前後都去探望和打理植物,仿如醫生巡房。
活動第一期有近260位來自50個不同部門或病房的同事參與,他們可選擇種蘭花、蕃茄、蘿蔔、羽衣甘藍、紅菜頭、芫茜等。
籌委會主席兼屯門醫院副行政總監李澤荷醫生認為,活動加強了同事間的凝聚力:「大家十分投入,不同部門或病房同事籌組隊伍,互相協調照顧植物的時間,有些同事更為此『編更』幫植物施肥淋水」。由翻土、播種、淋水、施肥、加插支架、修剪枝葉至收成一刻,各隊員分工合作,短短四個月,各有收成。
在活動期間,醫院回收到超過40公斤廚餘及咖啡渣、超過500片舊光碟用作驅鳥;亦於農圃試行回收雨水作灌溉之用。
第一期種植活動完結後,籌委會在院內舉行試食派對,將「收成品」變成餐桌上佳餚,與嘉賓及同事分甘同味。試食大會更邀請到屯門醫院管治委員會成員湛家雄、病人組織代表凌少軍及新界西醫院聯網總監王耀忠醫生,一同分享收成的喜悅。
第二期計劃即將展開,希望繼續為同事放鬆減壓、平衡工作與生活之餘,亦增添點點幸福感。
屯門醫院普通科護士學校(護校)最近完成翻修工程,由教學環境至硬件設備均有所提升,加上師資的配合,充分體現護校在培訓護理人才方面不遺餘力。如果你或身邊的親友有志投身護理行業,不妨考慮報讀由護校開辦的「護理學專業文憑」課程,成為「護士生力軍」!
現時,護校提供三年半全日制「護理學專業文憑」課程,課程資歷級別為第五級,等同學士學位的資歷級別。學生修畢課程後,即符合資格向香港護士管理局申請成為(普通科)註冊護士。另外,護校具備「先天優勢」,作為醫管局轄下四間護士學校之一,護校能夠結合最新臨床標準和實際病房運作情況,讓同學在正式加入護理行業前作萬全準備,更快適應工作環境。而醫管局護士學校自2024年起成為了醫管局學院成員其中一員,以配合醫管局的服務和發展需求,為護士學生提供更全面的支援和指導。
護校校長蔡啟德表示,護士是醫療系統不可或缺的一環,而生力軍加入定能為護理行業帶來新力量。蔡校長特別提到:「正所謂『有心唔怕遲』,護校歡迎在職人士轉換跑道,一同追求成為優秀護理人才的夢想,服務社會。」
《新界西醫院聯網通訊》由新界西醫院聯網公共事務及籌募組編印,並上載至新界西醫院聯網各醫院網站。如對內容有任何意見,請與公共事務及籌募組聯絡。
電郵:ntwc.pa@ha.org.hk
地址:屯門醫院康復大樓五樓公共事務及籌募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