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者因病住院一段時間後,自我照顧能力或有所減退,轉介他們到老人科日間醫院,接受跨專業評估、持續護理和復康服務,有助年長病人於出院後重返社區生活。隨著人口老化,老人科日間醫院的需求亦相應增加。
博愛醫院獲「行政長官社會資助計劃」推薦,由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撥款,推展「賽馬會智慧老人科日間醫院計劃」,優化現有設施,增加訓練互動性,提升病人參與度,並透過發展遙距訓練,騰出空間及訓練節數,提高服務量。
負責項目的博愛醫院及天水圍醫院內科及老人科副部門主管陳毅灝醫生表示,疫情期間病人未能定時到醫院進行復康訓練,影響了他們的進度,平時亦有機會因惡劣天氣或個人原因,病人無法回到醫院完成每星期兩次的訓練,因此,他萌生發展遙距訓練的念頭。
合資格的病人可借用智能手錶、載有訓練遊戲的平板電腦及訓練器材回寓所或安老院,每天在家按指示進行訓練。訓練的強度及表現會上載至電子紀錄平台,醫護人員可按數據和進度調整訓練類別及難度,制定個人化訓練計劃。團隊亦計劃加入人工智能及機器學習相關科技,協助評估訓練成效。
「這些遊戲由醫護團隊精心設計,有別於一般平板電腦,採用了動作捕捉技術,長者需要活動肢體才能完成遊戲過關,以確保他們姿勢正確,並可獲取數據作評估」。陳毅灝醫生指,當病人慢慢建立每天在家運動的遙距訓練模式後,便可減少回醫院的次數,騰出空間服務更多病人。
部分照顧者及院舍起初曾擔心訓練強度不足、網絡不順暢、設定有困難等,提供外展服務的老人科社區評估服務隊便充當溝通橋樑,解答他們的疑慮。新界西醫院聯網社區醫療資深護師李穗生表示:「我們經常到安老院舍探訪病人,當病人及院舍職員在遙距訓練中遇到困難,我們可提供協助,令他們更放心去嘗試。我們亦會將他們的意見向醫院同事反映,以改善計劃。」
除了發展智慧訓練模式,博愛醫院老人科日間醫院亦藉此機會,添置更多利用虛擬實景(VR) 及擴增實景(AR) 技術的復康訓練器材,增加病人訓練時的互動性及趣味,例如沉浸式虛擬實境訓練系統,一項器材能模擬多個日常生活場景,包括橫過馬路、使用扶手電梯、打保齡球等,突破空間限制。病人戴上VR 眼鏡及感應器,在職業治療師的指導下,於像真度極高的環境中訓練。
博愛醫院資深職業治療師王美玉表示:「新的訓練系統可提供即時回饋,讓病人知道自己需要改善的地方,反覆練習,當他再踏上真的扶手電梯,就更有信心了」。
醫院還引入了互動式步行訓練機,病人可實時看到自己的步姿及步距,身體兩邊有否不對稱或不正確的姿勢,令病人更容易掌握物理治療師的指示,並減少病人跌倒機會。
病人還可以選擇不同實景配合訓練,例如行山徑等,增加趣味性。博愛醫院資深物理治療師陳巧華表示:「對比傳統儀器,我們明顯看到病人更享受及投入互動式訓練,使他們更積極做運動,加快康復進度。」
博愛醫院將與本地大學合作進行研究,評估計劃成效以改良服務。同時,團隊亦積極研究將計劃推廣至地區康健中心,讓缺乏照顧者的長者可到中心進行遙距訓練。
唔知大家喺暑假期間有冇喺醫院見到好多朝氣勃勃嘅義工呢?新界西醫院聯網今年有超過300 位暑期義工喺各醫院度過咗充實又有意義嘅暑假。今次計劃醫院提供豐富嘅學習機會,同學們有機會參觀醫院各部門和參與講座聽吓醫生、護士及物理治療師的工作分享,了解醫院服務。
「直升機空間很窄,與醫院環境很大分別,充滿挑戰性。這些拯救經驗能鍛鍊應變能力及豐富臨床經驗,有助提升醫療技巧。」屯門醫院副行政總監鄭振邦醫生是資深的麻醉科醫生,他的工作位置不限於手術室,還包括在空中進行急救。17 年前,他加入政府飛行服務隊醫療課,成為義務「飛行醫生」,曾經以「海陸空」方式拯救病人,甚至在爆炸貨輪上空施行急救。
鄭醫生立志服務社會,他在考取專科醫生資格後,便決定加入飛行服務隊,當義務飛行醫生,在空中以專業知識回饋社會。雖然能翱翔天際,但鄭醫生回想起早期的飛行經歷時笑言,有隊員曾經「暈機浪」:「直升機空間狹窄且較大震盪,我們初時無法適應,曾試過在行動期間不適嘔吐,大家之後開玩笑說要自備嘔吐袋。」
他指,救人前要先確保自己安全,因此飛行醫生須通過訓練、評核和體能要求,包括模擬當直升機墜海後的逃生技巧,並要持續進修及定期接受訓練,以保持專業水準。
飛援近17 年,鄭醫生今年起正式由前線退下來,回顧過去參與大大小小的救援行動,他憶述一次需要採用海陸空三種方式運送一名心臟停頓的病人。「由於病人情況及現場環境,當日我們先由直升機利用絞車吊運同事到船上進行急救,及後再以消防船和救護車方式,才成功將病人送往醫院。」
另一次難忘經歷是兩年前,他參與在本港水域外一艘油輪爆炸的救援行動,當時除了發生火警外,現場亦面臨風浪的挑戰,增加救援的難度。隊員把握時間將多名燒傷的船員傷者送往醫院急救,過程驚險。
離開了熟悉的醫院,在戶外及機艙內工作是另一種挑戰。鄭醫生指,與醫院的寬敞環境相比,直升機面對的是狹窄空間和有限的醫療資源,但能提升自己的應變能力和野外創傷處理技巧,也讓自己臨床經驗更豐富,「救援行動往往上山下海,亦可能在斜坡上進行,可能需要獨立進行插喉等急救程序,這些均是寶貴培訓和經驗,令自己學到更多醫療技巧及知識。」
在鄭醫生的心中,每一次的挑戰都讓他成為更好的醫生,他鼓勵更多醫生和護士參與飛行服務隊的行動,為社會貢獻更多力量。
小欖醫院是現時香港唯一一所專為嚴重智障人士提供全面綜合康復及療養服務的醫院。2012 年,小欖醫院從原址屯門青山公路十六咪半搬遷到現址,並與屯門醫院弱智科服務合併。小編今次特別邀請兩位小欖醫院前線同事,分享他們的工作點滴,讓大家對小欖醫院有更多認識。
「在小欖醫院工作需要三心:細心、小心、關心。」陳Sir 在小欖工作已有二十年,道出他的工作宗旨。由於絕大部分的小欖醫院病人行動都不便,復康治療大多在病房裡進行。陳Sir 會耐心地引導病人進行各種物理治療,例如被動式訓練和步行訓練。陳Sir 積極發掘新科技應用於病人身上,近年為小欖醫院引入「干擾波治療」,解決病人因長期卧床而引起的便秘問題,成效顯著。
陳Sir 分享多年來目睹很多年邁的家屬每天風雨不改到醫院探訪他們的兒女。曾經有家屬主動提出帶病人回家住一段時間,共聚天倫。院方答允家屬的要求後,同事們積極教授家屬一些照顧病人的實用技巧,例如扶抱正確姿勢,推輪椅注意事項等,好讓病人在家也得到適切照顧。
他亦寄語新入職的同事︰「將心比心,多站在家屬的角度,照顧病人。」最後,陳Sir 坦言有賴家屬的信任、鼓勵和支持,為他的工作注入動力,令他保持高度的使命感,一直以「三心」守護病人的身體健康。
劉姑娘畢業後曾於青山醫院工作,其後轉職到小欖醫院,至今已有五年。她在轉職初期不太適應︰「以往在病房總會與青山院友聊天有說有笑,常常發掘到不少趣事。」不過,小欖醫院的院友大多都失去與人溝通的能力,剛到小欖醫院的她,起初也擔心與病人缺少交流,但漸漸發現當她與病人互動時,即使對方未必能以說話對答,但也會報以微笑。日積月累,讓劉姑娘明白到只要她用心照顧病人,即使雙方未能天天談笑,院友亦會感受到她的用心,成為了推動她盡心盡力照顧病人的動力。
這裡的院友屬於長期住院,劉姑娘直言︰「眼見院友年紀漸長,身體漸漸差,明白到他們會在醫院終老,更希望能讓他們活好每一天。」從病房壁報板上貼滿病人家屬寫的感謝卡就得知,像劉姑娘一樣對病人無微不至的同事還有很多,正如家屬在卡中所形容—走進病房無時無刻都感受到溫暖。
火警對於醫院而言是非常嚴重的事故,確保院內病人的安全,是醫院的首要任務。新界西醫院聯網內各間醫院,都會定期舉行火警演習,藉以加強應對突發事件的協調能力,以及提升各人員處理事故的行動效率和熟習應對火警的步驟。
屯門醫院於8 月聯同消防處及警務處舉行跨部門火警演習,在不影響急症室及醫院正常運作下,模擬病房發生火警。今年火警演習的規模特別大型,並首度在醫院演練「橫向疏散」及「直向疏散」。屯門醫院多個部門參與,消防處出動雲梯、無人機系統、大型消防車、消防機械狗、滅火機械人等,一共有超過300 人參與演習,整個過程一絲不苟,務求將危機處理演練做到最真實和全面。
演習的意義在於「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則無患」,希望同事藉著今次演習,與各部門建立默契及緊密聯繫,並把今次演習的經驗和心得,帶回工作間傳授予同事。
除了屯門醫院,聯網其他醫院同樣有定期聯同紀律部隊舉行火警演習,讓同事透過演習,熟悉醫院的消防安全指引和疏散程序,即使日後不幸遇上火警都可冷靜應對,保障自己及病人安全。
人生路不熟,形容一班非本地培訓醫生(NLTD) 來港工作非常貼切,既要適應新的生活環境、又要盡快投入新的崗位及工作,確實不容易。有見及此,聯網安全特工隊(SAT) 聯同聯網人力資源部成立「夥伴計劃」(NLTDᅠBuddyᅠProgramme),冀助同事順利過渡非常時期,讓他們更快建立信任及歸屬感,全心投入工作及生活。
人力資源部收到 NLTD 的聘請接納書後,會隨即邀請他們參與計劃。夥伴計劃策劃人兼屯門醫院麻醉科顧問醫生吳鋒奇說:「團隊會因應每名參加同事的背景,配對最合適的一至兩名現職員工,於參與同事到港前已開始安排簡單交流,並於上任後三個月繼續提供工作及生活上的可行支援。」
現時「夥伴計劃」已有超過20 名SAT 成員加入,由今年四月至今已成功配對11 組夥伴。Dr MOE 及 Dr SINGH 是當中成功例子,兩人分別是來自新加坡及印度的 NLTD。Dr MOE 四年多前加入新界西聯網時都曾有過一段艱難期:「當時未有類似計劃,感恩醫院同事都很願意幫助我解決問題,我非常樂意以過來人的身份協助有需要的夥伴。」Dr SINGH 說:「很高興認識我的buddy,遇到大小事務他也會提供意見,令我安心在這裡工作及適應生活,我會推薦這個計劃給所有非本地培訓醫生。」
除了醫生,其他職系包括護士、專職醫療等亦有現職同事加入計劃,隨時向有需要的新同事提供協助。計劃亦將拓展至非本地培訓護士及其他職系的新同事。
《新界西醫院聯網通訊》由新界西醫院聯網公共事務及籌募組編印,並上載至新界西醫院聯網各醫院網站。如對內容有任何意見,請與公共事務及籌募組聯絡。
電郵:ntwc.pa@ha.org.hk
地址:屯門醫院康復大樓五樓公共事務及籌募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