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管理局新界西醫院聯網通訊第43期 (2023年7月號)

屯門醫院

手術室擴建大樓更多部門陸續入伙

急症室擴建部分啟用 服務新界西居民

屯門醫院手術室擴建大樓的搬遷計劃進行得如火如荼,繼去年11 月新產房啟用後,急症室擴建部分及深切治療部亦已於今年年中投入服務。在部門同事的悉心籌備下,新舊部分交接過程順利。隨著手術室擴建大樓各樓層陸續投入服務,各項設施均有所提升,為新界西居民提供更優質的醫療服務。

引入急症室電子化 理順求診流程
居民近日到急症室求診時,相信已發現屯門醫院的急症室等候區已「改頭換面」。擴建後的急症室,登記處、等候區的面積更大更寬敞,為病人提供更舒適的候診環境。分流站增至5 個,診症室由6 間增至10 間,加上引入急症室電子系統,病人的輪候情況及時間,醫護人員均可一目了然,能因應急症室內病人求診的情況,靈活調動人手,理順病人的求診流程。

此外,推行急症室電子化後,病人的資料不再倚賴手寫排版及人手傳遞,改為直接輸入電腦,提升準確性,系統亦會自動提醒醫護人員適時跟進病人情況,對提高安全性及效率均有極大幫助。

增設發燒等候區 減交叉感染風險
急症室新增的設施還包括發燒等候區,整個區域均為負壓設計,並設有一間標準負壓診症室,專門處理有傳染病風險的病人。假如有高危的感染病人由救護車送院,更可利用專用出入口,直接安排於發燒等候區,與一般求診者分隔,加強感染控制。

新舊急症室等候區順利交接後,將進行第三階段工程。舊急症室將分階段翻新,提升急救房及創傷房的配置,方便支援不同專科團隊,共同處理較複雜的個案。除了大樓內的設備,待急症室第三階段工程完成後,醫院將繼續優化急症室正門的設施,包括加設簷蓬、急症室入口告示、的士上落點及指示牌等,以便利求診人士。

深切治療病房啟用 病床附設洗血設備
除了急症室,全新的深切治療部病房亦已於7 月啟用,提供的病床數目由之前的30 張增至38 張,其中12 張為負壓病床,並增設洗血設備,進一步提升效率。病房透過窗戶引入自然光,讓病人能分辨晝夜及看見外圍事物,推動他們盡快投入復康階段。

新手術室將引入尖端科技
此外,多間手術室將於今年第四季起陸續投入服務,當新舊大樓完全整合後,屯門醫院的手術室數目將由11 間增至20 間,並會引入全港首部術中磁力共振掃描造影系統及高強度聚焦超音波等尖端科技,以及建設複合手術室和利用手術機械臂進行外科手術,可增加進行預約手術節數的同時,亦能提高手術效率。


初中學生與醫院㩦手製作「術前病人須知」小動畫

意義非凡創三贏

胃鏡和大腸鏡檢查雖然並非大型或複雜手術,但由於屬入侵性醫療程序,病人往往容易對程序抱有疑問甚或不安,醫護人員在檢查前需多作解說,讓病人清楚了解事前準備或流程。新界西醫院聯網外科早前與佛教沈香林紀念中學合作,由學生們「操刀」,以動畫方式製作兩段新《術前病人須知》短片,讓天水圍醫院的病人在術前仔細觀看,了解檢查流程。

醫護病人化身小動物 生動活現檢查流程
天水圍醫院內視鏡部的病人,近日在術前都會觀看一段別出心裁的介紹短片,不同小動物化身成醫生、護士和病人,將整個檢查前後的程序呈現眼前。整個計劃由天水圍醫院外科顧問醫生王家輝以及佛教沈香林紀念中學黃松安老師,帶領八名初中學生參與。

其中一名初中學生嚴凱穎同學說,醫院舊有的病人須知短片較舊,畫質亦較模糊,他們於是以動畫的方式,為舊有短片改頭換面:「動畫的形式比較生動有趣,相信病人可更清晰了解片段內容和資訊。」

中學老師:比日常功課意義更大
帶領計劃的黃松安老師亦說:「今次項目與真正的醫生合作,動畫片以公眾和病人作為真正對象,比同學們日常做功課意義更大。」

佛教沈香林紀念中學呂恒森校長同樣見證學生們認真製作動畫,他說:「同學們知道製作完的動畫短片,有機會讓病者在手術前觀看,所以在過程中特別認真,亦與醫護人員通力合作,務求片段中各專業名詞和步驟準確,對學生們來說,可謂一個非常好的經歷。」

王家輝醫生:醫護、學校、病人「三贏」
王家輝醫生則表示,計劃一方面讓學生認識內視鏡檢查,另一方面讓他們運用於學校學習到的知識及技術,以電腦製作動畫:「我們要與學生和老師開會,介紹何謂腸鏡、胃鏡,解釋醫院的要求。由於學生對這方面沒有專業知識,我們需要認真解釋,而在疫情下要保持溝通亦是一大挑戰。」

王醫生團隊在項目完成後亦有作調查,結果不論參與項目的學生和同事,以及觀看片段的病人,都對項目感到非常滿意,形容是「三贏」的合作。

在疫情邁向復常的同時,醫院邀請參與今次計劃的學生,走訪天水圍醫院,由王醫生帶領下參觀內視鏡部,向學生們展示內視鏡檢查和手術的原理和過程,同學們均大開眼界。


屯院引入磁力共振模擬器 MR-SIM

放射治療新拍檔 精準定位「追擊」腫瘤

以往,腫瘤科醫生需要在電腦掃描模擬器(CT Simulator) 的影像上為腫瘤定位及規劃治療範圍,其間需融合作診斷用的磁力共振掃描(MRI)影像以便勾畫出腫瘤形狀,而因病人作診斷掃描時的姿勢與電療時有所分別,會增加靶區勾畫的困難及降低準確度。屯門醫院臨床腫瘤科去年底引入全港公立醫院首部磁力共振模擬器(MR Simulator), 將MRI 和CT Simulator 集於一身。系統會根據病人治療時的姿勢進行磁力共振掃描,提高與電腦掃描模擬器影像的融合準確度,令靶區勾畫更加精確,提高治療準確度。

屯門醫院臨床腫瘤科顧問醫生李安誠表示,新引入的磁力共振模擬器能涵蓋全身各部位,而某些腫瘤例如前列線癌更可把掃描影像轉化為電腦掃描影像,直接用作放射治療方案設計,腫瘤掃描及靶區定位一併進行,省卻了病人需另作電腦掃描模擬器的掃描,步驟簡化的同時亦降低病人吸收的輻射量。

李醫生解釋,MR Simulator 拍攝的軟組織影像對比及清晰度比電腦掃描大幅提升,有助醫生更準確地確認腫瘤靶區以計劃電療方案;而磁力共振掃描的優勢在於無輻射不傷害人體,接受磁力共振掃描就可令病人免受額外的輻射傷害。另外,新儀器亦進一步為放射科與臨床腫瘤科帶來更大的協作空間,為癌症病人及一般病人提供更優質的服務。

李醫生表示,新儀器截至今年7 月已為581 名病人服務。他透露,預計儀器一年最少可以為700 名癌症病人進行掃描。


新界西醫院聯網引入手術機械臂

提升手術成效 病人更快恢復

醫院管理局一直致力引入先進儀器以提升醫療質素。新界西醫院聯網添置手術機械臂,月前正式投入服務,協助進行泌尿科、大腸及婦科等較複雜的手術。機械臂可提高精準度之餘,亦能讓病人的手術傷口較小,更快復原,縮短住院日數,造福區內居民。

手術機械臂配備了高清內視鏡,醫生坐在控制台亦能清楚看到病人體內的情況,配合仿人類手腕關節的器械,操控機械臂,進行各種精密的切除和縫合步驟。傳統的開刀手術要在病人身上切出較大的傷口,而機械臂只需微小切口便能完成手術,減少流血及減輕傷口疼痛,使病人能較快恢復日常生活。

增加手術節數 造福區內病人
屯門醫院外科顧問醫生朱秀群表示,機械臂較靈活,能多角度轉動,深入盤腔及直腸等部位,手術效果更好。以往我們的病人要使用機械臂做手術,需跨聯網就醫,在本區診症後,到其他設有手術機械臂的聯網作評估,如病人情況合適,便會調派我們的醫生在周末到其他聯網醫院做手術。病人留院數天後,再回到新界西覆診。朱醫生憶述:「曾經有屯門醫院的病人要到東區醫院使用機械臂做手術,病人要長途跋涉前往診症及做手術, 家人亦要舟車勞頓去探訪,相當不方便。」新界西聯網添置機械臂後,除了免卻病人奔波之苦,亦大大增加了手術節數,縮短病人輪候時間。


HA Go 伴行義

集多項功能於一身

掌握健康「智」輕鬆

「您登記了HA Go 嗎?」……
「還沒,為您登記吧?」……
「謝謝您登記了HA Go,您需要解說嗎?」……
「HA Go 是……」

這幾個月以來,在新界西醫院聯網各間醫院的不同角落都可以見到HA Go 宣傳。可見HA Go 的宣傳攻勢凌厲,務求HA Go 能盡快深入民心,希望能完善市民的醫療保健旅程。如此有意義的HA Go 宣傳活動,除了聯網職員的努力,一群親切、熱心的義工絕對是一股強而有力的催化劑!

在新界西醫院聯網護理部大力支持下,幾十位義工經過一連串密集訓練後,踏上宣傳HA Go 前線,率先在專科門診部作試金石,親自向病人及照顧者展開宣傳活動。病人資源中心的各病人小組、各項活動及暑期義工新力軍亦緊隨其後,陸陸續續加入HA Go 宣傳小隊。

經過聯網的義工及各個病人資源中心的廣泛推廣,在三月至六月期間,已有超過1500 人次即時接受推廣或登記HA Go。

為使HA Go 更快、更有效地在聯網服務區域扎根,聯網病人資源中心推出「HA Go 伴行義社區義工培訓計劃」和「HA Go 登記易推廣計劃」,將結合地區力量,一起把HA Go 的社區宣傳延伸至更深、更廣的層面。


新生嬰兒黃疸護士診所

與社區合作構建轉介服務

雙管齊下 助新生兒「退黃」

新生嬰兒黃疸常見於出生後一個月內的新生嬰兒,由於初生嬰兒血色素較多,紅血球壽命較短,所產生的膽紅素也會偏多,在肝功能尚未成熟下,未能及時處理積聚的膽紅素,便會出現新生嬰兒黃疸。一般新生嬰兒黃疸多屬「生理性黃疸」及「母乳性黃疸」,前者通常在一至兩週內逐漸消退,而後者則需要兩至三個月。但若膽紅素持續上升,便須帶嬰兒到母嬰健康院、家庭醫生或兒科醫生作進一步檢查與跟進。

屯門醫院兒童及青少年科資深護師何楚翹表示,現時由母嬰健康院、屯門醫院急症室、婦產科和兒童及青少年科共同合作的新生嬰兒黃疸診療服務,把過往的住院式服務改為「醫社合作」的模式,構建系統性的轉介服務,讓嬰兒能夠更快捷及有效地得到所需的治療和護理,減少住院的需要以及母嬰分離的影響,對正接受母乳餵哺的嬰兒尤其重要。當嬰兒被轉介到護士診所,護士會先進行評估、為照顧者提供黃疸輔導、安排嬰兒作抽血檢查,並跟據檢查結果,按指引安排合適的治療。如血液中黃疸指數高於指定水平,嬰兒會被安排入院接受光照治療(俗稱「照燈」);如只屬略高水平,則會被安排於護士診所覆診。

多方同心協力 公私營合作計劃助渡疫情困境
雖然醫院已逐漸走出新冠疫情的陰霾,但何姑娘依然記憶猶新,皆因當時不少家長對安排嬰兒入院治療表示擔心和抗拒。幸好,在醫管局總部及聯網管理層的支持下,與各私家醫院及各部門多番溝通,短短一週內便促成並推出了針對新生嬰兒黃疸的公私營合作計劃,疫情期間黃疸嬰兒亦可以在私家醫院接受適當治療。不但有助減輕家長的憂慮,為嬰兒提供適時的治療,亦能紓緩公立醫院在人手及床位方面的需求。最終聯網一共轉介了十八名嬰兒參與此計劃。由於今次是兒童及青少年科首次接觸公私營合作模式,何姑娘形容是「摸着石頭過河,不用一個星期的時間便能將計劃推出,這絕對是奇蹟!」

以專業知識解惑 獲家長回饋感滿足
醫管局一直提倡「全人照顧」,除了為病人提供醫療護理服務外,更會關顧照顧者的心理需要,而新生嬰兒黃疸護士診所亦不例外。何姑娘指很多家長都會因為缺乏照顧嬰兒的經驗及知識,面對新生嬰兒黃疸的情況感到不知所措,甚至身心疲累。何姑娘此時便會提供專業知識及正確資訊,並安慰家長新生嬰兒黃疸是一種常見現象,不用過分擔心。在大多數情況下,只要確保嬰兒有足夠的奶量,避免脫水,讓嬰兒多點排便,新生嬰兒黃疸便可逐漸消退。每當聽到家長回饋嬰兒黃疸的消退情況有所進展,和見證家長放下心頭大石,總令何姑娘感到鼓舞和滿足。


錦田診所完成內部翻新重投服務

病人齊畀 Like

元朗八鄉錦田診所今年在三月底完成內部翻新工程,順利重投服務。診所翻新後診所環境大大改善。在附近工作的吳先生帶同兒子求診,憶述往時診所沒有空調,設施亦較舊,現時可謂耳目一新︰「這裡現在真的很企理新淨,空調又夠涼快,診所麻雀雖小,五臟俱全,而且醫護人員也很有禮!」

今次翻新工程有幸得到熱心人士捐助,除了令診所環境有所提升,診所更增設一間符合標準的負壓診症室,處理有傳染病感染風險的病人。

錦田診所位於石崗錦田路200 號,前身是「錦田婦孺醫院」,在1960 年代興建,至今有達60 年歷史。翻新工程改善環境的同時,亦保留兩塊碑誌,記載診所成立的故事。


聯絡我們

《新界西醫院聯網通訊》由新界西醫院聯網公共事務及籌募組編印,並上載至新界西醫院聯網各醫院網站。如對內容有任何意見,請與公共事務及籌募組聯絡。

電郵:ntwc.pa@ha.org.hk
地址:屯門醫院康復大樓五樓公共事務及籌募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