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管理局新界西醫院聯網通訊第 34期 (2021年 4月號)

善用科技 協助診斷及復康訓練
新界西聯網致力發展智能醫療

醫院近年引入更多、更新的醫療儀器用於治療及復康訓練,以新界西醫院聯網的專職醫療部門為例,透過各種科技及機械協助診症,同時提升復康訓練強度,令病人接受更先進的治療及訓練。

博愛醫院職業治療部:機械臂復康治療

中風病人因腦部組織受損而喪失若干程度的活動能力,當中以上肢功能缺損較常見,現時職業治療師會透過活動,例如上肢左右交替提舉,或利用小型滑板車「打8 字」等,訓練中風病人重新學習運用上肢技巧。但病人在重覆動作時,或會感到枯燥乏味,較嚴重者則因難以做到自主控制的上肢動作,在治療時遇到阻礙。

博愛醫院職業治療部早年在醫院管理局慈善基金的資助下,引入機械臂協助這批病人。一級職業治療師梁家衡表示,機械臂可因應病人情況,提供不同程度的肩膊、手肘及前臂訓練,如病人上肢乏力,治療師會調節機械臂的承托力及活動幅度,作為特定支撐及力量支持。機械臂還可配合虛擬實境應用,設定病人在特定場景(例如家居)進行遊戲練習,鼓勵病人投入訓練。

病人上肢活動能力有明顯改善

梁家衡續指,引入機械臂後曾經進行成效研究,發現病人的活動能力有明顯改善,包括手部的握力及抓力等,有助他們提升自理能力。有鑑於此,博愛醫院已將此項復康治療推展至其他喪失上肢活動能力的病人,包括腦部受損、肌肉硬化及脊柱受傷等,亦會安排物理治療部病人使用機械臂,幫助更多病人。

屯門醫院物理治療部:龍門架步行訓練儀

屯門醫院於去年引入全港第一部貌似「龍門架」的步行訓練儀,主力訓練腦神經疾病引致步行困難的病人。儀器設有安全索帶,協助支撐病人體重;戴上安全索帶後,病人可以腳踏實地在地面練習步行,有別一般訓練儀,病人只能在儀器上進行練習。物理治療師可以因應病人能力,調控儀器負重程度,也可以在地上加設障礙物,病人需要提腳跨過障礙物或轉彎,加強訓練難度。

方先生去年八月不幸中風,留院四個月後出院,出院前方先生接受多重的步行訓練,包括利用「龍門架」學習上落樓梯。方先生現時可以自己外出,上落樓梯時要利用手杖輔助。

屯門醫院一級物理治療師陳文發指,利用龍門架練習步行的病人,每次的訓練距離可以長達800 至1000 米,較使用其他儀器每次步行訓練距離只達300 米大幅增加,而訓練量提升亦有助加強刺激病人腦部學習步行動作。他指曾接受龍門架訓練的病人,步行速度及耐力明顯恢復得較好。

聯網跨專科合作:坐姿視像會診服務

新界西醫院聯網最近與天水圍的明愛樂勤學校合作,為學生安排跨專科的坐姿視像會診服務。明愛樂勤學校是一所照顧智障及弱能學童的特殊學校。由於部份學生有肢體障礙,坐姿或會有問題,須經常往返醫院接受治療。在疫情下,為了減少他們外出感染的機會,聯網利用科技遙距跟進學生的情況。

不同部門共同商討治療方案

在診症當日,一名醫護人員會首先到達學校提供協助;而來自兒科、矯型及創傷科(骨科)、物理治療部、職業治療部及義肢矯形部的醫生及治療師則在屯門醫院以視像診症程式系統透過鏡頭直接觀察學童的情況。

明愛樂勤學校校長鍾淑嫻表示,視像會診在疫情下對同學十分合適。「一來可減少舟車勞頓,二來學校對學生來說是熟悉的環境,他們表現會較適應,有助醫護人員觀察他們平日的坐姿及使用輔助儀器的情況。」鍾校長表示,家長們也頗接受視像會診的安排,更希望可進一步推展至其他專科。

有份參與的屯門醫院骨科顧問醫生蔡啟堯表示,坐姿視像會診服務有助加快治療流程;以採訪當日為例,一名學童下肢情況有轉差跡象,經各部門醫護人員會診及即場互相討論後,建議她入院接受詳細檢查及治療,做法較以往直接。

新界西醫院聯網通訊會繼續介紹各醫院利用科技及新型醫療儀器的情況,請大家密切留意。


前線醫護堅守抗疫:
病毒無情 人間有愛

本港經歷第四波疫情,公立醫院醫護人員一直堅守崗位。屯門醫院內科及老人科副顧問醫生侯立文是其中一名走在前線的醫生,每隔幾周至一個月就要入隔離病房「打仗」,除了為確診者提供最適切的治療,亦要安撫病人和家屬的情緒。

其中令侯醫生印象深刻的,包括第三波疫情時一名由安老院送院的80 多歲確診伯伯。他說,疫情下公立醫院不准探病,病人只能在電話與親人聊天。「我當時把電話拿進去(隔離病房),伯伯的女兒不斷叫我幫忙鼓勵伯伯,指伯伯很堅強。」最終伯伯不敵病魔逝世,「女兒很激動,隔著玻璃望著爸爸,很想衝進去,但無奈防疫措施的限制,很多人都不能陪著親人離開,留下遺憾」。

面對人生無常,侯醫生亦曾感無助,「在一個當值的晚上,病房收治了一位沒有長期病患的60 多歲確診病人。他在疫情初期入過深切治療部,病情好轉便轉送隔離病房」。後來病人情況又再轉差,侯醫生為他抽血、檢查含氧量,病人說了一句「醫生,我不想死,我不想再入去(深切治療部)」。「當時最好的治療及藥物都已經給了他,但他的情況仍然繼續轉差。覺得很無能為力、很無助,最後病人過身,當時很不開心,覺得自己和整個團隊都沒甚麼可以做到。」 侯醫生說,雖然不知道這場仗仍要打多久,不過並沒灰心,寄語市民珍惜眼前人。

屯門醫院註冊護士葉淑榕說,曾經有一對公公婆婆確診,最初安排不到兩人在同一隔離病房留醫,同房的病人知道後,都主動幫忙照顧伯伯。「他們會主動扶伯伯去廁所,如果伯伯有需要,他們都會主動幫忙,很感動見到病人之間無分你我、互相幫助。病毒雖然無情,但人間有愛」。公公婆婆最終獲安排入住二人隔離病房,其他病人得知消息都感到興奮,「大家好像看到希望一樣,看到自己將來都很快可以見到家人」。

抗疫一年多以來,葉姑娘有過半時間都在隔離病房工作,今年農曆新年她因工作,不能與家人過節,難免覺得可惜。她說堅持抗疫,就是希望有一天能夠在下班後,除下口罩,步出門口,吸一口新鮮空氣。


COVID-19 確診同事分享:
經歷過更明白病人

本港出現首宗2019 冠狀病毒病至今已經超過一年,在公立醫院工作的K(化名)去年底確診感染,這個經歷令K對病人工作有另一番體會。

失去味覺 只得咳藥水有味

K 在出現輕微徵狀後求診,其深喉唾液樣本驗出對病毒呈初步陽性,翌日由救護車送入亞洲博覽館社區治療設施。「辦理登記手續,獲派手帶,護士教我每日要自行做三次維生指數檢查,然後見醫生,再分配床位及展示擺放物資的位置。」入院第四日,K 發現自己失去味覺嗅覺:「喝檸檬茶像在喝水,試喝豆奶,同樣是無味,當時最能喝出味道的飲品是有刺激味道的咳藥水,終於能嚐出味道時,個心才舒服些。」

經歷過患病 對病人更有同理心

K 這類輕症病人,治療期間需要每日監察身體狀況,由身體自行對抗病毒,無需服藥,待CT 值超過30,即病毒量屬低水平,或出現抗體,就可以出院。但K 憶述自己遲遲未出現抗體,CT 值多次在出院標準邊緣徘徊,令他感到煎熬,「一開始以爲自己最多三四日就出院,因爲我沒有什麽病徵,又年輕,亦有運動習慣。」「我每日盼望出院,但等了又等,卻仍未符合條件,都幾沮喪」。

K 留院13 日後終於出現抗體,符合條件出院:「不是誇張,開心過中六合彩,比當年拿到大學offer 更開心,經此一役,對那些要長期留院的病人更加有同理心。」經歷過這番情緒起跌,K 自言更加能明白病人的需要,「沒有在那個空間逗留過,不會知道他們的切身需要,我自己做了病人才知道病人支援如此重要,那段時間我要成日上網找康復者分享,偶爾會對比自己的情況,安慰自己其實情況還好,譬如起碼我個肺沒有花,才能給信心自己面對這個病。」

K 表示,康復後對防疫更加重視,亦知道有抗體並非等同安全:「醫生都同我講,抗體數量會逐漸下降,之後仍然有機會中招。」

強制檢疫經驗分享:執好走佬袋

屯門醫院病人資源中心助理社會工作主任吳燕卿亦曾被列爲密切接觸者,而那時正值疫情高峰,密切接觸者可能要等上數天才獲安排入住檢疫中心。她為將與家人的接觸減至最低,馬上安排同住的家人入住酒店直至自己獲安排到竹篙灣檢疫中心隔離。她表示檢疫條件收緊下,市民接受隔離檢疫的機會大增,建議市民尤其是長者預早準備一個「走佬袋」,裝載要帶入檢疫中心的日用品,以免匆忙中遺漏,例如要有洗換衣物,日常服用的藥物、數據上網卡,甚至喜愛的食物等。

吳燕卿說,隔離期間要獨自留在房間,僅靠電話與外界聯絡,如不幸需要隔離,尤其是長者,其家人要多加支援,最好幫手收拾行裝,檢疫期間多打電話予長者問候,減少老人家的孤獨感。


護己護人 齊打疫苗

疫情下公立醫院上下堅守崗位,同心抗疫。近月我們除了堅守照顧病人的工作外,也為疫苗接種出一分力。普通科門診的同事在診所為公眾接種科興疫苗,而區內負責接種復必泰疫苗的元朗體育館社區疫苗接種中心,更由新界西聯網的前線人員配合公務員事務局派出的行政團隊共同營運。

而為便利聯網同事接種疫苗以加強自身及對病人的保障,聯網於屯門醫院、博愛醫院、天水圍醫院及青山小欖醫院設立四個員工接種中心,為同事提供科興(Sinovac) 疫苗。如同事希望接種復必泰(BioNTech)疫苗,可以乘搭專車到元朗體育館的社區疫苗接種中心。聯網已設立網上系統供同事預約。


新界西醫院聯網
新版慰問卡

離世病人的遺屬,除了傷感,往往還會十分徬惶,對如何處理後事茫無頭緒。屯門醫院病人資源中心早年已製作了慰問卡,載有情緒處理建議,並就後事處理程序供遺屬參考。中心近日更新慰問卡內容,按死者離世的狀況,指導遺屬相關的後事處理需知,並提供相關機構的資訊以及可提供支援的社區資源資訊等。此慰問卡會提供予聯網轄下所有醫院使用。

慰問卡亦提醒喪親者在哀傷期,勿强迫自己倉促做決定,至於其他親友在支援時,亦應避免過於熱心幫忙,或亂用安慰語等,以免弄巧反拙。

屯門醫院病人資源中心
地址:新界屯門青松觀路23 號屯門醫院特別座4 樓
網址:www.ha.org.hk/tmh/prc
電話:2468 6167


專職醫療知多少— 系列十
義肢矯形師

新界西醫院聯網義肢及矯形部主要為病人配置義肢、矯形器及其他康復輔助器具。義肢矯形師會根據病人的情況,如他們的職業背景、生活習慣及自理能力等,為他們設計及製作最合適的輔助器具,幫助他們回復活動能力。

義肢助病人重拾信心 回復正常生活

「有些病人因交通意外或工傷失去手、腳,我們會為他們度身訂造義肢,以協助他們重拾活動能力,並提升他們的生活質素及自信。」屯門醫院一級義肢矯形師李秀君指,病人接受手術後,義肢矯形師會與醫生一同跟進病人的復康情況,「我們會先評估病人情況,再為他們進行倒模、取模、製作石膏模型及義肢等工序,然後再安排病人試戴製成品並為他們作出適當調整。另外,我們亦會安排病人進行平衡或步姿訓練,以促進他們對義肢的運用及適應。」

屯門醫院二級義肢矯形師周鴻譽更與我們分享,「一位伯伯因眼球受創而且上眼皮患上皮膚癌,需接受眼球摘除手術,他最初因為不想嚇怕其他人而不敢出門,但有了義眼後,他告訴我們現在會不時外出與孫仔孫女飲茶,再也不用擔心外觀問題,回復正常生活。」他續指,「因為伯伯的眼皮患有癌症,所以連他眼球附近的皮膚及肌肉也要一併摘除,所以我們特別用了一些近伯伯膚色的軟矽膠為他再造皮膚,盡可能與他原來容貌相近似。」

運用矯形器具 保護肢體功能

屯門醫院一級義肢矯形師陳麗安表示,矯形及固定病人的傷患處也是他們的日常工作,例如他們會為一些骨骼變形或因意外骨折的病人特製不同的矯形器,如手托、腳托、鞋墊、腰背架等,以減低病人傷患處進一步受傷及變形,她說,「例如有些小朋友患上大腦痳痺或肌肉萎縮症,他們不能靠自己雙腳站立,我們便會做一些企架以協助他們接受站立訓練,改善他們的姿勢問題及幫助骨骼成長。」


新手術室大樓即將收樓
產房率先遷入

大家近日路過青松觀路,不難留意到豎立急症室旁邊的新手術室大樓。雖然疫情對大樓的建造進度或多或少帶來影響,但大樓預計可在今年內收樓。按照我們的計劃,產科將會是遷入新大樓的先頭部隊。產房聯同產前病房會由現有大樓的七樓,遷至新大樓九樓,整體產房病床數目會因而增加,進行緊急剖腹生產的手術室,在設計上也會與時並進,而後勤區域如檢查室等亦會擴展,有助加強對產婦的支援。

另一方面,急症室稍後會將部份設施遷至新大樓地下,以便騰出現有急症室的空間進行翻新及改建,屆時公眾出入口將會有所改動。我們會在事前透過多個渠道通知相關政府部門及公眾,確保急症室服務正常。

手術室漸見雛型

新手術室大樓較高樓層的室內工程正如火如荼進行,個別手術室已安裝了不同組件,例如牆板、地板、天花及金屬支架等,漸見雛型。而家具及資訊科技系統安裝亦準備就緒。至於室外工程亦大致完成,包括裝設窗戶及外牆覆蓋層;承建商稍後會拆掉棚架及有蓋行人道等,到時候新大樓的外觀便會全面向外展示。

機電設施方面,新大樓有四部升降機早前已通過機電工程署的審批及發出牌照,可運送工友往返各樓層。

加強工地防疫措施

2019 冠狀病毒病疫情未止,承建商參加了業界為工地人員提供的一次病毒自願檢測服務,並已於一月中旬完成,共超過五百六十人參加,全部檢測結果呈陰性。而因應政府的新一輪防疫措施,承建商在二月二十二日起已要求所有出入工地的人士,必須持有十四天內進行病毒檢測的有效陰性檢測結果,以進一步減低病毒在工地傳播的風險,保障大家的健康。


物輕情義重
青山院友巧手展潛能

青山醫院兒童及青少年精神科轄下的彩虹活動中心不時舉辦各式各樣的訓練和興趣班予住院智障科院友,讓他們在住院期間也可以培養興趣、發展所長。

但在2019 冠狀病毒病疫情下,為減低感染風險,院友需盡量留在病房活動,避免外出。有見及此,彩虹活動中心職員便化身為「外賣員」,將興趣班「到會」至病房,讓院友毋須踏出病房也可參加興趣班活動,而中心也可繼續協助拓展院友的興趣、發揮潛能。

中心近來亦把輕黏土興趣班再次帶到病房,院友可以利用這種既安全又多變化的物料製成不同的圖案及造型,例如動物、花朵、蔬果等,然後再拼砌成為色彩繽紛的輕黏土雕塑或畫作。青山醫院兒童及青少年精神科病房經理鄧敬好表示,雖然製作過程對院友來說並不容易,但當他們看到自己的作品獲得家人和病房職員的賞識,會十分開心,很有滿足感。

鄧經理續指,「我們觀察到院友在過程中不斷進步,例如有些院友參加訓練前,經常控制不到自己的行為和情緒,但他們在訓練中卻能專注地搓揉輕黏土,以求作品達到他們心目中的效果。原來簡單的輕黏土就可以讓他們平靜下來,令我們感到十分欣慰。」

「其實,社會對智障人士仍有不少誤解,以為他們甚麼都不會,亦不懂表達自己,但透過輕黏土的製作,他們也可以發展自己的興趣和潛能。」鄧經理補充,為了讓大眾對智障人士的能力有更深入的了解,中心曾將院友的作品帶到社區展出,而市民對院友的作品亦讚歎不已,「很多人甚至走來問可不可以把作品買回家或即時下訂單呢!


聯絡我們

《新界西醫院聯網通訊》由新界西醫院聯網公共事務及籌募組編印,並上載至新界西醫院聯網各醫院網站。如對內容有任何意見,請與公共事務及籌募組聯絡。

電郵:ntwc.pa@ha.org.hk
地址:屯門醫院康復大樓五樓公共事務及籌募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