屯門醫院副行政總監莫俊強醫生在屯門醫院服務了27 年,見證著醫院的發展與改變,特別是新界西醫院聯網老人科服務的變革。
莫醫生是一位老人科顧問醫生。在早年來說,老人科算是較冷門的專科,為何會選擇投身這專科呢?他說:「老人科很有意義,因為它提供的是全人照顧,既要照顧病人、即長者本身,亦要顧及照顧者及社會的需要,是一個跨界別的專科。」
基於這個信念,莫醫生當年積極在新界西醫院聯網推動成立「社區老人評估小組」。評估小組主要是透過外展服務,為居住於資助或私營院舍的長者提供全面評估及治理,同時亦為院舍職員提供適當培訓,以促進社區的延續護理。莫醫生形容這是一個「創舉」,「因為當時大家都沒有想過醫生會走出醫院照顧病人」。
經過多年努力,評估小組的服務範圍現時已經涵蓋屯門及元朗區95% 安老院舍,尤其是在近日疫情持續下,評估小組成為醫院與安老院舍之間的一個重要溝通橋樑,並從中作出協調,例如向院舍員工就感染控制工作提供意見、巡視院舍內的房間和公用設施等是否符合感染控制標準,以及為有院友確診2019 冠狀病毒病而須撤離的院舍,給予支援,包括護理需要及藥物安排。
無論是親身走到院舍接觸病人,抑或制訂發展方向,莫醫生都希望可以提升對長者的照顧質素,特別是隨著本港人口老化,對醫療服務的需求會持續增加。故此,他透露評估小組近年的重點工作,包括拓展復康服務及紓緩治療,以減少長者不必要的住院。在工餘時間,莫醫生也會應社福機構的邀請出席活動,向長者灌輸健康資訊。
除了臨床工作,莫醫生也要處理很多行政事務,例如他曾經擔任屯門醫院內科及老人科的部門主管長逹8 年,這一科是院內醫護人員及病房最多的部門,需要有良好的管理技巧,尤其是他在任的時候,人手增長追不上部門服務擴展。莫醫生的表現及貢獻不單獲得同事肯定,更令他成為醫院管理局2020 年傑出員工之一。
病人安全是治療期間最重要的考量,為了減少在過程中出錯,特別是人為因素,新界西醫院聯網於2013 年開始推廣「優化醫療管理」(Crew Resource Management,簡稱CRM),藉此提升質素。
CRM 包括了幾個重要概念,包括領導能力、掌握狀況、衝突管理、事前簡報及事後檢討等,目的是鼓勵成員在工作上建立團隊精神,願意說出關注事項及分享重要信息。現時,CRM 的培訓由聯網臨床訓練中心負責,主要是透過定期舉行工作坊,向同事介紹有關概念;除了理論講解之外,還會透過各項活動、任務作深入淺出的闡述。
聯網質素及安全服務總監關慧敏醫生表示,為了令同事更加投入,會按照各個部門的實際工作環境,在工作坊上設計模擬情節,例如為危重病人急救,或進行手術等,從中測試同事的反應及應變。聯網臨床訓練中心總監鄭振邦醫生則指,在設計模擬情節時,會因應個別部門的意見,以及同事們的學習需求,把CRM八個工作技巧應用在日常的情景訓練中。
七十年代發生多宗空難,結果發現大部份空難是由機組人員失誤導致,包括人員之間出現溝通問題及工作分配不清晰。為了加強機組人員的安全意識,便逐步發展CRM 這個訓練概念;數據顯示,在航空業界大力推動CRM 後,空難數字有明顯減少。漸漸地,CRM 開始被其他行業廣泛應用,成為一種跨專業的人力資源訓練工具。
朱慧賢在2005 年加入屯門醫院,2014 年調任護理部擔任二級文員至今,一直負責行政及文書處理等支援工作。她在去年僅用了一個月的時間,與屯門醫院普通科護士學校及資訊科技部同事共同建立了一個護士學校電子招生系統,供有意報讀護校課程的文憑試畢業生於網上申請課程,同時理順了整個招生工作流程。
在未有網上系統前,申請人需向護校遞交一張張的表格,再由同事人手輸入資料。但新系統啟用後,申請人可隨時隨地在網上報讀課程,更省卻了同事人手輸入資料的工作,減低人手記錄時出錯的機會,提升收生程序效率。
她形容,「醫院文書工作就像一顆小螺絲,雖看似微不足道,但卻支援了整個部門的運作,是不可或缺的。我希望繼續鼓勵身邊同事,及支持他們跳出自己的舒適區,勇於嘗試不同範疇的工作。」
醫管局於2017 年12 月開始在本港公立醫院推行「覆配易」覆配藥物服務先導劃,將病人的藥物處方分成較少和容易處理的數量,而藥劑師會於病人覆配藥物前,重新檢視和確定病人的最新情況,屯門醫院是第一階段推行先導計劃的醫院之一。
醫管局近期提升系統軟件及硬件配套,並使用藍牙及二維條碼等技術,令準備藥物及提取藥物的流程更快捷、方便。
以往病人需要先到藥劑部的櫃位遞交藥單,等候藥房同事配藥,輪候領取藥物。隨著流程電子化,藥劑師確認病人所需的覆配藥物後,藥劑部會預早準備藥物,放入已設置條碼及藍牙電子標籤顯示燈的藥物袋內,等候病人到醫院取藥。當病人到「覆配易」專用電子櫃,「嘟一嘟」免診領藥單上的條碼,藥劑部便會即時收到提取藥物的訊息指示,藥物袋上的顯示燈便會閃亮,提示藥物位置,節省找尋時間。藥劑部同事掃描藥物裝置上的條碼,對應和確認病人身份及覆配藥物後便可以派發藥物。
整個過程較以往簡化,亦能有效縮短等候時間,減少取藥人士在醫院停留的時間。
本港癌症新個案數目每年持續增加。目前,居住於新界西區的公立醫院病人如需要進行正電子電腦斷層掃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檢查,需要跨區到東區尤德夫人那打素醫院、伊利沙伯醫院, 或到私營機構。承蒙李嘉誠基金會慷慨支持,捐助於屯門醫院設立新界西聯網正電子電腦斷層掃描中心,於今年第四季投入服務,將惠及新界西聯網以至其他聯網的病人。
縱使面對2019 冠狀病毒病疫情及颱風吹襲,屯門醫院手術室大樓擴建計劃持續推進。現階段承建商集中進行內部工程,以及打通現有大樓及新大樓,希望可以做到「無縫交接」。
承建商會率先打通新舊大樓的地下及八樓。工友早前已經進駐現有手術室大樓八樓的一個空置病房,並著手拆卸兩座大樓之間的牆壁。他們又在其他樓層進行測量工作,以確保兩座大樓的地面水平一致。
另一方面,大樓升降機及變壓器的安裝也同步進行。在新大樓內,日後共有五部升降機,並翻新現有大樓內一部升降機;而變壓器則會安裝在新大樓的地庫,電力公司已經進場,待完成安裝及測試後便可為新大樓供電。
隨著工程推展,豎立於工地的起重機稍後將會拆卸,並換上另一台規模較小的起重機,主要是吊起窗台及其他建材。在安裝及拆卸起重機期間,承建商會封閉工地對出的道路,確保行車安全。
本港在7 月尾爆發2019 冠狀病毒病第三波疫情,出現安老院舍等多個社區感染群組,短時間內確診病人的數量急速上升,對公立醫院隔離病床需求構成一定壓力。
為解決公立醫院隔離病床不足問題,醫管局由8 月1 日開始將症狀輕微及情況穩定的18 至60 歲確診者,送往亞洲國際博覽館一號展館的社區治療設施。這個社區治療設施是由總辦事處及聯網醫院多個團隊及部門,歷經數星期籌劃建成,有大約500 張病床,扮演着分流和治療的重任。
病人在接獲確診通知後,先會被安排到亞博館接受分流。亞博館設有流動的診斷設施和臨床設備,可以為病人進行診斷和治療。如果病人情況合適,會被安排留在亞博館接受治療,過程中毋須使用公立醫院的隔離病床,亦有助縮短新確診病人等候入院的時間。
新界西醫院聯網家庭醫學顧問醫生吳楊城是團隊成員之一。他表示,社區治療設施主要收治病情穩定、有自理能力的病人,並採取自助模式,鼓勵病人自行量度維生指數以及取用所需物資,當中設有休閒區讓病人收看電視和休息。埸內的醫護人員主要以電話與病人溝通,並在電腦系統輸入病人情況作紀錄,病人不需要經常與醫護人員直接接觸,亦不需要等待醫生巡房。
他亦提到,埸館設置了臨時中央控制中心,儼如社區治療設施的「大腦」,讓醫護人員實時監察館內的病人情況和分派指令。
本身於博愛醫院擔任護士的曾文健表示,工作場地劃分紅區(Red Zone) 和綠區(Green Zone),明確分清工作區域,亦設置替換防護裝備的位置。護士需要照顧病人外,亦需要負責其他協調工作。
在疫情之下,大家都感受到工作和生活壓力逼人。香港大學早前一項調查顯示,超過七成人有中度至嚴重的抑鬱症狀。為提醒同事正視心理健康,學習抗逆技巧,博愛醫院及天水圍醫院行政事務部為部門同事舉辦「提升抗逆力課程—心柔志堅」,邀請了醫院管理局總部臨床心理學家辛蔚嫺透過視像會議,教導同事抗逆。
課程共分為四個單元,八月二十五日剛舉行第一個單元,同事透過小遊戲及短片認識常見的思想陷阱,從中學習平衡思考。辛蔚嫺也在課程中教導同事靜觀練習,靜心觀察日常活動,提升專注力。
醫院早前面對大量安老院群組確診者,屯門醫院A6兒科病房於7 月中旬至8 月底與老人科病房合作,接收2019 冠狀病毒病確診者,最高峰時病房同時接收超過30 位確診病人。
A6 病房經理李若芝姑娘表示,A6 病房本來是兒科病房,同事從未照顧過成年病患者,亦未處理過2019 冠狀病毒病確診病人,病房「合併」的第一天,護士們都很緊張和徬徨。她形容,「合併」的第一個星期,情況最嚴峻,當時屯門一間安老院爆發疫情,要接收多名確診長者,幸好得到老人科同事指導,大家互相合作和協調。
病房約三分一人手來自老人科,對照顧年老確診患者有豐富經驗。李姑娘表示,老人科與兒科的工作流程和要填寫的文件都不同,包括病人排板、評估病人狀況的表格、藥物等,對他們來說,各方面都很陌生。她說,兒科派藥很少見到血壓藥和糖尿藥,而且確診的小朋友大多都不用藥物去治理,但確診的長者大多本身患有長期病患,亦需要服用抗病毒藥,可能會引起例如頭暈等反應。由於老人科護士較為熟悉長者的藥物,所以派藥工作主要由他們負責;至於病房的其他工作則是大家分工合作。
很多人說,照顧老人就像照顧小孩。李姑娘表示,與長者溝通就好像逗小孩般,輕聲說話,多鼓勵、讚美。她說,這段期間,最大得著是得到老人科同事指導,大家工作氣氛和士氣很好,合作無間,從中亦感受到老人科病房面對的壓力,可謂獲益良多。
至於兒科確診病人,不少家人同時是確診者,A6病房曾同時接收三對母女,更接收過「三代同堂」( 小朋友、媽媽和婆婆於同一病房不同病格接受治療)。李姑娘表示,住院年紀最輕的確診小朋友不足兩歲,入院後因與母親分離,不斷大哭,他的媽媽於同一病房接受隔離治療,由於成年確診患者用藥後可能會出現頭暈、疲倦等副作用,李姑娘說,為了他們的安全,「要殘忍一點,分開他們,小朋友隔著玻璃看到媽媽,但卻不能接觸,可能會誤以為父母不理會他們,而父母看到子女痛哭會心痛」,唯有叮囑父母要狠心一點,偷偷去看子女就好了,別讓小朋友看到他們,過幾星期就會習慣。這個方法果然奏效,小朋友漸漸習慣,到了出院,有的更捨不得「姑娘姐姐」,不願離開病房。
為了讓病人手術後得到更好照顧,很多時會安排病人術後短暫入住深切治療部;但疫情下,其中一個深切治療病房要劃為專門照顧情況嚴重確診患者的隔離病房。為了確保不會影響手術後病人的照顧,屯門醫院麻醉科把手術室的短暫休息間改為延伸復甦病床(extended recovery bed),並培訓手術室護士為病人提供過夜的護理服務。截至八月底,已經有四十名病人曾經入住這類病床,病人大部分翌日都可以轉去普通病房繼續留醫。
自2019 冠狀病毒疫情開始至今,新界西醫院聯網收到社會各界捐贈不同物品,為醫護人員打氣,聯網衷心感謝各位捐贈者及團體。
抗疫已一段時間,大家可能會開始鬆懈。但請記住,要減低感染風險,必須繼續保持警惕:保持社交距離、戴口罩、時刻潔手!
街市是家庭主婦主要出沒地點,到街市除了保持社交距離外,別忘記留意以下事項!老人家於這段非常時期,就盡量不要到街市了!
《新界西醫院聯網通訊》由新界西醫院聯網公共事務及籌募組編印,並上載至新界西醫院聯網各醫院網站。如對內容有任何意見,請與公共事務及籌募組聯絡。
電郵:ntwc.pa@ha.org.hk
地址:屯門醫院康復大樓五樓公共事務及籌募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