屯門醫院紓緩內科致力為長期病患者及家屬提供「全人關顧」服務,除了幫助病人控制疾病帶來的不適及維持生活質素外,還支援家屬的心理需要。
為擴展紓緩治療服務對象由晚期癌症病人至晚期慢性疾病患者,屯門醫院於2009年成立紓緩內科。
屯門醫院內科及老人科副顧問醫生程康偉表示,慢性腎衰竭、心臟衰竭、腦退化、嚴重中風等都是較常見的非癌症晚期疾病。他舉例說:「患有末期腎病的病人會出現皮膚痕癢、食欲不振、疲累及貧血等徵狀,影響生活質素及活動能力,身體的不適,往往隨之引發對生活感到困惑,我們整個團隊會與病人商討治療方案,目標是讓病人回到社區繼續日常活動。」
屯門醫院紓緩內科團隊成員包括紓緩科醫生、內科醫生、資深護師、家居護士和醫務社工。團隊成員會先了解病人和家人的需要、價值觀及意願,並與他們一同商討治療和照顧計劃。程醫生說:「除了紓緩疾病對病人帶來的不適,我們也會為病人和家屬提供情緒輔導和支援。團隊的醫務社工會評估病人需要的社會資源配套和政府資助,提供諮詢及適切輔導。另外,我們也又會定期舉辦不同的小組活動,例如節日聚會、手工藝創作班、個人及家庭照拍攝等等。」
很多患有晚期疾病的病人都希望回到熟悉的家中生活。屯門醫院紓緩治療科顧問護師陳珍紅指:「家居護士會上門跟進個案,教導病人如何服藥,並指導照顧者在家中照顧病人的技巧。隨著病情慢慢惡化,病人的活動及自理能力會減弱,我們會與非牟利機構合作,為病人安排合適的社區配套服務,例如送飯、陪診和義工探訪等。」
醫院裡每天都有不同生老病死在發生。醫護人員每天竭盡所能去拯救生命,病人及家屬面對不同的壓力,承受著不同的困難和挑戰。無論是醫院同事、病人或家屬,有時候也許想要一個可以讓他們靜下來的地方歇歇、又或者想要找個可以支持彼此心靈的地方。這正是「歇一歇地帶」 親善服務設立的目的,希望在看似缺乏色彩的醫院裡,找一個充滿生氣及人情味的角落,為院內病人、病人家屬、醫院員工提供身心歇息之處,遇有需要心靈輔導者會轉介院牧跟進。
「歇一歇地帶」 親善服務已正式於天水圍醫院投入運作,設有「小休區」及「面談區」,由新界西院牧事工(基督教院牧部)派駐院牧或義工當值,為有需要人士提供情緒支援及心靈關顧服務,亦會協助指示醫院部門位置,並按其需要陪同到有關部門就診。
新界西事工部本著「全人醫治」的信念,為病人、病人家屬及醫院員工提供心靈關顧,關心對方在身體、心理、社交及心靈各方面的需要,達致全人健康。
對象:病人、病人家屬、醫院員工
時間:星期一至五,上午10:30至下午2:30 (假期除外)
地點:天水圍醫院地下大堂
- 歡迎光臨 -
新界西院牧事工為聯網各醫院包括屯門醫院、青山醫院、小欖醫院、博愛醫院(包括田家炳護養院)及天水圍醫院提供院牧服務,並本著「全人醫治」的信念,透過院牧、院牧義工及地區教會的參與,關心病人、病人家屬及醫院員工在身體、心理、社交及心靈各方面的需要,達致全人健康。按不同醫院的需要,服務形式有病室探訪、門診關顧、院內及院外小組、節期活動、宗教聚會如基督教崇拜,以及基督教聖禮如洗禮及安息禮等。
經歷懷胎十月,看見寶寶呱呱落地,做父母的無不興奮感動。不過,若嬰兒發現身患頑疾甚至是不治之症,整個家庭都要承受傷痛。屯門醫院兒科紓緩服務團隊不但照顧孩子的健康,也照顧孩子及家人的社會需要。
屯門醫院的團隊,為醫院管理局首支專門處理兒童紓緩治療個案的團隊,成員有二十多人,包括醫生、護士、物理治療師、職業治療師、義肢矯形師、言語治療師、營養師、臨床心理學家及社工等。而為了加強病童及家人出院後在社區的照顧,團隊邀請了兒科紓緩服務基金作為夥伴,協助處理病童在社區的需要,兒科紓緩服務基金的護士會時刻與病童家長保持聯絡,跟進他們社區照顧的需要。
自小熱愛電腦的「雷達」,穿上醫生袍仍然不忘從小至愛的電腦科技,經常思考如何借助科技把生活及工作質素提升。2005年加入屯門醫院急症科後,在工作過程中察覺到分秒必爭的急症室,如果可以一改手寫病歷和依靠人手傳遞病人各項檢查資料,可以加快資訊傳播並減少手民之誤,大大增加病人保障,他於是著手和其他同事一同研究急症室電子系統的推行。在新界西聯網,天水圍醫院急症室已全面電子化,聯網內的博愛醫院亦會在本年度電子化。
除了大樓主要工程之外,附近一帶同樣密鑼緊鼓地施工,包括興建新電掣房、煤氣錶房和新危險品儲存倉等設施。鑑於日後手術室數目增加,電力及煤氣使用量預計均會上升,我們未雨綢繆,及早為新手術室大樓提供這些後勤支援。同時,為確保施工質素,我們要求工程承辦商每天都要在工地一帶多個位置,檢查及收集數據,以評估附近土地及建築物的狀況,包括沉降幅度及地下水位變動等。數據顯示,工地及附近範圍並無出現異常沉降及地下水流水,這對於我們日後繼續推展工程來說,是十分重要的參考。
為了令醫護人員更掌握大樓內不同設施的設計及佈局,工程承辦商最近搭建了模擬場景,讓他們在模擬場景參觀及給予意見。模擬場景內有多個日後進駐新大樓的部門,包括手術室、急症室、深切治療部和產房;而一些後勤設施如電梯大堂、更衣室、洗手間和指示牌等也一併展示,希望最終設計盡量貼近實際運作需要。
屯門、博愛、天水圍醫院
合共加開超過105張病床
增加8,250個普通科門診診症名額
博愛醫院推行急症室電子系統
在青山醫院及小欖醫院推行「住院病人藥物處方系統」,提升藥物安全
手提電話已經成為現今不可或缺的用品,但電量不足卻是我們經常面對的問題。為此,新界西聯網率先在屯門醫院主座大堂設立「手提電話充電站」,公眾人士只須自備充電線,便可為手提電話免費充電。為了公平起見,我們建議每人每次只為一部手提電話充電,充電時間為十五分鐘。我們稍後亦會在博愛醫院及天水圍醫院同樣設立充電站。
雨季已經來臨,一旦地下有積水,途經人士可能會滑倒受傷。過往我們在醫院各個主要出入口放置雨傘套,讓公眾取用。為了響應環保,我們今年新增了數部不同款式的雨傘除水器,鼓勵公眾使用。
放射治療(俗稱電療)是其中一種常見的治療癌症方法。「電療」並不是以電流電死癌細胞,而是利用高能量輻射控制癌細胞增生,令腫瘤萎縮,以根治癌症或紓緩疾病徵狀。
放射治療師會與臨床腫瘤科醫生合力制訂和執行最合適的電療方案。一般而言,放射治療師的工作可分為兩部分-「設計部」和「電療部」。「設計部」的放射治療師負責協助腫瘤科醫生設計放射療程;「電療部」的放射治療師負責在治療過程操作放射治療儀器。隨著放射治療科技的急促發展,現在的電療設計方法及治療儀器的使用,令治療變得更精確。
放射治療療程會由最短的單一次到最長的約八個星期不等,而每次放射治療則一般長約10至25分鐘,雖然每次治療時間不長,但準備功夫卻十分繁複。絕大部份病人在進行電療前,需要先接受電腦掃描以確定腫瘤位置。放射治療師會在病人皮膚上加上小記號以助治療時定位,使能準確地對靶區進行不同模式的放射治療。
進行電療前,醫護人員也會先為病人預製模型以協助固定病人接受治療的部位,讓高能量射線可更精確地對準腫瘤位置,以達致最理想的治療效果。不同病人所需要製作的模型也不同。例如,患有頭頸部癌症(如鼻咽癌)的病人會預先配製一個透明塑膠面罩,製造面罩的透氣塑膠片會被預先放在約攝氏70度的熱水內軟化,然後再放到病人的臉上塑形,等待模型冷卻後便完成整個造模工序。而其他部位如肺部、乳房、盤腔等需接受放射治療的病人,則可使用其他固定工具如真空固定墊等,以確保每次治療時也保持同一位置。
新界西醫院聯網臨床腫瘤科(放射治療)部門經理黃紹明指:「我們是病人電療療程中最常接觸的醫護人員。」於療程期間,病人近乎每天都要到醫院接受治療。黃經理強調:「每天到醫院接受治療是很艱辛的,與病人建立良好互信關係至為重要,我們一定要與他們多溝通,了解他們的身心需要,協助及鼓勵他們按計劃完成療程並早日康復。」
「國際母乳哺育週」是一個全球推動母乳餵哺的日子,定為每年八月一日至八月七日。「屯門醫院母乳餵哺推廣組」每年都會藉機舉行各項推廣活動,推廣母乳餵哺。
我們今年舉辦了「全方位支持母乳餵哺」攝影比賽,希望分娩後的婦女持續獲得家庭及社區支持和幫助,成功母乳哺育。評審委員從眾多作品中選出冠、亞、季軍,得獎者將會出席八月一日於屯門醫院舉行的頒獎禮。
看見你一出生就伏在我身上喝你第一口黄金初乳。頃刻間發現,我能餵哺母乳是何等幸福的事。女兒,這個世界没有人比我更愛你了!
母乳餵哺的好處之一,就是只要帶備一條圍巾,就能隨時隨地餵哺孩子,既親蜜,又輕鬆。
無論何時何地,只要孩子想食奶,作為母親的,必定全心全意給你;加上有丈夫的支持,家-生命就這樣延續下去。
《新界西醫院聯網通訊》由新界西醫院聯網公共事務及籌募組編印,並上載至新界西醫院聯網各醫院網站。如對內容有任何意見,請與公共事務及籌募組聯絡。
電郵:ntwc.pa@ha.org.hk
地址:屯門醫院康復大樓五樓公共事務及籌募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