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嘯式入院病人數字 威院內科守望相助 完成「不可能任務」

訪問者:陳智㬢醫生Heyson(東網主編)

撰文:戴玥翎 威爾斯親王醫院 傳訊及社區關係部

去年年底,香港爆發以變種病毒Omicron引起的第五波疫情,至農曆年假後,確診個案海嘯式增加,高峰時威院照顧超過500個新冠病人。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部門主管周啟明醫生(KM)慨嘆,第五波最大感受是「時不與我」,抗疫配套不論是隔離設施還是藥物,總不能及時到位,當時疫苗接種比率又不高,不過「窮則變、變則通」,全憑威院同事不分你我、守望相助的精神完成今次抗疫「不可能任務」。

打破不同專科傳統疆界

面對大量等候入院確診病人,內科病房床位不敷應用,高峰時內科住院病床佔用率達140%,部份專科包括外科、耳鼻喉科、骨科、婦產科及兒科病房等都改為接收新冠病人。KM說一般需兩三個月時間籌備的病房「轉身」,現在竟然一夜間完成,實有賴大家同心同德。「全民皆兵下,部門運作經理、病房經理都親自到急症室推病人上病房,搬搬抬抬,大家毫無怨言,短短20分鐘內病房已送來25位病人。」KM憶述。第五波疫情期間,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副顧問醫生陳智曦(Heyson)被調往8C外科病房,與一班外科醫生並肩治理確診病人。他說今次疫情打破不同專科的傳統疆界,大家同仇敵愾,好像外科榮譽部門主管吳國偉教授每天總會到病房巡房,與他們一起處理最前線的工作。

義不容辭幫手 全心全意照顧病人

8C病房是威院第一個改裝接收確診外科病人的監察病房,有一段時間更需同時接收內科及外科的確診患者。8C 病房的病房經理黃小蘭(Eleanor)坦言,「在病房工作三十年,從未試過需同時處理這麼多複雜和緊急的個案,曾經一面處理準備接受緊急手術的病人,另一面要安排患心肌梗塞的病人轉往心導管手術室。」她感謝部門運作經理調配了一班具豐富經驗的同事支援病房。8C病房資深護師蘇文浩說:「真沒有想太多,只抱著幫人的心,感謝部門所有同事,有困難就一齊分擔!」於SARS期間已入職的7C病房註冊護士薛文輝說:「自己是護士一份子,遇上第五波,人手又短缺,一定義不容辭幫手!」新界東醫院聯網傷口護理組資深護師于皓怡亦說:「政策每日轉變,早期訊息較混亂,每日只能見步行步,幸好得到家人全力支持,讓我每天可盡力做好可以做的事,全心全意照顧病人。」

本著使命 守著專業精神

Omicron病人病情轉變快,部分病人早上巡房時仍情況穏定,一兩小時後就陷入生死邊緣。醫院不准探病,病房職員雖盡力安排視像探訪,盡力在每日巡房後與家屬通電話,但始終難以取代親身探訪。有親友在大堂哀求職員容許他們與離世病人見面,亦有親友寧願在大堂等候數小時,待病人臨終前才利用恩恤探訪僅有的15分鐘見病人最後一面。即使見盡生死,病房同事都感觸落淚。Eleanor說自己「湊住一家大細」,面對這場硬仗,一定要本著使命、守著專業守則,帶領同事安全,渡過這一疫。她感謝愛護她的團隊,大家齊上齊落,她特別感謝11C病房經理陳啟基的支援,讓外科病房同事短時間掌握照顧內科病人的注意事項和技巧。

 

 

 

每日內外科醫生都會在8C病房巡房及討論病人個案,圖為(左至右)外科副顧問醫生吳杰豫、外科副顧問醫生盧宜專、外科榮譽部門主管吳國偉教授、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副顧問醫生陳智曦及外科病房經理黃小蘭

每日內外科醫生都會在8C病房巡房及討論病人個案,圖為(左至右)外科副顧問醫生吳杰豫、外科副顧問醫生盧宜專、外科榮譽部門主管吳國偉教授、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副顧問醫生陳智曦及外科病房經理黃小蘭

內科醫生難獨力照顧海嘯式數目的入院病人,幸得到多方支持。周啟明醫生(KM)(中)難忘有一個晚上,自己仍忙於收症,已下班的眼科副顧問醫生甘嘉維(右)及麥雋愉(左)請纓幫手

內科醫生難獨力照顧海嘯式數目的入院病人,幸得到多方支持。周啟明醫生(KM)(中)難忘有一個晚上,自己仍忙於收症,已下班的眼科副顧問醫生甘嘉維(右)及麥雋愉(左)請纓幫手

圖為外科部門運作經理徐仕途(右七)、外科8C病房病房經理黃小蘭(Eleanor)(右九)及其8C病房同事

圖為外科部門運作經理徐仕途(右七)、外科8C病房病房經理黃小蘭(Eleanor)(右九)及其8C病房同事

外科駐院醫生Dr

外科駐院醫生Dr Sukhdeep SINGH一心抱住「想醫人、想幫人、想『學野』的心」,主動請纓到確診病房工作。因為他是錫克教徒,蓄長髮和厚實鬍子,不論巡房還是做手術都會用頭巾「包頭」,但兩腮及下巴的鬍子令口罩難以緊貼面部,無法佩戴N95口罩,因此需佩戴一款醫院為他訂購如太空衣頭盔的透明頭罩 (Powered Air Purifying Respirators)。

我喜歡/I like this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