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診斷及移殖技術進步 增治療成效

視力衰退影響病人生活質素,隨着醫療技術進步,醫生可藉先進儀器治療眼疾,亦可更準確地檢查病人眼睛和監察病情變化。威爾斯親王醫院及雅麗氏何妙齡那打素醫院眼科及視覺科學學系部門主管葉偉權醫生在十一月三十日舉行的「新界東聯網員工大會上」,分享眼疾診斷治療新發展。

以微創手術治療白內障

葉醫生指出,白內障是引致視力問題的「頭號殺手」。病人眼球的晶體因老化、病變等原因變得混濁,過往的手術治療需要較大切口,清除混濁晶體並換上人工晶體,現時透過先進手術儀器,切口可縮小至2.2毫米,人工晶體亦由只得一個焦距看得最清楚的「單焦鏡」發展至「多焦鏡」,更可同時矯正散光。

治療白內障另一個關鍵是測量角膜弧度,配對合適度數的人工晶體,尤其是對於曾接受激光矯視、角膜弧度有改變的病人。過往受限於造影儀器,難以準確測量他們的角膜弧度,治療白內障效果未必理想。新儀器準繩度高,治療效果隨之改善。

新型移殖技術令不少眼疾患者恢復視力

除了儀器愈見先進,移殖技術亦逐漸進步。葉醫生指出,新型移殖在特別個案中發揮很大作用,例如病人其中一隻眼的角膜邊緣幹細胞不足,可從另一隻眼移殖幹細胞,令角膜「重生」。

葉醫生又提到可致盲的角膜混濁,這種病症主要因感染或受創引起,過往需要全片角膜移殖,術後常出現排斥。隨着技術成熟,現時已可視乎病因,改為逐層移殖或只換內皮細胞。有些病人接受多次移殖手術之後,仍然出現排斥,人工角膜則為他們帶來轉機。曾有病人視力衰退至只能看見手影,移殖人工角膜後,視力恢復到兩至三成。

部份非眼科疾病亦會影響視力,例如史蒂芬強生症候群 (Steven Johnson Syndrome) 。患者皮膚和黏膜發炎,因為眼部有很多黏膜,如沒有適當診治,可能導致眼睛表面非常乾燥,甚至出現角質化,影響角膜健康。其中一個治療方法是羊胎膜移殖,令黏液細胞能夠保存,保護角膜。葉醫生的團隊曾治療一位5歲男童,他求醫時角膜已經「乾哂、花哂」,眼皮邊緣角質化,幾乎無法張開眼睛。團隊幫他清除角質,再移殖嘴唇黏膜細胞到眼部,他現時已可正常上學。

疫苗有效減低感染Omicron病毒後重症及死亡風險

另外,醫管局總感染控制主任賴偉文醫生在員工大會上分享2019冠狀病毒病的最新資訊。本港自上月起出現Omicron變種病毒輸入個案,賴醫生指出,Omicron有多達50處突變,目前仍需要更多數據分析它的傳染力和疫苗效果。初步情況顯示,疫苗即使未必可以阻止感,仍能減低重症及死亡率。本港首三宗Omicron輸入個案均有打針,病人病徵輕微。賴醫生補充,針對Omicron的疫苗研發需時,如果證實Omicron傳染性高,應該打第三針,毋須等待新疫苗。

 

 

 

葉醫生表示,創新藥物也為眼科治療帶來突破。中大研究證實低濃度阿托品眼藥水有效減慢兒童近視加深速度;曾經無藥可治的老年黃斑退化,現時也可透過注射抗血管內皮生長因子控制病情。

葉醫生表示,創新藥物也為眼科治療帶來突破。中大研究證實低濃度阿托品眼藥水有效減慢兒童近視加深速度;曾經無藥可治的老年黃斑退化,現時也可透過注射抗血管內皮生長因子控制病情。





聯網總監鄭信恩醫生與葉醫生合照,並與賴醫生呼籲已打兩針同事,6個月後打第三針,以抵禦變種病毒威脅。

聯網總監鄭信恩醫生與葉醫生合照,並與賴醫生呼籲已打兩針同事,6個月後打第三針,以抵禦變種病毒威脅。

我喜歡/I like this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