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激醫生一通電話 居英家屬捐款支持醫院服務

致電病人家屬對醫護而言也許只是日常工作,看似微不足道,但對家屬卻可能意義深遠。

筆者2月初收到北區醫院社區關係委員會主席侯金林太平紳士來電,說認識區內一位有心人,希望向醫院捐款,又說準備了一份別出心裁的禮物,想向醫護人員致謝。經侯主席安排下,筆者與該名有心人會面。

「真金不怕洪爐火」

甫見面,有心人文志城先生連番向醫院道謝,並遞上一張抬頭為「北區醫院慈善信託基金」的五萬元善款支票,說對醫院服務很有信心,希望支援醫院幫助更多有需要病人。文先生介紹自己是新田洲頭村原居民,已移民英國幾十年,疫情前不時會回港探親。話未畢,他從背包拿出一塊用相框鑲起、約5吋長4吋闊的盾型金牌,金牌上面寫有「仁心仁術 關愛社群」及「北區醫院全體醫護人員留念」。他表示金牌由純金鑄造,象徵醫院的服務「真金不怕洪爐火」。由於金牌太貴重,醫院不能收下,同事拍照紀錄文先生的心意後已將金牌退還。

原來文先生的母親彭婆婆,2020年10月中因貧血及慢阻肺病入住北區醫院3A內科病房。遠在英國的他10月20日收到病房的長途電話,告訴他彭婆婆患上肺炎、消化道又懷疑有惡性腫瘤。文先生憶述:「醫生建議我如果條件許可就盡快回來陪媽媽,說媽媽已96歲,預期壽命不長,通完電話後我立即訂機票及安排病毒測試,當時歸心似箭。」他11月初完成隔離檢疫回到家中,與在家中休養的母親共聚天倫。

母親滿足笑容 成最美回憶

文志城先生非常感恩能在母親人生最後一段路陪伴在側,一盡孝道。當中最難忘的,是陪同媽媽到茶餐廳的時光。他笑著形容媽媽當日特別精神,「大啖大啖飲奶茶,個樣好滿足」,更難得可外出連續5小時,為兩母子留下美好回憶。那天過後不久,彭婆婆病情轉差再度入院,12月底百年歸老。「媽媽為人樂觀開朗,離開時很安詳,全靠醫護當日打長途電話到英國向我解釋情況,我才可及時回來照顧摯親,否則肯定會有遺憾。」

筆者找到了彭婆婆去年10月中入院時的主診醫生,他是內科駐院醫生李岩。李醫生看到文先生送贈的金牌,直言受寵若驚。他謙稱自己只是做份內事,與病人家屬溝通也是職責所在:「彭婆婆子女都在外國,平日由工人照顧,當日因彭婆婆的醫療問題需急切與文先生詳細溝通,了解他們家族有否腫瘤病史,並向他講解紓緩治療的概念。」他指文先生的讚賞屬於整個團隊,特別感謝上司李慧詩醫生教會他如何將彭婆婆複雜的病情拆解,逐一與文先生解釋,又指全靠3A病房護士們的細心護理,讓他得以更仔細掌握病人情況。

換位思考 消除溝通障礙

疫情期間醫院一般情況下謝絕探病,李岩醫生坦言增加了與家屬溝通的難度,家屬看不到病人尤其焦慮、擔憂,問題亦較平常多。他認為多換位思考、多聆聽、多分享,有助克服這溝通障礙:「我會安撫家屬醫院裡有很完整的團隊提供全方位照顧,除了主診醫生和病房護士,還有高級醫生、營養師、治療師、服務助理等,大家各司其職,照顧病人不同醫療需要及起居飲食,希望可減輕家屬焦慮,而醫患關係很大程度是透過緊密的溝通體現。」

文:文橋康 北區醫院傳訊及社區關係部

 

 

 

文先生在96歲的母親臨終前帶她飲最愛的奶茶,母親當日的滿足笑容令他畢生難忘。

文先生在96歲的母親臨終前帶她飲最愛的奶茶,母親當日的滿足笑容令他畢生難忘。

李岩醫生(前排右三)和病房經理李美賢(前排左三)感謝文志城先生的鼓勵和肯定,更敬佩他慷慨解囊五萬元,讓更多病人受惠。圖為李醫生及3A病房護士團隊合照。

李岩醫生(前排右三)和病房經理李美賢(前排左三)感謝文志城先生的鼓勵和肯定,更敬佩他慷慨解囊五萬元,讓更多病人受惠。圖為李醫生及3A病房護士團隊合照。

已移民英國的文志城先生(前排左)疫情前不時回港探望母親。圖為年前農曆新年親友到訪時的合照。

已移民英國的文志城先生(前排左)疫情前不時回港探望母親。圖為年前農曆新年親友到訪時的合照。

我喜歡/I like this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