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病毒共處一室的抗疫功臣

提到抗疫醫護人員,不少人或會立即想到要接觸病人的醫生或護士;但另有一批人其實亦同樣長時間、近距離地面對病毒,每日接觸過千檢驗樣本更是稀疏平常。這批幕後功臣就是我們新界東聯網的微生物科同事。四月的「總監與員工大會」邀請到他們分享過去一年多的工作點滴。

從恐懼未知到駕輕就熟

位於威院舊座一樓的微生物科,自疫情爆發以來,便肩負著新界東所有醫院及門診診所的樣本檢測工作。科學主任(醫務)梁志文博士回憶,2019年底傳出中國武漢爆發不明新型肺炎的時候,陸續有到港人士需要病毒測試,而由於病毒前所未見,微生物科唯一能做的就是為病人排除病毒是否已知病毒。這個梁博士形容為「捱打」的狀態,終於隨著內地官方去年1月11日公佈病毒基因圖譜而逆轉,微生物科同事得以據此研發測試新冠病毒的聚合酶連鎖反應(PCR)測試,並於去年2月1日起應用,更將測試時間延長至午夜,令陰性病人可盡早得知測試結果,大大舒緩急症室人滿之患。在第四波疫情高峰時,部門更需提升產能至每日分析近2000個化驗樣本。截至今年3月31日,微生物科已經進行了256,895個PCR測試。梁博士形容,相對於微生物科的人力物力,這是個「驚人、想像不到的數字」,遠超他們以往應對SARS或豬流感時的測試數量。

「日日畀口水浸死」

高級醫學化驗師鄧沛新笑言,微生物科同事在狹小的實驗室可謂「日日畀口水浸死」。他講解微生物科每日的工作流程,同事首先需要小心翼翼地拆開千個裝著測試樣本的雙重密封膠袋,過程中要檢查有否滲漏,以防樣本或實驗室環境受到污染。之後同事要將樣本按序排好,再小心核對樣本樽上的名字等資料。樣本之後會進行稀釋,此後化驗師會使用吸移管(pipette)抽取樣本,再轉移至一塊密麻麻有96個方格的細胞培養板(96-well PCR plate),過程中需格外留神,以防抽取或擠壓力度過大,污染旁邊樣本或周邊環境,亦需時刻留心,確保樣本放對方格。樣本經機器處理後,緊接的是另一輪樣本抽取及轉移。這些繁複且容易出錯的工序,對屢屢需要通宵達旦工作、精神體力不斷透支的實驗室同事是一個大挑戰。

同心同德

可幸的是,雖然微生物科工作繁重,但卻一直得到醫院各個部門的通力合作。微生物科部門經理李國昌提到,無論是物資倉存、實驗室通風、以至維持收取樣本窗口人龍秩序等問題,都在其他部門協助下迅速得到解決。微生物科一衆同仁夙夜匪懈,爲求讓憂心的市民盡早得知病毒測試結果,並舒緩隔離病房病床壓力。自疫情傳到香港,新界東公立醫院一直未有出現任何大規模群組爆發,實在有賴聯網同事的認真用心及團隊精神。

 

 

 

代理聯網總監鄭信恩醫生首次主持「總監與員工大會」,介紹抗疫幕後功臣

代理聯網總監鄭信恩醫生首次主持「總監與員工大會」,介紹抗疫幕後功臣

(左起)高級醫學化驗師鄧沛新、科學主任(醫務)梁志文博士、代理聯網總監鄭信恩醫生、微生物科部門主管賴偉文醫生、部門經理李國昌

(左起)高級醫學化驗師鄧沛新、科學主任(醫務)梁志文博士、代理聯網總監鄭信恩醫生、微生物科部門主管賴偉文醫生、部門經理李國昌

我喜歡/I like this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