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相助 共渡難關

近日疫情反彈,本港醫療系統正迎來2019冠狀病毒病(COVID-19)自爆發以來最嚴峻的挑戰,但各位來自不同部門的同事於六月底的「聯網總監與員工大會」上回顧此前近半年的抗疫歷程時,大家發現只要上下一心,往往能產生出意想不到的協同效應,足以跨越難關。

馳援前線 創意無窮

疫情初期,個人防護裝備(PPE)不足的陰霾一直令不少前綫同事憂心忡忡。為減慢PPE的消耗令有限資源用得其所,無論前綫或後勤的同事均各出奇謀,為可能出現的持久戰作最好準備。

雅麗氏何妙齡那打素醫院及大埔醫院職業治療部的同事汲取2003年沙士的經驗,二月底物資存量漸見短缺時,迅即於24小時內成立防護面罩生產綫。防護面罩由部門的高級職業治療師梁錦耀設計,成品媲美標準面罩,適用於低風險醫療程序,令標準面罩可留給抗疫最前線。生產綫每周產量達3,100個,三個月內便生產超過46,000防護面罩予33個部門使用。一級職業治療師黃信耀更利用3D打印技術製作逾400副防護眼罩,為同事津津樂道。

北區醫院的設施管理部創意亦不遑多讓。為幫助於負壓病房工作的同事隨時得悉室內負壓狀況,部門同事特別設計一個內置乒乓球的透明膠管裝設於抽風口,令前綫同事隨時得知負壓是否正常以安心工作。

共同進退 上下齊心

差不多所有同事分享時,均提到聯網內各醫院及不同部門守望相助、自動請纓的精神,對抗疫成效和振奮士氣至為關鍵。

威爾斯親王醫院及那打素醫院兒科同事關顧到確診兒童及家長的心靈健康,破格容許確診或非確診家長一同入住兒科病房,內科同事亦樂於配合,每日「多行很多步」專程前來照顧留醫家長。

三月底第二波疫情爆發時,威爾斯親王醫院急症室同事有感急症室隔離空間有限,火速聯同設施管理組採購帳篷,並於兩日內在急症室外搭建由九個帳篷組成的分流檢測站,數月來共140位病人因此免於入院,舒緩病房壓力。

正如威院內科部門主管周啟明醫生所說:「自告奮勇的精神應該亦有高度傳染性。」 雖然香港刻下面臨重大疫情危機,大家若能繼續同心同德地堅守陣地,相信定能安然渡過第三波疫情及日後大小難關。

 

 

 

深夜的威院內科病房,同事檢查由急症室送來的COVID-19懷疑個案,伸出手讓病人緊握,醫人醫心。

深夜的威院內科病房,同事檢查由急症室送來的COVID-19懷疑個案,伸出手讓病人緊握,醫人醫心。

同事分享時最常提到同儕間互勵互勉,抗疫期間最難忘的是「患難見真情」。

同事分享時最常提到同儕間互勵互勉,抗疫期間最難忘的是「患難見真情」。

沙士時威院內科病房部門運作經理Albert(右)退休多年回病房幫忙。

沙士時威院內科病房部門運作經理Albert(右)退休多年回病房幫忙。

我喜歡/I like this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