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風醫護團隊爭分奪秒 跨部門合作隨時「救腦」

急症室每當接收腦中風病人就像「如臨大敵」,因腦細胞壞死後果嚴重。威爾斯親王醫院急性中風部門過往積極推動跨部門、跨專業團隊合作,以求更快為病人診治。腦神經科梁慧康教授在八月的「總監與員工大會」上分享,團隊24小時隨時候命,為求爭分奪秒更引入「遙距診症」,大大減輕中風對病人身體的損害。

「全世界每2秒便有一人中風,每6秒更有一人因中風而死」,梁慧康教授表示,突發性腦中風徵狀包括手腳麻痺甚至癱瘓、言語不清、嘴歪或失去部分視野等,大部分都是「塞血管」所致,腦組織不能得到氧氣及養分,腦細胞因此迅速壞死。

每分鐘可壞死200萬腦細胞

梁教授稱,中風後每分鐘會有200萬個腦細胞死亡,腦細胞因不能再生,有機會造成不可逆轉的後遺症,包括永久喪失語言、行動和記憶等功能。因此,每當接收到中風病人,醫護都要爭分奪秒搶救,「快多一分鐘便有多一分鐘拯救腦細胞」。

以威院為例,一收到中風病人,急症室便會立即準備血管檢查、電腦掃描等,務求在「黃金三小時」內做到血管溶栓治療,甚至用微創手術取走栓塞血塊。梁教授分享,曾有一位42歲母親忽然中風,送院後13分鐘內成功通了血管,「一星期後她已能跟囡囡在大埔吃早餐」。

遙距診斷 急症室腦科同步治理

不過,中風隨時來襲,未必任何時間也有腦科醫生駐守醫院。梁慧康稱,他們與理工大學合作研發可遙距診症的流動程式,即時連線查看中風病人影像資料,以及早診治病人,「所有腦科醫生都是拿住iPhone、iPad,食飯、看電影也在收call」。這種24小時隨時候命的模式初時先在新界東聯網試行,現已逐漸普及到其他聯網。

此外,另一改變是跨部門「通風報訊」。梁教授指,以往做法是先由急症室醫生看症,再找腦科醫生跟進,過程需時,現改成腦科與急症科同時為中風病人診症,甚至因應情況接收跨區病人。同時,威院醫生更親自落區教沙田區救護員分辨中風病徵,好讓他們能提早通知醫院做準備,多管齊下及時救援。

遙距診斷 急症室腦科同步治理

梁教授說,中風看似嚴重,但並非不能預防,「八至九成中風是可以避免的」,其中有三分一急性中風個案由高血壓引致,亦有許多中風病人有心律不整而不自知,一旦病發容易令心房血塊於腦部主幹栓塞。他建議高危病人及60歲以上人士不單要長期保持正常血壓(上壓不多於120、下壓不多於80),亦要經常留意心跳頻率,以及恆常接受心電圖檢查。

請瀏覽YouTube - NTEC Channel觀看講座精華片段

 

 

梁慧康教授指,保持良好生活習慣,包括清淡飲食,多吃蔬果,每星期做最少75分鐘帶氧運動(每次應保持至少10分鐘),以及保持心境開朗,有助預防中風。

梁慧康教授指,保持良好生活習慣,包括清淡飲食,多吃蔬果,每星期做最少75分鐘帶氧運動(每次應保持至少10分鐘),以及保持心境開朗,有助預防中風。

威院中風醫護團隊透過跨部門、跨專科合作,隨時候命診治中風病人,榮獲2019年醫院管理局傑出團隊獎。

威院中風醫護團隊透過跨部門、跨專科合作,隨時候命診治中風病人,榮獲2019年醫院管理局傑出團隊獎。

我喜歡/I like this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