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癌之路新希望 基因「革命」助肺癌病人「對症下藥」

肺癌長期是香港頭號癌症殺手,過往只能採用化療這單一療法。近年醫學界逐步破解肺癌細胞病變成因,透過基因測試為病人檢測有突變的腫瘤基因,從而「對症下藥」,其後更研發出「免疫療法」,利用蛋白抑制劑激活人類免疫系統細胞殺死癌細胞,為末期肺癌病人帶來新希望。威爾斯親王醫院肺癌專家莫樹錦教授於十二月舉行的「總監與員工大會」,分享多年來推動肺癌「個人化治療」的經驗與挑戰。

中文大學醫學院腫瘤學系系主任莫樹錦教授是本港肺癌專家,他指20多年前學苑中人多數會研究肝癌及鼻咽癌,肺癌研究只屬初起步,像是「豬頭骨」。他加入肺癌科後,與其他東南亞醫院合作,成立跨地區肺癌研究小組,並在免疫療法研究上屢有突破。

醫學進步 為治癌之路帶來希望

莫教授說,十多年前肺癌病人只有單一治療方案,初期的標靶藥有效率只有10%,平均只能延長病人存活期2至3個月,仍需依靠化療紓緩病情。但隨着有關驅動肺癌基因的研究愈來愈多,針對不同癌細胞基因的標靶藥已增加到至少十多種,普遍存活期中位數也達3年。以發展到第三代、較常見的EGFR突變為例,如今在港可供選擇的標靶藥便有7種,視乎不同病變情況而用藥。

至於不適合標靶治療的病人,也可選擇近年發展迅速的免疫治療,透過抑制體內PD-L1蛋白,重啟免疫系統以攻擊癌細胞。病人對PD-L1反應越高,代表療法越有效,最後一步才需考慮化療。

「革命」成功的背後

縱使「個人化治療」令病人有更多選擇,高昂藥費仍是挑戰。莫教授引述一個62歲女病人案例,指其癌細胞已擴散至腦膜,第三代標靶藥物能夠有效抑制情況,但病人因難以負擔每月5萬元藥費而拒絕此治療,令他十分無奈:「病人叫我幫幫她,但我真的不知可如何幫助她。」

莫教授指出,藥物治療的開支不單是醫院的事,而是政府以至整個社會的承擔。他以澳洲為例,當地政府會直接與藥廠議價,「藥不是賣給醫院,而是賣給政府」,因而可更有效控制藥物價格。而隨著人口老化,港人壽命漸長,醫療成本將繼續上升,如何應對藥物費用問題,會是癌症治療的另一個挑戰。

 

中大醫學院腫瘤學系系主任莫樹錦教授形容,癌症治療是一種「革命」,希望「個人化治療」可進一步提升治療效率,讓病人有更長生存期。

中大醫學院腫瘤學系系主任莫樹錦教授形容,癌症治療是一種「革命」,希望「個人化治療」可進一步提升治療效率,讓病人有更長生存期。

十多年前肺癌病人只有單一治療方案,病人主要依靠化療紓緩病情。

十多年前肺癌病人只有單一治療方案,病人主要依靠化療紓緩病情。

我喜歡/I like this   27                  

胡小姐    3/27/2019 10:48:33 AM

本人的媽媽患有肺癌,請問可以怎樣安排到上述的抗癌治療呢? 另外本人今早看到新聞有關 "中大無創微波治肺癌",這個手術可經甚麼途徑安排?謝謝!

-----------------------------------------------------------------------------------------------------------------------------------------------

威爾斯親王醫院傳訊及社區關係部    6/27/2019 3:25:59 PM

胡小姐:有關本院提供的癌症服務,請聯絡病人聯絡主任辦公室查詢(電話號碼:3505 2433;電郵地址:pwh_enquiry@ha.org.h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