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引入「肥仔」手術15年 威院減重診所助肥胖病人「破繭」重生
專責診治肥胖代謝綜合症患者的威爾斯親王醫院「代謝及減重外科綜合手術診所」團隊,在二月的新界東聯網總監與員工大會中與一眾同事分享服務成果和心得。診所於2002年成立至今,服務近2,000名病人,完成超過500宗手術,2016年更獲選為醫管局傑出團隊。
代表團隊的外科顧問醫生黃健鴻表示,縱使外國醫學界早已把肥胖定義為疾病,然而本港社會不覺得肥胖是一種病,港人甚少因此求診,但本港人口中約有20萬人BMI(身高體重指標)達30以上,情況令人憂慮。黃醫生指,肥胖對人體「由頭到腳都有影響」,年紀愈大愈易出現「肥胖代謝綜合症」,症狀包括糖尿、高血壓、中風、心臟病等。
威院首設減重手術診所 減重手術一直被西方國家視為有效治療病態肥胖的方法,相關手術如「縮胃」、「胃繞道」等均屬高風險,需由有專業知識和全面的團隊管理,可是此類手術在亞洲發展緩慢,2000年代前在香港更是聞所未聞。
直至2002年,威爾斯親王醫院成立全港首間減重手術診所。率先引入手術的黃醫生指,治療病態肥胖症患者與其他病人不一樣,他們各種問題如糖尿、高血壓和睡眠窒息,甚至抑鬱等,均由肥胖引致,卻往往被安排由不同專科分別跟進。因此,該診所不單是做減重手術,更重要的是個案管理,協調不同部門作綜合處理。團隊成員包括糖尿科醫生、營養師、臨床心理學家等,定期開會為每個病人制定手術或其他適切治療方案,更吸引其他醫院的醫護前來「拜師學藝」。
組「蝴蝶會」互助小組 病友減重過新生 黃醫生說:「我們的手術不像割盲腸、割膽,割完就結束,我們要一直跟進病人的身心狀況,因此病人支援相當重要。」診所成立減重病友互助小組,讓病人彼此鼓勵和聯誼。小組命名為「蝴蝶會」,寓意肥如毛毛蟲的病人,術後可以「破繭而出」,迎接新生。
黃醫生認為減重不單改變病人重量,更可令他們有不一樣的生活。曾有女病人BMI高達50,擔心體重影響結婚生子,遂決定做手術,術後兩年結婚並誕下兒子;也有男病人曾因常打瞌睡而被嘲「死懶鬼」,接受治療後減輕30多公斤,重拾自信之餘更「抱得美人歸」。 |
|

減重手術屬高風險手術,在亞洲發展緩慢,威院2002年進行全港首宗此類手術,開創先河。

減重手術過程複雜,除需要較一般手術多的醫護人手,亦需使用承托力較高的手術床。

黃健鴻醫生(左二)表示,希望透露分享增加大眾對減重手術診所的認知,使更多合適病人有機會獲轉介及治療。BMI超過30的病人,可考慮到診所求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