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與方之間-出院病人分享健康快樂之道

1月22日早上,聯網總監羅思偉醫生、醫院管治委員會主席伍穎梅、病人資源中心的Fanny及Clare、威院專業義工寶嬋及Sandra,在沙田區社區外展姑娘黃建文的引領下,到區內探訪出院長者,趁新春將至向他們送上一點心意。首站來到陸先生夫婦位於新翠邨的家。

陸先生拄著手杖親自應門,滿頭銀白髮的他精神奕奕,耳目聰明,令人難以相信他已年屆92。陸先生生於1925年,父母於戰亂中相繼去世,遺下他與哥哥相依為命。因家境關係,陸先生只讀過兩年書,年紀輕輕便要為生計打拼。陸先生後來加入大東電報局任職電報員,上司非常欣賞陸先生好學精神,鼓勵他進修裝備自己。他於是報讀了聖類斯夜校修讀英語,下過不少苦功去改善自己弱項。「我用塊布蓋著鍵盤,迫自己練好英文打字」陸先生笑著說。

當時每月領取40多元薪金,陸先生一直在自己崗位上踏踏實實的做事,偶爾享樂也總是十分節制:「我1個月食1次Jimmy’s Kitchen 的牛扒已經好滿足、好開心!平時我唔會途經那家餐廳,咁就唔會成日心思思想据扒啦!」陸先生克己質樸,但也不忘為生活加添情趣:「我每日都自製三文治做早餐,中間必定夾4片蕃茄。」

探訪團接著探訪另一對夫婦,83歲的黎先生和太太。黎先生以往任職地盤,黎太直言丈夫對同鄉十分照顧,願為好兄弟兩脇插刀,義不容辭接濟他們。年少時忙於謀生活,黎先生48歲時才成家立室。「我之前通過波仔,成日氣促,依家百病纏身,都靠她照顧我起居飲食,幫我分藥!」黎先生是舊派人,難得地在外人面前流露對太太的感激,黎太當場感動不已。

生於苦難時代,陸先生和黎先生以方為本,講求原則,善於自制,努力經營人生和建立自己家庭。順境時懂得感恩,逆境時以達觀思維應付生活,真誠地關懷伴侶以至同鄉。從兩位長者身上,我們學懂了能在生活中取得平衡,才能活得快樂和長壽。

文:Christine

 

威院義工共製作了1,620盒蘿蔔糕,送給住院病人及出院長者。
威院義工共製作了1,620盒蘿蔔糕,送給住院病人及出院長者。

羅思偉醫生(左四)及伍穎梅主席(右三)與義工一起探訪居於沙田區的出院長者。
羅思偉醫生(左四)及伍穎梅主席(右三)與義工一起探訪居於沙田區的出院長者。

黎先生感謝太太無微不至的照顧。
黎先生感謝太太無微不至的照顧。

我喜歡/I like this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