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眾致善 威爾斯親王醫院設立化療病人發燒快速通道

化療是治療癌症的常用方法,然而化療在殺死癌細胞同時亦會影響正常細胞,造成副作用。其中一種最常見但卻可致命的副作用是中性粒細胞減少敗血症(Neutropenic sepsis)。但只要病人在發燒時適時獲得抗生素治療,便可大大減低併發症及死亡機會。

有見及此,威爾斯親王醫院臨床腫瘤科數年前開始著手理順癌症病人化療後的臨床護理路徑,提供快速通道,令病人可適時接受抗生素治療。負責這項質素改善計劃的臨床腫瘤科顧問護師麥素珊表示︰「近年日間化療服務不斷增加,增加患者在家自我管理治療副作用的需要,加上本港曾發生病人化療後發燒因未獲即時處方抗生素引致敗血症及死亡事故,觸發我們去尋根究底,希望可提出改善措施及指引,減少不幸事件再次發生。」

追尋成因 理順臨床處理程序
計劃早於2012年年底開始,威院臨床腫瘤科與急症科成立一個跨部門工作小組,並邀請另外五間醫院的癌症中心護理團隊合作,收集過往一年數據作根本原因分析研究,找出系統結構問題、使用抗生素的時間、及對病人治療的影響,從而訂立可行的改善方案。

研究檢視了207名化療病人因中性粒細胞減少而發燒到醫院求診的臨床處理,結果顯示病人由求診到接受抗生素注射平均需要266分鐘;而延遲提供抗生素治療主要是因癌症中心與急症室並沒就此類病人的緊急處理訂立機制,及醫護對懷疑中性粒細胞減少導致發燒的警覺性不足,故未能及早發現問題及提供治療。

加快病人接受抗生素治療
威院臨床腫瘤科2015年理順相關臨床處理程序,高危病人會獲轉介至護士診所,接受有關化療副作用,包括中性粒細胞減少導致發燒的知識及護理指導,病人並會獲發「發燒咭」,提升他們對疾病的認知及自我照顧能力;急症室及腫瘤科門診亦改善流程,病人如因發燒求診並出示「發燒咭」,會獲快速分流及處方抗生素,並會安排住院治療。其他醫院的癌症中心亦認同這個方向及理念,並會因應其運作需要,逐步實施相關程序。

工作小組2016年檢視措施成效,發現新措施可有效減低病人接受抗生素治療時間至126分鐘;而在一小時內接受治療的比率亦由一成大幅上升至57%。

推展至北區及那打素醫院
威院已分階段推行新的臨床護理路徑及流程,並於2016年應用於高危癌症病人,而快速通道亦於今年年中在北區醫院及雅麗氏何妙齡那打素醫院急症室協助下推展至相關地方。麥素珊表示:「我們下一步將計劃提供電話跟進,及加設電子病人提示。另外,我們正協助醫管局總部統一臨床管理系統內的『化療提示』功能,及訂定須獲優先處理的高危病人組群的臨床指引,希望可以進一步加強對全港化療病人的照顧。」

麥素珊特別感謝威院臨床腫瘤科整個團隊、急症科及相關部門本着「匯眾一心、努力不懈、力求卓越、以善致善」的質素改善精神,一起為病人努力。

 

臨床腫瘤科同事經過數年努力,與不同部門及癌症中心合作,理順處理病人化療後發燒流程。

臨床腫瘤科同事經過數年努力,與不同部門及癌症中心合作,理順處理病人化療後發燒流程。

麥素珊在今年威院的「質素及安全論壇」上發表計劃成果,獲得評審大獎。評審讚揚這項計劃讓癌症患者得到更好的照顧。

麥素珊在今年威院的「質素及安全論壇」上發表計劃成果,獲得評審大獎。評審讚揚這項計劃讓癌症患者得到更好的照顧。

護士會教導化療病人相關的護理程序及併發症等知識,加強病人自理能力;並會派發「發燒咭」,讓病人發燒時可盡早接受抗生素治療。

護士會教導化療病人相關的護理程序及併發症等知識,加強病人自理能力;並會派發「發燒咭」,讓病人發燒時可盡早接受抗生素治療。

我喜歡/I like this   40                  

Anonymous     11/7/2016 10:10:22 PM

癌症病人的福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