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公仔麵遇上DNA

盧煜明教授發明以驗血替代抽羊水的無創產檢,自2011年面世至今已為全球數百萬孕婦採用。這個生物醫學的突破,令盧教授分別於2011年及2013年進入「英國皇家學院」及「美國國家科學院」殿堂,與達爾文、牛頓及高錕教授等同列院士。所有科學發現必須經過的長時間反覆測試及無數失敗,盧教授都經歷過,突破點竟來自煮即食麵這件生活瑣事,彷彿引證中國人所說「一花一世界、以小見大」的哲學精神。

《記者楊秀玲(左)、李芬蘭醫生(右)及盧煜明教授(中)  記者楊秀玲(左)、李芬蘭醫生(右)及盧煜明教授(中)

科學家的照片
盧教授從小便對自然、生命科學、電腦運作等非常著迷,年紀小小便喜歡看「Nature」、「Discover」等科學雜誌。中學時被生物科教科書“Functional Approach”上眾多科學家照片深深吸引,其中發現 DNA 的科學家James Dewey Watson 及Francis Crick 在劍橋英皇書院小教堂前的合照,更引發了他對劍橋大學的無限想像,因此放棄了美國史丹福大學電子工程及香港大學醫學院的取錄,進入劍橋大學醫學院就讀,向成為 Clinician Scientist 的目標進發。

牛津與劍橋
盧教授自劍橋醫學院畢業後便轉往牛津繼續研究,體會到兩者最明顯的不同。「劍橋每年都要考試,相反牛津便輕鬆得多,只有畢業試!」兩者的學習方法亦充滿特色,就以劍橋醫學院為例,教學是以1對1 導修為主,每次到老師房中必有雪利酒款待,一問一答中不知不覺地學問及思考方法便潛移默化。學生每星期每課導修還要交一篇論文,要講究文采,還要朗讀出來。「這是很好的深度學習訓練,如考試像現在一般只考選擇題,便達不到這效果。」

「牛津也是一樣自由開放。由於書院很多,每間的平均學生人數很少。以我所屬的Christ Church 書院為例,只有3 個醫學生,無形中造就很多機會讓我與不同學系同學接觸,對我的研究很有幫助。」

公仔麵與DNA
很多人都聽說過,盧教授在牛津時與同學討論生男或生女的好處,從中獲啟發可以運用聚合脢連鎖反應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 技術,嘗試從懷男嬰的孕婦血液中找出Y 染色體,最後果然從孕婦血液中成功找到胎兒細胞。隨之而來的難題,是如何可靠地從血液中分離出胎兒 DNA 作遺傳病測試。盧教授研究了十年仍苦無對策,直至97年一次在家煮即食麵,看著看著忽然想到可以如煮麵般將血槳分離出來,結果真的在血槳內發現高達3%至6% 屬胎兒的基因碎片。從盧教授的同僚口中知悉,他總能從電影、日常生活、甚至是漫不經意的對話中得到靈感,或者這就是一種科學家獨有的感悟能力。

「萬物中很多貌似不相關的事物其實背後往往有共通點,只要融會貫通便可以從中得到啟發。」

「我做研究一定要有思想空間。假若我從事臨床工作,每天要完成特定工作量。但科研沒有工作日程,給予我很大的自由。」盧教授亦相信休閒非常重要,因為科研工作要求靈感,而靈感往往來自與科研不相關的日常生活,甚至是瑣碎事。

說起生活的小事,盧教授跟我們談到飲牛奶的故事。為了探究牛奶的基因會否出現在喝牛奶的人的血液內,他的團隊成員曾到便利店購買不同品牌的牛奶,結果真的在血液樣本內發現一個品牌牛奶的基因。這些發現不僅是趣味科學,說不定是未來拆解各類胃腸問題的契機, 欠的可能只是靈感女神另一次叩門。



科學家看世界
雪利酒、即食麵、牛奶是盧教授故事中的趣味點綴亦是核心。可見只要有好奇心、超凡毅力、想像力及超級智慧, 隨時可以從平凡物事中發掘生命的奧秘。

當被問到對自己下個十年的想像,盧教授不假思索即時回答道「應還在做研究吧!」可見他有夢想,仍在追夢。

願第三次靈感在不久的未來降臨,令盧教授事業再創高峰,貢獻人類社會。

後記
是次採訪,很榮幸得到教授親自引領參觀實驗室,連環看到一系列的先進儀器及超級電腦。另外更知道教授足跡遍全球,愛用鏡頭宏觀地看世界。我們特邀盧教授與讀者分享他的攝影作品。

 

角嘴海雀,盧教授指牠們每分鐘拍翼共180次(盧煜明教授攝)角嘴海雀,盧教授指牠們每分鐘拍翼共180次(盧煜明教授攝)

法國聖米歇爾山(盧煜明教授攝)法國聖米歇爾山(盧煜明教授攝)

紐西蘭皇后鎮(盧煜明教授攝)紐西蘭皇后鎮(盧煜明教授攝)

美國舊金山(盧煜明教授攝)美國舊金山(盧煜明教授攝)

我喜歡/I like this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