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龍中醫院聯網Smart Post (2025年9月 第14期)
術前「智」多啲
「清醒頭顱手術」VR導覽 讓病人提前預演手術過程
「清醒頭顱手術」又稱清醒開顱手術,顧名思義病人需要在手術過程中保持清醒,手術期間護士或臨床心理學家會讓病人進行數手指、郁動手腳以及識別圖片等動作,讓醫生可以準確知道關鍵功能區的位置,從而在術中最大限度保護神經功能,降低手術相關的神經損傷風險。有關手術主要用於切除腦部接近語言、運動,或感覺重要功能區的腫瘤、癲癇症的致癇位置、動靜脈畸形或海綿狀血管瘤。
將心比己,當病人知道要清醒著打開頭顱做手術,一定有很多問題想問、有很多細節想知,心理壓力會相當大,因此感到憂慮不安亦絕對正常。團隊過去會帶病人到手術室參觀,並講解手術前、中、後可能會遇到的情況,讓病人清楚流程,盡可能減少不安情緒。
廣華團隊五年前受到內地利用VR作探病用途啟發,決定應用VR技術於術前講解,因此研發出這套「虛擬導覽」,讓需要接受清醒開顱手術的病人可以提前了解整個手術過程。
病人戴上VR眼鏡後便可以進入虛擬環境,為了更迫真,整個導覽都是由廣華神經外科的團隊親自演出。而為了向病人呈現最真實的效果,影片以第一身視角拍攝。
這套系統推出約五年,20多名使用過的病人都一致好評,認為可以令他們更了解整個手術流程,未來會加入英語及普通話旁白,讓到更多病人受惠。
清醒頭顱手術「虛擬導覽」
(病人視角)
01.
病人聽取手術講解。
02. 病人由病房被推往手術室,抵達手術室後需要進行核對資料等程序。
03. 病人會由病床移至手術床,經麻醉後清醒並跟隨指示做手部動作。
04. 病人可以環觀整個手術室環境。
廣華醫院神經外科資深護師黃卓銘先生:「為了病人更有代入感,在剪輯時利用「淡入」、「淡出」的特效來模擬病人麻醉前後的視覺。」
AI對話機械人「NeuroBot」 支援神經血管手術病人
進行手術前有不少問題想問 ? 伊利沙伯醫院神經外科及護理團隊,聯同理大、中大團隊及醫科生合作開發的AI對話機械人「NeuroBot」就幫到你。
「NeuroBot」專為接受神經血管手術的病人而設,是一款以網頁形式運作的人工智能對話機械人,採用「擷取增強生成技術 」(RAG) 及「大型語言模型技術 」(LLM)打造,提供手術前、中、後(即圍手術)的教育與支援,病人及家屬可以輸入任何關於手術的問題,並即時得到答案。
「NeuroBot」不僅提升病人知識水平,減輕術前焦慮,更可以減少護士處理重複查詢的時間與壓力,成果已經刊登於「醫學網路研究期刊
(Journal of Medical Internet Research) 」。
當病人或照顧者輸入問題後,系統的「RAG」技術會檢索和整合超過一萬條醫學教科書資料,團隊輸入的臨床指引、以及前線醫護遇到過的問題等等,系統理解這些資料後,便會生成準確、易理解的答案予病人及家屬。「NeuroBot」又會提供引導式提示語,引導病人聚焦問題內容,又設建議性追問問題,鼓勵病人進一步查詢相關主題。
「HA Go」功能介紹 藥物標籤掃描
於公立醫院或門診睇完醫生,取藥後忘記哪款藥是哪款藥? 忘記服藥方法?HA Go的藥物標籤掃描功能幫到你!
打開HA Go的「藥物」欄目,點擊「掃描醫院管理局藥物標籤」,再掃一掃藥物包裝上的二維碼,就可以知道藥物資料
1.
選擇「藥物」
2.
點撃右下角的「更多」
3.
選擇「掃描醫院管理局藥物標籤」
4.
掃描藥袋或藥物包裝外的二維碼
5.
查閱藥物資料
亦可開啟「文字轉語音」功能聽取藥物的語音資料,部分藥物更附有說明影片。
KCC智慧醫院X 創新研究推廣日
九龍中醫院聯網早前首次舉辦的「智慧醫院 x 創新研究推廣日」反應熱烈,超過1500名醫院職員和公眾齊齊參與,親身接觸和了解聯網在「智慧醫院」及「創新研究」方面的發展。
當日的互動攤位展出九龍中聯網各醫院的創新項目,包括虛擬實景體驗、智慧復康訓練「手套」、醫療3D打印技術,以及向公眾推廣醫管局手機應用程式「HA Go」的應用。
另外,平常在不同崗位默默耕耘的「智慧機械人」亦破天荒大集合,示範如何協助院內的藥物運送、清潔等工作。
九龍中聯網未來將會進一步鼓勵創新研究,新成立的「聯網創新委員會」未來將會在研究撥款申請、資訊科技支援、專利申請、臨床倫理研究申請協調等方面加強支援,鼓勵創新項目,造福病人。
編輯及設計:伊利沙伯醫院傳訊及秘書處
歡迎就《Smart Post》提出意見或提供資訊,請電郵至:kccsmarthosp@ha.org.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