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瑪麗醫院中央護理部 高級護理主任 古慧敏女士 及 瑪麗醫院中央護理部 護理主任 陳婉儀女士
故事: 器官捐贈者家屬 童麥麗珍女士
一個傍晚,病房同事要求我去見家人,有名中風的男病人可能適合器官捐贈。
我行經主座大樓長長的走廊,進入病房,氣氛有點沉寂。在會議室內,醫生正要向病人家屬講述病人「童先生」的病況。
我見到一位十八、九歲,個子高大的少年伴著一位較年長的女士;根據護士同事的資料,他們是童先生的妻子及兒子。我看見童太太一直垂下頭,頭髮半蓋着她的臉,她的淚水一滴一滴,滴在檯上,但她沒意識去抹掉眼淚。當醫生告訴他們已証實童先生腦幹死亡時,兒子楞住了,兩眼通紅,淚水充滿眼眶。垂下頭的童太太身體在顫抖,滴在檯上的淚水越滴越多……他們一家感情一定很好,很難接受童先生已經離世。
醫生把家屬留給我講解器官捐贈安排,正當我慢慢移近她們,想為童太太送上紙巾及自我介紹時,「童太太,我是……」,童太太緩緩抬起頭,說: 「你還記得我嗎? 我見你在,我認得是你……」似曾聽過的聲音,她撥去兩邊的頭髮,兩行淚珠,一張熟悉的臉孔,是以前的一位病人……
還記得八、九年前,那時我在K18腎科病房工作,認識到一位四十多歲的病人「麗珍」,在國內亦曾是位護士。她不幸地患上腎病,每日需要做三次腹膜透析,俗稱「洗肚」。
麗珍有個十歲的兒子及一位疼愛她的丈夫,丈夫為了能騰出多點時間來照顧她,只做臨時工,勞勞役役,生活艱苦。麗珍和丈夫初來學「洗肚」時,麗珍常埋怨自已拖累了家庭; 相反,丈夫卻時常鼓勵她:「要有希望,希望可以一齊伴著孩子成長。」
兒子是他們的支柱、目標。兩夫婦每次來醫院,由於兒子無人照顧,只好帶他一齊來等。小孩子也很體恤到父母的辛苦,他從沒有在走廊嘣嘣跳跳或叫著,只是乖乖地坐在病房門外的椅子垂下頭做功課,倦了就坐著睡等爸媽。 兩星期後麗珍夫婦學懂了「洗肚」技巧,回家由丈夫替她處理,每三個月就回來覆診及見護士。每次覆診完,我都見麗珍一家手拖手,三個背影,三心一意,一齊歸家。
有一天,我在走廊遇到麗珍,她握着我的手,開心地對我說:「我等到了! 我等到了! 醫生話排到我換腎。」 從未見過她有這樣燦爛的笑容,她好像小女孩穿上新衣服般,身邊出現了一朵朵美麗鮮花,她笑着,不停重覆醫生的話。 我見到病房門外,孩子又是在做功課,不同的是他一邊翻著練習薄,一邊哼着他的小兒歌。隨後,見到麗珍丈夫,他臉上掛着笑面,一見到我就如中了頭獎般興奮地告訴我 :「醫生終於話可以換腎,她不需那樣幸苦,我們一家都好感恩,天大的喜訊!」
麗珍換了腎,情況良好,她再不需要在家「洗肚」了………
今晚這個八年沒見的臉孔,重現眼前,證實腦幹死亡的正是她的丈夫。沒想到會這樣重遇; 見到她,想起往事,我的淚水再忍不住,我擁抱着麗珍,大家都不能說話,只緊緊抱着一齊流淚……過了一會,我拍一拍她的肩膊,想講我的來意,但她已搶先對我說希望將丈夫的器官捐贈給其他病人,麗珍說 : 「他從來沒有講,但我知道他願意,我雖然唔捨得他走,但既然是事實,我也願意捐贈他的器官……」 她又再哭了……這時兒子拿出紙巾,為麗珍抹去眼淚。
那個在病房門外做功課的孩子長大了,他安撫媽媽,接著說 : 「我們願意捐出爸爸所有用得著的器官。 當年因為有人捐腎給媽媽,改變了我們的生活 。 八年來我們生活得很開心,很珍惜。 現在爸爸要走,我會代他照顧媽媽;我們想將這份幸福承傳給其他家庭,我們感恩能有機會出一分力。」我抹過淚水,擁抱了他們一下,將他們的意願轉達給醫護同事。
麗珍一家離開醫院回家,一樣是三心一意 : 乖巧的兒子,麗珍及她丈夫的大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