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傑出員工及團隊喝彩

六位同事和七組團隊今年勇奪「2014年傑出員工及團隊獎」殊榮,讓我們為這群同事的出色貢獻鼓掌,同時分享他們成就美事的心得。

傑出員工

蔡基欣

蔡基欣

林啟昌

林啟昌

劉詩敏醫生

劉詩敏醫生

羅達康

羅達康

蘇嘉和

蘇嘉和

黃綺文

黃綺文

傑出團隊

九龍西(瑪嘉烈醫院)非緊急救護運送服務團隊

九龍西(瑪嘉烈醫院)非緊急救護運送服務團隊

包黃秀英女士兒童癌症中心

包黃秀英女士兒童癌症中心

九龍東醫院聯網職安健團隊

九龍東醫院聯網職安健團隊

器官移植聯絡團隊

器官移植聯絡團隊

瑪嘉烈醫院病理學部「檢驗保標」團隊

瑪嘉烈醫院病理學部「檢驗保標」團隊

脈管病變綜合治療團隊

脈管病變綜合治療團隊

為您打氣 伴您同途 團隊

為您打氣 伴您同途 團隊

頁首 分享到Facebook分享到Twitter分享到Google+分享到新浪微博

得獎同事 獲贈HA領呔絲巾

今屆傑出員工及團隊獎有新猷,每位得獎同事都獲贈全新醫管局領呔或絲巾,設計出自時裝設計名師鄧達智之手。

他以代表醫管局願景、使命和核心價值的五隻熊仔為主題,他說: 「熊仔往往是兩代人的童年回憶,我希望這個設計可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就如醫護與病人之間有更多的溝通和關愛。」

醫管全新推出的領呔及絲巾,由鄧達智義務設計。他以別緻的圖案鋪排,向醫護人員致敬, 同時誘發醫管局充滿活力、亮麗歡欣的形象。醫院管理局

鄧達智教路襯衫:「紅色領呔可襯黑、藍等深色衣服;米色配淺色衫尤見俊朗。」

鄧達智教路襯衫:「紅色領呔可襯黑、藍等深色衣服;米色配淺色衫尤見俊朗。」

頁首 分享到Facebook分享到Twitter分享到Google+分享到新浪微博

Q嘜稽核做到足

蔡基欣

「只要每個決定有利同事、病人和醫院,即使尚未說服所有同事,也應該堅持並爭取落實執行。」

今年9月16日是港島西醫院聯網高級經理(質素及風險管理)/ 瑪麗醫院臨床稽核經理蔡基欣,在醫療界服務40年的日子。護士出身的她,擁有20年臨床經驗,曾於伊利沙伯醫院、瑪嘉烈醫院的內科、婦產科、兒科和臨床腫瘤科工作,後來於現已關閉的南朗醫院開始擔當行政管理工作。

2003年,她加入瑪麗醫院負責臨床稽核,審查各部門的醫護人員是否遵從指引或既定程序執行工作,讓病人得到正確和適切的治理。目前,她主力質素及安全和與醫院認證有關的工作,確保院方能夠提供有效的高質素服務。

她明白,新政策執行初期往往難以得到同事百分百的支持,所以她每次必定做足功課,以充份理據和分析來說服管理層和同事們。難忘的一次是在2009年,她為配合瑪麗醫院進行醫院認證,嘗試推行「護理計劃」,要求護士為入院病人作評估後,填寫一份簡單的表格,有條理地紀錄病人早、午、晚三個時段的狀況,在推行初期遇到很多的怨言和反對聲音。

「曾有兩位同事,怒氣沖沖地找我理論,說這是多此一舉的程序。我堅持逐步推行及要求護士們按時或有空時填寫,讓他們明白改進護理紀錄的重要。現時所有護士們都視此為護理紀錄的一部分。」

蔡基欣敬業樂業,遇到困難絕不退縮,她更以「盡力把事情做好,為同事、病人謀福祉」來自勉。醫院管理局

蔡基欣的丈夫以「敬業承擔迎挑戰,樂業勤篤志為群」形容她對工作的態度。

蔡基欣的丈夫以「敬業承擔迎挑戰,樂業勤篤志為群」形容她對工作的態度。

一對可愛的外孫更是她的「心肝寶貝」呢!

一對可愛的外孫更是她的「心肝寶貝」呢!

與同事分享臨床稽核工作的經驗。

與同事分享臨床稽核工作的經驗。

頁首 分享到Facebook分享到Twitter分享到Google+分享到新浪微博

從急症室到社區 全方位「瞓身」救人

林啟昌

「凡事只要傾盡全力,最後得到的回報可能自己也始料不及!」

自少對醫療感興趣的林啟昌,初中已加入學校的醫療衛生組、參加少年民安隊等,就算父親初期反對他當護士,他亦順利於1985年在護士學校畢業。他其後到東華醫院外科當護士,兩年後轉到非牟利機構,負責急救的培訓工作。之後,他遠赴澳洲修讀急症科護士深造課程和醫療行政碩士學位,最終「安定」下來,於1994年加入仁濟醫院當急症室護士,至2011年於律敦治及鄧肇堅醫院擔任部門運作經理(急症室 / 專科門診)。

努力在生死關頭救急扶危的林啟昌,難忘當年在仁濟工作時,有位工程師因工身亡,而要將這噩耗告之其家人,「我今日還記得他那懷了身孕大著肚的妻子,一手拖著六歲的女兒,一手扶著年邁奶奶的淒涼情景。所以我經常提醒自己,要竭盡所能救病人,因為你不會知道他們背後的責任包袱有幾大!」

去年九名港人不幸在埃及樂蜀的熱氣球事件中罹難,醫管局迅即派出「醫管局緊急應變小組」 五名成員前往當地協助家屬,林啟昌是成員之一。當時,他全力協助家屬,在放著一具具殘缺不堪遺體的殮房認領他們的親人,又參與輔導家屬渡過哀傷的情緒。

熱愛工作的他,同時積極參與社會義工服務,從另一個層面救人、教人。他現時是飛行服務隊的飛行護士、民安隊成員、香港拯溺總會醫療顧問,更不時獲本港和澳門的大學邀請,擔任嘉賓講師,以及協助設計課程。

他說:「我鼓勵同事在工餘時,能善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回饋社會,因我堅信,今日自己所出的一點綿力,最後可能會有意料之外的回報,甚或對醫療體系帶來影響,有助提升服務質素!」醫院管理局

林啟昌現時主要負責管理工作,但技癢時,亦會走到前線的崗位。

林啟昌現時主要負責管理工作,但技癢時,亦會走到前線的崗位。

林啟昌(右)積極參與義工服務,走入社區扶救更多人。

林啟昌(右)積極參與義工服務,走入社區扶救更多人。

頁首 分享到Facebook分享到Twitter分享到Google+分享到新浪微博

心.血.同行

劉詩敏

「盡力而為,勇於承擔,懂得放下。 」

憑著以病人為本的精神,伊利沙伯醫院內科副顧問醫生劉詩敏,設法與其他部門、學科及同事合作,改善血科及癌症病人服務。

2011年6月開始,劉醫生與急症科合作,分流受感染高危血癌病人,讓他們盡早在急症室接受抗生素注射,減少併發症及降低住院日數。同年12月及翌年4月,她建議策劃,並得到管理層支持在伊院設立獨立血科住院及日間病房,提升感染控制及治療效率,加強醫護人員訓練等。在內科腫瘤科的服務上,她亦致力以跨學科模式治療,研究及教育與愛滋病有關的癌症病人。

她稱:「很多病人得悉自己有血癌時都會非常驚恐。在治療的過程中,我經常跟病人及家人說:『不用害怕,我會與你們一起走這段路!』。」然而,當她感到壓力時,就會以種植蔬菜來為自己打氣及減壓,「種蔬菜要因應季節來種植,時令對了,即使環境惡劣,它們仍能生存,仍可有收成。正如我每次都在適當的時間給予血科及癌症病人最合適的治療,就算有天他們走到人生盡頭,自己亦曾盡力,傷心過後,就要懂得放下。」

劉醫生1993年在伊利沙伯醫院實習,2005年成為副顧問醫生,2007年躍升至該院血科及內科腫瘤科主管。她一直鼓勵新同事加入血科及癌病治療這個獨特的範疇。她說:「血科疾病包括血癌、地中海貧血症、血友病、血栓性疾病,骨髓增生性疾病和血小板過低等。近年血科病症在診斷及藥物治療的發展迅速,但此專科的醫護人員卻非常缺乏,希望今次獲獎能讓更多同事認識血科。」醫院管理局

劉醫生希望今後能有更多新同事加入血科,照顧病人。

劉醫生希望今後能有更多新同事加入血科,照顧病人。

劉醫生與丈夫兼同事的伊院內科顧問醫生蔡祥熙,閒時會透過一起打理自家菜田來減壓。

劉醫生與丈夫兼同事的伊院內科顧問醫生蔡祥熙,閒時會透過一起打理自家菜田來減壓。

頁首 分享到Facebook分享到Twitter分享到Google+分享到新浪微博

屯院費格遜 滅菌功夫一流

羅達康

「員工是我的上司,要尊重和聆聽他們的意見。」

人稱「羅爺」的羅達康,現為新界西醫院聯網中央消毒及無菌物品供應部聯網運作經理。學護出身的他,曾於伊利沙伯醫院的內科、骨科、社會衛生科和瑪嘉烈醫院老人科工作。自1991年起轉往屯門醫院,負責醫療儀器及用具的消毒滅菌工作,確保病人於手術過程中或處理傷口時免受細菌感染;他亦曾兼任感染控制組的工作。

羅爺擁有30多年的前線及管理經驗,他最難忘在2010年時,與團隊花了一年半時間把屯門醫院的中央消毒房進行大翻新,改善後消毒房的工作於2012年更獲澳洲醫院認證顧問的高度評價。他們的改善工作主要有四方面:

  • 擴展服務至手術室,確保手術使用的儀器,其消毒及滅菌程序達至國際水準;

  • 加強對手術儀器的追蹤,將病人資料連至手術儀器上,有效確保病人安全;

  • 嚴控消毒房環境,如空氣微粒、氣流、溫度和濕度,並劃分清潔及污染區;

  • 強化管治架構及指引,如成立聯網消毒安全委員會,監察聯網內各醫院的消毒和滅菌程序器材。
  • 羅爺對工作非常投入,2003年「沙士」肆虐本港之時,他雖右手指骨折,但沒有領取一天的病假,堅持上班與同事並肩作戰,在兩個月內為6,000名前線醫護人員進行防感染控制的培訓。

    作為部門之首,他更常帶領同事發揮團隊精神,每當有同事參加各項大小比賽,他都會到場支持。他又會盡量記下百多名下屬的名字或花名,還會舉行內部頒獎禮,表揚優秀同事,提升士氣。

    羅爺擅踢足球,他是新界西聯網及醫管局足球隊的領隊及教練,常與同事「踢」成一片。在球隊成立初期,他主力踢中場,後來兼任領隊和教練,估計至今已帶領球隊贏過30項大小賽事。在「醫管局聯網足球比賽」中,他帶領的新界西醫院聯網足球隊,已寫下五連冠佳績,他亦獲同事譽為 「屯院費格遜」!醫院管理局

    羅爺(藍衣者)熱愛踢足球, 雖已為教練,但偶而也會落場,一顯身手。

    羅爺(藍衣者)熱愛踢足球, 雖已為教練,但偶而也會落場,一顯身手。

    羅爺重視與下屬建立互信關係。

    羅爺重視與下屬建立互信關係。

頁首 分享到Facebook分享到Twitter分享到Google+分享到新浪微博

車長阿蘇 長者甜心

蘇嘉和

「每位長者的安全是最重要的;讓每位長者保持愉快心情,康復也會快些。」

屯門醫院老人科日間醫院運送病人助理蘇嘉和(阿蘇)在該院擔任非緊急救護車司機19年,每日工作包括來回運送長者從家中到日間醫院進行復康治療、編製翌日的行車路線、相約長者接載時間、清洗車輛及檢查車上急救應用物品等。

車隊現時有六位司機,每日服務接載約70位長者,上落車的次數達140多次。為減低出錯及方便同事,阿蘇早年自創「三核五對」法,即透過一種顏色分別貫穿「長者乘車紀錄表」、「長者名牌」及「手提袋名牌」,確保做到「對車、對人、對物、對藥和對時」的守則,深受上司和同事讚賞。

阿蘇談工作苦樂時,都與長者利益有關,「最開心是日間醫院在2007年11月搬到現址,讓長者下車時,直抵醫院大堂,不用再迫升降機;最不開心是2003年『沙士』期間,日間醫院被迫關閉一陣子,影響長者康復進度。」

今年57歲的他,人到中年才加入醫管局,「我19歲開始創業,做了逾20年的手錶、首飾生意,曾管理多名下屬,後來因照顧雙親,不願將生意轉移至內地,結果,轉行『揸』的士,當時偶而看到醫院寫著『群策群力為病人,優質醫護滿杏林』的橫額,覺得很有意義,加上在醫院工作穩定,於是我在1995年10月18日星期三,加入了醫管局。尚有幾年就退休,我非常捨不得呢!」

相隔多年,阿蘇仍牢記入職時是星期三,「因為當日是日間醫院成立一周年,當年的主管梁經理(現為博愛醫院護理總經理梁碧雯)歡迎我加入這個大家庭,又邀請我一起切蛋糕,我覺很有家的感覺,所以把這裡的長者當成親人般看待。」 他說。在他眼中,傑出員工必需有「專心、耐心、愛心、守時守規 、 守本份」,這位經常笑意盈盈的車長,當然全部都做到。醫院管理局

阿蘇(右)與拍擋強哥小心扶助長者上車。

阿蘇(右)與拍擋強哥小心扶助長者上車。

熱愛家庭生活的阿蘇,展示太太和一對寶貝仔女的照片。

熱愛家庭生活的阿蘇,展示太太和一對寶貝仔女的照片。

頁首 分享到Facebook分享到Twitter分享到Google+分享到新浪微博

糖尿煞星 貼身追擊

黃綺文

「做好自己,不怕困難,面向目標,心懷遠景。」

萬事起頭固然難,要帶領一個小部門發展至得到國際認同,更是不容易。新界東醫院聯網顧問護師(糖尿科)黃綺文,展示了一個成功的例子。

她的護士生涯在1983年於瑪麗醫院的骨科展開,1984年轉往威爾斯親王醫院的外科和深切治療部,同年,在糖尿科權威教授Clive Cockram的推薦下,加入了糖尿科,為她的事業發展引出一個新方向。

1985年,威院成立糖尿及內分泌科中心(前身為內分泌科中心),致力為糖尿病患者提供服務,如糖尿病教育、併發症檢查、自我照顧的技巧、藥物控制和飲食習慣、電話跟進和內分泌檢查等;更會為在職醫護人員舉辦不同的培訓課程,公眾教育等。

黃姑娘自然成了中心的「開荒牛」,1988年更是首批獲派往澳洲取經的同事。「那時候,大家對糖尿病認識不多,病人天天要排街症打針。中心開始運作時,我既要追隨醫生學習照顧糖尿病人須留意事項,又要鼓勵同事轉介相關個案給我們,甚至主動出擊在病房『搵糖尿病人』到中心,教導他們自行在家打針和學習糖尿病知識。」

中心成立接近30年,黃姑娘早於1996年,帶領團隊勇奪醫管局員工獎勵計劃的「最卓越隊伍」,成為三隊獲選者之一;2011年,中心獲選為全球八個國際糖尿病聯盟教育中心之一。醫院管理局

向病人講解糖尿病知識和自我照料須注意事項。
向病人講解糖尿病知識和自我照料須注意事項。

向病人講解糖尿病知識和自我照料須注意事項。

教導病房護士如何利用胰島素筆為病人注射藥物。

教導病房護士如何利用胰島素筆為病人注射藥物。

頁首 分享到Facebook分享到Twitter分享到Google+分享到新浪微博

五更當值 運送病人快又多

九龍西(瑪嘉烈醫院)非緊急救護運送服務團隊

醫護人員給予病人適切的治療,非只限於醫院內,正如一群非緊急救護運送員,每日駕著白色的「非緊急救護車」穿梭大街小巷,將行動不便的病人安全送抵醫院覆診、接載他們出院和轉院,對病人的復元同樣重要。

今次獲獎的九龍西(瑪嘉烈醫院)非緊急救護運送服務團隊,是目前八個非緊急救護運送服務中心規模最大的,有接近120名同事和39輛非緊急救護車,去年運送病人人次居各運送中心之冠,達80,000人次。

九龍西醫院聯網總經理(行政事務)、瑪嘉烈醫院及北大嶼山醫院總經理(行政事務)兼隊長楊慧潔說,團隊為持續提升服務質素,實施了以下六大措施。

  • 重編當值員工更數:由兩更逐步變為五更制,令服務時間由過往的早上八時至晚上九時,延長為早上七時半至晚上十時。在沒有增加同事上班時數下,卻能延長服務時間,配合病房需要。

  • 縮短病人等車時間:與相關部門商討以理順流程,專科門診同事會盡量安排需要運送服務的病人於非繁忙時段覆診;並為病人安排特快取藥服務,冀能於30分鐘內完成整過運送過程。

  • 保障員工健康:與職安健團隊作實地考察,評估同事在特別環境,如崎嶇山路和狹窄樓梯搬運病人時可能遇到的困難,再為團隊增添合適的裝備,並教授他們正確的搬運姿勢,減低工傷的機會。

  • 適切訓練:安排病人聯絡主任教導前線及控制中心的同事與病人溝通的技巧。另外,亦設計了「將身比己」訓練,讓同事扮演病人,體會被搬運時感受和需要,學習最佳的運送模式及培養小隊默契。

  • 貼心關懷:主管每日在同事出車前,簡單講解當日需留意的路面情況,並帶領同事做十分鐘伸展運動。

  • 實地支援:透過現場檢查,為同事提供支援。
  • 她補充,團隊間最重要是坦誠溝通,「最初我們實施多更制時,的確有部分同事不明白,所以我們分階段推行,又多次跟他們解說此做法可更有效地善用資源,以及配合病房需要,令床位能盡快騰空予有需要的病人。經過兩年協調,計劃終可順利推行,令更多病人受惠。」醫院管理局

    出車前,人人都先做十分鐘伸展運動。

    出車前,人人都先做十分鐘伸展運動。

    現場檢查,支援同事所需。

    現場檢查,支援同事所需。

    「將身比己」訓練,讓同事體驗被人「搬上搬落」的感覺,從中掌握最佳的運送模式。
    「將身比己」訓練,讓同事體驗被人「搬上搬落」的感覺,從中掌握最佳的運送模式。

    「將身比己」訓練,讓同事體驗被人「搬上搬落」的感覺,從中掌握最佳的運送模式。

頁首 分享到Facebook分享到Twitter分享到Google+分享到新浪微博

人性化診斷 助病童戰癌魔

包黄秀英女士兒童癌症中心
威爾斯親王醫院(新界東醫院聯網)

威爾斯親王醫院包黄秀英女士兒童癌症中心是全港最大的兒童癌症中心,自1995年開始運作以來,團隊憑著一個信念:要讓病童在過程中接受人性化的診斷;及一份精神:不管是哪個專科的醫生,也要一起為病童設計最合適的治療方法,令他們成為今屆傑出團隊之一。

中心現時處理的個案,佔全港總數的四成,每年平均有一百宗新症,多為五歲以下的病童,主要是血癌(40%)、腦癌(25%)、淋巴癌(10%),以及其他如骨癌、肝癌等。該院兒科部門主管兼隊長顧問醫生李志光說,「我們會有不同專科的同事參與,為病童斷症、診治和跟進,務求一同訂出最適合病人的治療方案。目前,約有八成的個案可以完全康復。」

中心於2003年取得的兩大突破:

  • 引入「微少殘留病」病理檢查:透過流式細胞儀提供快速、精準、客觀的數據,檢視血癌病童進行化療後的反應,研究癌細胞是否已被徹底清除,以減低復發的機會,並於2008年被廣泛應用,為全香港五間治療兒童癌症的醫院提供服務。

  • 進行體內放射治療:只適用於神經母細胞瘤,將同位素的放射性藥物打入身體,在不會觸及正常細胞的情況下, 讓藥物依附在腫瘤上,殺死癌細胞。現在國際上只有少數癌症中心能進行此種治療。
  • 李醫生強調,他們的治療以家庭為中心,團隊需要與家長緊密溝通,令他們相信團隊,然後作出配合。 為讓病童增添「家」的感覺,中心又於2008年與中文大學兒科學系、病童及家屬組成「生命小戰士會」,於院內設立「生命小戰士之家」,在病童覆診時提供玩具、圖書及上網服務,和供病童家屬作經驗交流。

    未來,中心將遷進位於啟德發展區的「香港兒童醫院」,以及積極培訓年青醫生,繼續陪伴在病童旁,一起與癌魔搏鬥!醫院管理局

    中心為內地醫護人員交流,分享經驗。

    中心為內地醫護人員交流,分享經驗。

    團隊最開心看見病童化療成功,準備出院的一刻!

    團隊最開心看見病童化療成功,準備出院的一刻!

    中心每日安排兒童癌病基金會的醫院遊戲師,透過玩具和遊戲,協助病童適應住院生活,認識和接受日後的治療,提升克服困難的能力。

    中心每日安排兒童癌病基金會的醫院遊戲師,透過玩具和遊戲,協助病童適應住院生活,認識和接受日後的治療,提升克服困難的能力。

    醫生為病童抽取腦背脊液,化驗癌細胞有否擴散至腦部。

    醫生為病童抽取腦背脊液,化驗癌細胞有否擴散至腦部。

    殘奧花劍三連冠得主余翠怡(左)到醫院覆診,巧遇隊長顧問醫生李志光, 即時祝賀團隊獲獎。

    殘奧花劍三連冠得主余翠怡(左)到醫院覆診,巧遇隊長顧問醫生李志光, 即時祝賀團隊獲獎。

頁首 分享到Facebook分享到Twitter分享到Google+分享到新浪微博

知明喜行慣 五字箴言鞏職安

九龍東醫院聯網職安健團隊

於2008/09年度,九龍東醫院聯網的工傷率是全醫管局最高的,100人中有8.64人因工受傷;不過,去年就變成工傷率最低的聯網,100人中有4.37人因工受傷。

與2008/09年比較,聯網內不同工傷個案數目亦有所下降,如體力處理操作的工傷意外下跌66%;針刺/體黏液接觸的意外下跌56%;滑倒/絆倒、撞傷或跌倒少了47%;工作間暴力下降了41%。

隊長九龍東醫院聯網人力資源總經理冼玉貞,分享了她在這五年間如何推行「知、明、喜、行、慣」的策略而令情況得到改善。她說:「首先,我們用不同渠道讓同事知道主要工傷意外的成因及相關數據,然後令他們明白透過訓練及適當的風險評估,便能減低或避免工傷意外,繼而令他們及其主管喜歡作出改變,如購買適當儀器及用具和舉辦實地訓練,之後在實行改善前,團隊與前線及督導人員一起編製有關較高危工作的清單內容,以方便前線同事跟隨,而督導同事亦可檢查他們是否已按清單內容進行改善,最後令所有同事養成習慣,時刻留意工作安全。」她認為;能大幅減低工傷率,全靠管理層、部門主管、督導人員及前線同事的努力,尤其特別感謝聯網總監雷操奭醫生在職安健事宜上,作出大力支持!

團隊相信,職業安全是所有同事需關顧的事,所以鼓勵不同部門、不同職級的同事一起參與,並針對性地在2010至2012年間,向聯網約3,600名護士和支援組別同事提供體力處理操作訓練,要求他們受訓重回工作崗位後,在主管的監察下把正確的工序實踐出來。團隊又協助各部門設立安全管理系統和專責委員會,制定政策和進行培訓,提醒同事時刻注意職安健問題;並於聯合醫院建立一支逾50人的聯繫隊伍,方便將重要的職安健訊息傳遞予更多前線同事。

團隊一直積極宣揚職安健訊息,工作深受外界肯定,於2012年團隊的「員工體力處理操作能力管理計劃」在「亞洲醫院管理會議」中獲頒「人力資源發展組大獎」殊榮;自2009年起至今,已有11名同事在職安局及勞工處舉辦的「全港傑出職安健員工嘉許計劃」奪獎,團隊成員已連續四屆勇奪金獎!醫院管理局

特別的儀器測試指定工作的潛藏危險。
特別的儀器測試指定工作的潛藏危險。

特別的儀器測試指定工作的潛藏危險。

體力處理操作的安全訓練。

體力處理操作的安全訓練。

團隊教導非緊急救護運送員進行伸展活動,減低他們搬運病人時可能出現的扭傷情況。

團隊教導非緊急救護運送員進行伸展活動,減低他們搬運病人時可能出現的扭傷情況。

不同海報提醒同事慎防意外發生。

不同海報提醒同事慎防意外發生。

團隊積極宣揚職安健,備受海內外嘉許。

團隊積極宣揚職安健,備受海內外嘉許。

頁首 分享到Facebook分享到Twitter分享到Google+分享到新浪微博

器官捐贈七天使 播重生種籽

器官移植聯絡團隊
醫管局總辦事處

當病房發現有瀕臨死亡個案,就是器官移植聯絡主任出動的時候,因為他們希望讓家屬們知道,可以讓已逝世的親人有個遺愛人間的機會。

隊員要24小時輪班,以接力跟進個案,遇到棘手難題,七位器官移植聯絡主任會聯手商討對策,因此,團隊間坦誠溝通和有默契非常重要,否則可能白白錯失救人的機會。今次獲獎,證明了他們把團隊精神發揮得淋漓盡致。

令團隊最難忘的,是一些「由No變Yes」的個案。曾有位中年男士因突然中風離世,原本家人已拒絕捐贈器官,但當他們引導其兒子與父親作最後道 別時,問他的兒子「父親是否好人?有沒有聽過器官捐贈?覺得爸爸會否想捐器官幫人?」兒子因在校內聽過捐器官,認為父親是好人,覺得好人要做好事,所以認為爸爸應該會捐贈器官,在旁的母親,聽到這番說話後,與家人再三商討,最後在兩小時內逆轉決定,把死者的器官「全捐」(即包括腎臟、 心臟、肺臟、肝臟、眼角膜、骨骼和皮膚)。

儘管有時候勸捐不成,他們仍會盡力協助家屬渡過喪親的心靈難關。東區尤德夫人那打素醫院的蔡松林說,曾經有位懷孕四個月的太太,因接受不了丈夫突然中風,萌生輕生念頭,當他交更予瑪麗醫院的古慧敏時,便特別清楚說明個案的來龍去脈,兩人再商討對策。翌日,古姑娘給那位太太安排了一張床在丈夫旁邊,讓她躺下,再利用儀器令昏迷的丈夫可以聽到BB的心跳,古姑娘則在旁,引導太太要好好活下去,把小孩養大。結果,雖然勸捐不成,卻成功令太太堅強活下去,救回兩條生命。

該隊召集人資深護師張淑雯說,「我們很開心今次獲獎,因可令更多人認識我們的工作,並非如外界般看得那麼單一和神秘呢!」醫院管理局

每次捐贈和受助家庭一聚,都會體驗施恩和感恩的快樂。
每次捐贈和受助家庭一聚,都會體驗施恩和感恩的快樂。

每次捐贈和受助家庭一聚,都會體驗施恩和感恩的快樂。

團隊透過不同的渠道,落力推廣器官捐贈的重要性。
團隊透過不同的渠道,落力推廣器官捐贈的重要性。

團隊透過不同的渠道,落力推廣器官捐贈的重要性。

隊員需24小時輪班,接力跟進個案,所以溝通是十分重要。

隊員需24小時輪班,接力跟進個案,所以溝通是十分重要。

捐贈家庭和受助家庭親手烘製逾萬件餅乾、曲奇,感謝前線同事無私的關懷。

捐贈家庭和受助家庭親手烘製逾萬件餅乾、曲奇,感謝前線同事無私的關懷。

頁首 分享到Facebook分享到Twitter分享到Google+分享到新浪微博

自研系統驗標本

瑪嘉烈醫院病理學部 「檢驗保標」團隊
瑪嘉烈醫院 (九龍西醫院聯網)

處理一個外科標本要將它切割取樣,再放入不同的樣本膠盒,經脫水、上蠟、切片和染片等多項工序,才能在顯微鏡下分析。無論哪個工序,核對膠盒和膠片上的編號都要十分小心,絕不能出錯,否則「驗錯嘢、斷錯症」,後果不堪設想。

瑪嘉烈醫院病理學部「檢驗保標」團隊自2010年起成功研發全新系統,確保處理標本過程準確,提升病人安全。該院病理學部主管、九龍西聯網 服務總監(病理學)兼隊長李錦昌醫生,按本港醫院的需要,親自撰寫程式,開發系統。

他說:「標本和切片就如樹幹和樹葉,我所設計的系統就是樹枝,透過二維條碼將複雜的過程串連起來。這系統主要針對由人手操作的外科組織及細胞學標本而設計。」

簡言之,當標本送到實驗室時,先獲發一個二維條碼標籤,在往後的程序中,不論是樣本膠盒或切片,都會有一個條碼與二維條碼相配合, 就算同事同時處理多個切片,只要在系統前「嘟一嘟」,就知道兩者是否吻合,比起過往用肉眼核對準確得多。

這個新系統的其他優點,是可按照所需,彈性地自動增加或刪除病人標本的取樣數目,而自定出條碼標籤,又容許批量操作,相較外國現行的 系統更具彈性;而消耗品在過程中均有紀錄,有利管理資源運用。系統又具有追蹤功能,能隨時隨地知道標本處理至哪個階段,有助流程管理及 日後準確地翻查紀錄。

李醫生說:「如果團隊沒有共同信念、互相配合,絕不可能在有限的資源和時間內完成整個複雜的系統。」

目前,除該院外,仁濟醫院、屯門醫院、博愛醫院、北區醫院和東區尤德夫人那打素醫院,均使用該系統,稍後將逐步推廣至全港公立醫院。」醫院管理局

每個標本進入化驗室,都會自動獲發一個二維條碼標籤。

每個標本進入化驗室,都會自動獲發一個二維條碼標籤。

標本進行不同工序前,如入樣本膠盒、切片和在顯微鏡下分析,同事都要「嘟一嘟」膠盒和切片,確保標本無誤,且與病人資料相符。
標本進行不同工序前,如入樣本膠盒、切片和在顯微鏡下分析,同事都要「嘟一嘟」膠盒和切片,確保標本無誤,且與病人資料相符。
標本進行不同工序前,如入樣本膠盒、切片和在顯微鏡下分析,同事都要「嘟一嘟」膠盒和切片,確保標本無誤,且與病人資料相符。

標本進行不同工序前,如入樣本膠盒、切片和在顯微鏡下分析,同事都要「嘟一嘟」膠盒和切片,確保標本無誤,且與病人資料相符。

(左起)80年代的蠟頭和90年代的手寫編碼,已被準確又清晰的二維條碼標籤所取代。

(左起)80年代的蠟頭和90年代的手寫編碼,已被準確又清晰的二維條碼標籤所取代。

頁首 分享到Facebook分享到Twitter分享到Google+分享到新浪微博

拓新法治脈管畸形

脈管病變綜合治療團隊
伊利沙伯醫院(九龍中醫院聯網)

脈管病變,一個曾被視為不知名的疾病,至近十年,才被人漸漸認識。這病屬先天性,可於任何年紀發病,估計全港約有百分之一人口患有此病。此病分為血管瘤和血管畸形,患者的身體會出現一大塊異常的藍紅色腫塊,雖沒有即時的生命危險,卻會嚴重影響他們的外觀和社交生活。

隊長伊利沙伯醫院外科部門主管鄧立超醫生稱,這些病人雖然不會有即時生命危險,但礙於畸形血管可形成巨大的腫塊,壓迫正常組織,如於面及眼部出現,會令患者面容扭曲、凸眼等,嚴重影響他們社交,甚至不能工作。若不小心擦破腫塊的皮,就會出現「噴血」或流血不止的情況。

團隊在2009年派出外科和放射科的醫生赴美取經,回港後,成立一站式脈管病變治療中心,由不同專科同事一起斷症、治療和跟進,可免卻病人需多次見不同的專科醫生。

團隊更引入嶄新的混合型手術,讓外科和放射科醫生一起進行切除及重建手術。過程是先由放射科以雙平面X光血管造影機準確找出畸形血管,然後注入生物膠水把其凝固,隨即由外科及眼科醫生進行手術,令病人無須分兩次進行手術。至今,團隊已成功處理20宗個案。

鄧立超醫生強調,由於血管畸形沒有固定形態,傳統手術難以準確把它定位及徹底切除,之前曾為頸部甲狀腺動靜脈畸形的病人進行手術,花了24小時,但現時團隊只需四至六小時,就可以切除畸形血管,病人失血的情況亦大有改善。

「我們希望可令病患重拾自信,不用再受社會的歧視眼光,日後則會加強公眾教育,讓更多人認識此病,懂得於發病初期求診。」他補充。醫院管理局

團隊首創將雙平面X光血管造影機置於手術室內,更能即時準確將畸形血管切除。

團隊首創將雙平面X光血管造影機置於手術室內,更能即時準確將畸形血管切除。

放射科醫生先以生物膠水將畸形血管凝固。

放射科醫生先以生物膠水將畸形血管凝固。

然後,外科及眼科醫生能在病人極少失血的狀況下,準確「落刀」,將血管畸形徹底切除。

然後,外科及眼科醫生能在病人極少失血的狀況下,準確「落刀」,將血管畸形徹底切除。

治療前與治療後對比。

治療前與治療後對比。

頁首 分享到Facebook分享到Twitter分享到Google+分享到新浪微博

呼出正能量 伴走復康路

為您打氣 伴您同途 團隊
大口環根德公爵夫人兒童醫院 (港島西醫院聯網)

前往大口環根德公爵夫人兒童醫院,總會經過一段迂迴曲折的路;正如這裡有一群須要依賴呼吸機維生的孩子,他們的路一開始並不好走,慶幸,背後有群醫護人16年來盡心盡力照料他們,讓他們在呼吸機旁同樣活得精彩。

該院自1997年起,成立了一支有醫生、護士、 物理治療師、職業治療師、言語治療師、社工和臨床心理學家的跨專業團隊等,治療一些需依賴呼吸機維生的孩子,至今治療50多名病人。團隊成立之初,只由兩、三位同事兼任,現已逐步 發展成有規模的團隊,努力協助病童們不因一部呼吸機而影響正常的生活。

隊長兒科顧問醫生李素輪醫生稱:「團隊專注復康服務,致力協助一些病情穩定的病童重返正常生活,同時教導家∫人照顧病童起居飲食的技巧, 而同事亦定時跟進個案,幫助一些身體機能逐漸退化的病童得到適時適切的治療。」為了讓長期住院的病童如常生活,院方不時安排生日會、小丑醫生、義工探訪等活動。

李醫生說: 「今次獲獎令團隊感到很鼓舞,也可讓更多人知道這群病童的存在,有助他們獲取多點醫療以外的社會資源。」她感謝同事兼備熱忱與效率,無分彼此,匯聚知識,集思立新。

她補充,病童療程漫長,同事與每位病童都建立了非常深厚的友誼,拖著他們的手,走過出生、成長至離世的人生歲月,為他們沿途打氣。他們樂見病童們縱處身彎路上,仍努力地一呼一吸,頑強不屈。醫院管理局

團隊為病童提供各項訓練,希望他們有天能重返社會。

團隊為病童提供各項訓練,希望他們有天能重返社會。

物理治療師教導照料者如何為病童清理氣道。

物理治療師教導照料者如何為病童清理氣道。

病童的病情不一,團隊需花心思去配合各人的康復進度。職業治療師早前就自製了一架手推車給兩歲的Jayden學走路。

病童的病情不一,團隊需花心思去配合各人的康復進度。職業治療師早前就自製了一架手推車給兩歲的Jayden學走路。

團隊安排不同活動,改善病童的生活質素。

團隊安排不同活動,改善病童的生活質素。

頁首 分享到Facebook分享到Twitter分享到Google+分享到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