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衣大學問
醫管局平均每日處理約15萬公斤被服,相等於10輛雙層巴士的重量,洗衣規模屬全港數一數二。目前醫管局的洗衣服務分別由轄下八間洗衣房(包括即將於9月尾停止運作的柴灣洗衣房)、兩間懲教署管理的洗衣工場,以及外判洗衣公司提供。醫管局的洗衣服務多年來經歷多次改革,背後有著鮮為人知的學問。
高標準洗衣 分毫不差
被服處理工序分為「分類、洗滌、乾衣、整熨及摺疊、分發」五大步驟,步步一絲不苟。場內主要分為污衣區、潔衣區兩大區域,兩區氣流分隔,並堅守單向流程原則,以免乾淨被服受污染。洗衣過程採用高溫殺菌洗滌公式,以75°C清洗最少五分鐘,或加入化學清潔劑以65°C清洗最少十分鐘,乾淨被服濕度不可多於6%(見上圖),最後過水步驟的酸鹼值亦要維持在5.5至7.0之間,貼近人體皮膚數值。洗衣房每月接受嚴格監控,確保被服及洗衣品質優良。
歐洲考察團 精益求精
隨著科技發展,醫管局曾於2019年派同事到歐洲了解最新的自動化洗衣系統及機器人技術。目前,多間醫管局洗衣房已採用嶄新科技,包括引入RFID技術,由系統自動分類及點算各款衣物數量,大幅減輕員工工作量。
在囚人士藉洗衣裝備自己
懲教署多年來一直為醫管局提供洗衣服務,目前壁屋監獄洗衣工場及白沙灣懲教所洗衣工場的洗衣量佔整體約一成,兩間工場更已取得國際認可的ISO 9001品質管理系統認證,服務品質可靠。懲教署自2009年起為成年囚犯提供洗衣工場助理證書課程,學員完成60小時課程並通過考試後,便可獲簽發證書。課程有助在囚人士裝備自己,以便日後重新投入社會。貼心改良被服設計
早年醫院制服以100%純棉製成,需人手逐件夾熨,既費時又費力。隨著柴灣洗衣房引入隧道式乾衣系統,為配合快速吹熨流程,團隊遂與港島東醫院聯網合作設計新工作服,改用混紡布料,更易吹乾及更耐用,並採用顏色衣領,方便一眼識別衣物尺寸。這套設計成為現今職員工作服的藍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