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返回頂部

急症室醫生養寵物「以毒攻毒」

紅尾蚺「花生」被漁護署充公,交到香港兩棲及爬蟲協會,由黃凱峯醫生六年前領養。 金庸筆下的西毒歐陽鋒,身邊常年帶著一條毒蛇,他從蛇身上獲得靈感,自創靈蛇拳與靈蛇杖法。北大嶼山醫院急症室顧問醫生黃凱峯對爬蟲類動物同感興趣,飼養了包括一條名為「花生」的紅尾蚺,以及有毒的希拉毒蜥。黃醫生雖不會武功,但他利用自己的知識幫助被蛇咬的市民,在晚間行山尋找毒蛇。

自上幼稚園前父母送他人生第一隻烏龜,黃醫生一直與爬蟲類形影不離,他現在一共養了一條蟒蛇、20隻蜥蜴包括希拉毒蜥、60隻烏龜及四隻鸚鵡。小時候他看紀錄片《生命之源》認識希拉毒蜥這種受保護動物,至今已養了幾代。

黃醫生特地租下一個農場飼養動物。<br> 1. 酋長鳳頭鸚鵡 / 2. 亞達伯拉象龜 / 3. 希拉毒蜥 / 4. 盾臂陸龜 「飼養爬蟲類動物需要了解牠們的生態和習性,例如有些動物自外地輸入,溫度變化會對牠們的健康構成影響。」黃醫生坦言,不時會被自己所養的動物咬傷,他試過被希拉毒蜥咬傷手臂,登時紅腫疼痛,幸好一日後經已痊癒。

助海關人員「緝兇」

黃醫生笑言不是對飼養有毒動物「情有毒鍾」,而是對研究有毒動物咬人深感興趣,更會相約對蛇有認識的朋友,下班後一起到醫院附近行山,尋找不同品種的本地毒蛇。「很多市民行山時被毒蛇咬傷,或者被寵物蛇咬傷,我在這方面的知識和經驗有助加快治理病人。」

有一次,一名海關人員在檢查包裹時,被包裹內的毒蛇咬傷。漁農自然護理署(漁護署)職員初時以為是東南亞的毒蛇,但黃醫生看過相片後,發現是來自非洲的毒蛇,毒性非常強,及時為海關人員提供正確治療。

北大嶼山醫院位處熱門行山地點附近,不時接收被蛇咬傷而到急症室的求診者。以前醫生都需要請教蛇類專家,以確定蛇是否有毒,至近10年,隨著他對蛇的認識加深,可自行處理個案。他又會將本地個案刊登在外國期刊,幫助其他醫護人員了解蛇的毒性。

飼養寵物有助黃醫生減壓,他更在牠們身上悟出做人道理:「雀鳥面對風雨來襲,只管昂首面對,牠教會我面對挑戰時不要逃避。」烏龜總有自己的節奏,對諸事處之泰然,「做人也是一樣,面對壓力要學會放鬆。」

養過眾多動物,黃醫生最喜歡烏龜,認為牠們善良且有韌力,他手中的是蛇頸龜。

畀蛇咬到點算好?

萬一被蛇咬,黃醫生建議可擠出受傷位置的血液,用清水清洗傷口,切忌用口吮出毒液,也不要奔跑,令蛇毒加快擴散至血液循環系統甚或神經系統。他說,市民應保持冷靜,立即為蛇拍照,並盡快到就近急症室求診,方便醫護人員認出蛇的品種,以提供血清。

訪問短片
{{ item[lang + '_titl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