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症室醫生養寵物「以毒攻毒」

自上幼稚園前父母送他人生第一隻烏龜,黃醫生一直與爬蟲類形影不離,他現在一共養了一條蟒蛇、20隻蜥蜴包括希拉毒蜥、60隻烏龜及四隻鸚鵡。小時候他看紀錄片《生命之源》認識希拉毒蜥這種受保護動物,至今已養了幾代。

助海關人員「緝兇」
黃醫生笑言不是對飼養有毒動物「情有毒鍾」,而是對研究有毒動物咬人深感興趣,更會相約對蛇有認識的朋友,下班後一起到醫院附近行山,尋找不同品種的本地毒蛇。「很多市民行山時被毒蛇咬傷,或者被寵物蛇咬傷,我在這方面的知識和經驗有助加快治理病人。」有一次,一名海關人員在檢查包裹時,被包裹內的毒蛇咬傷。漁農自然護理署(漁護署)職員初時以為是東南亞的毒蛇,但黃醫生看過相片後,發現是來自非洲的毒蛇,毒性非常強,及時為海關人員提供正確治療。
北大嶼山醫院位處熱門行山地點附近,不時接收被蛇咬傷而到急症室的求診者。以前醫生都需要請教蛇類專家,以確定蛇是否有毒,至近10年,隨著他對蛇的認識加深,可自行處理個案。他又會將本地個案刊登在外國期刊,幫助其他醫護人員了解蛇的毒性。
飼養寵物有助黃醫生減壓,他更在牠們身上悟出做人道理:「雀鳥面對風雨來襲,只管昂首面對,牠教會我面對挑戰時不要逃避。」烏龜總有自己的節奏,對諸事處之泰然,「做人也是一樣,面對壓力要學會放鬆。」

畀蛇咬到點算好?
萬一被蛇咬,黃醫生建議可擠出受傷位置的血液,用清水清洗傷口,切忌用口吮出毒液,也不要奔跑,令蛇毒加快擴散至血液循環系統甚或神經系統。他說,市民應保持冷靜,立即為蛇拍照,並盡快到就近急症室求診,方便醫護人員認出蛇的品種,以提供血清。訪問短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