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返回頂部

高達夢成真 人機合一救病人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院長趙偉仁教授今年初獲委任為醫院管理局(醫管局)大會成員,他早於1994年加入醫管局,曾於基督教聯合醫院(聯合醫院)和威爾斯親王醫院(威院)工作。趙教授是內鏡機械人手術的先驅,曾開創多項手術紀錄,包括2004年在本港進行首個內鏡黏膜下剝離術,以及2009年率先在威院進行機械人微創食道切除手術等。

趙教授自小沉迷科幻小說,尤其愛看《星空奇遇記》,日本動畫《機動戰士高達》的主角阿寶是他的偶像,辦公室更放著兩個高達模型。趙教授微笑說:「我深信任何天馬行空的想像都能成真,我兒時夢想是駕駛高達,現在夢想成真了,我可以『人機合一』控制機械臂做手術幫病人。」加入醫管局大會後,他第一時間邀請其他大會成員到醫療機械人創新技術中心參觀最新醫學研究,希望將創新的醫療儀器和機械人技術「落地」,由科研成果轉化到臨床應用。

「我相信科研的最終目標是臨床應用,惠及病人。」他回憶起20年前有位年輕女病人患食道癌,雖然手術成功,但傳統開腹手術令病人留下數十厘米長的傷口。「這個病例啟發我推動醫療創科,致力研究微創技術及機械人手術系統,持續提升手術精準度、縮小傷口範圍、減低病人的痛楚及術後併發症。」

趙教授(中)在聯合醫院和威院工作期間,兩度獲得醫管局傑出團隊獎。

以科研與教學迎戰的絕地武士

作為醫學院院長,趙教授期望未來與醫管局在科研教學緊密合作。「教授就像《星球大戰》中的絕地武士,水平高但數量少,我們需要和醫院裡各大部門的醫生攜手合作,培訓下一代,把技術和經驗傳承下去,集合一班值得信賴的夥伴。」隨著病人數量不斷增加,他形容公立醫療服務如同「打仗」,希望自己在前線的觀察有助制定出切實可行的應對措施,例如透過人工智能及無創技術來協助分流病人,減輕人手壓力。

醫院工作高壓,除了科幻世界,畫國畫也是趙教授心靈的避風港。他從小受母親熏陶熱愛繪畫,14歲起便隨嶺南派趙少昂大師學習丹青。嶺南派倡議「折衷中外、融匯古今」,保持開放態度創作,這種藝術理念也深深影響趙教授的工作,在研發醫療機械人時,常常跨部門、跨學科地廣納見解。「畫畫助我心靈排毒,不僅是醫護人員,每個人都應擁有自己的『小宇宙』,一個讓人暫時停下來、靜心思考的空間。不論是半天或一兩個小時,都要好好照顧自己,再繼續前行。」

趙偉仁教授 小檔案

  •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院長
  • 醫療機械人創新技術中心主任
  • 人生格言:只要勇於想像,萬事皆可成真
趙教授鍾情繪畫花鳥,曾以機械臂控制毛筆,畫出栩栩如生的水墨螳螂國畫(右圖)。
機械臂畫畫
{{ item[lang + '_titl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