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久彌新的愛 大口環兒童醫院給病童一個家
大口環根德公爵夫人兒童醫院(根德醫院)由香港弱能兒童護助會於1956年成立,坐落於港島南區一隅,為患有骨科疾病、脊柱側彎的兒童提供治療。昔日病童在草地盪鞦韆、打籃球的場景,隨時代變遷已不復見。然而,多年來醫患建立親如家人的關係仍延續至今。「從最初的小型convalescent home(療養院),發展至現代化醫院,根德醫院始終保持著『home(家)』的特質。」前護理總經理黃麗清說。
楊芝芝因患顎裂—先天性脫位症候群,1984年8歲起在根德醫院接受治療,對護士的關愛記憶猶新,「許多護士知道我無家人探望,便擔當起家人的角色,會煲湯、買零食給我,又會為我慶祝生日、準備禮物。護士與我無血緣關係,卻關懷備至,讓我感受到家的溫暖。」
芝芝在根德醫院接受多次矯正骨骼手術,包括手腳、脊骨和頸部。隨著年齡增長,她的病情穩定下來,如今有安穩的工作,能獨立自主生活。「醫護人員一直給我支持和鼓勵,使我捱過艱難時刻,不會因罕見病而放棄人生,堅強地活下去。我永遠不會忘記這間充滿人情味的醫院,這裡遇到的人和事,永遠留在我的記憶中。」
芝芝難忘黃姑娘親切的笑容,「每次入手術室,她都會叫我不用怕。」黃姑娘於1979年入職,幫助不少病童使用復康治療工具,例如配戴頭及腰椎外固定牽引器、術後睡「飛機床」及穿上石膏模等,過程漫長,教她難忘的是病童對抗頑疾的生命力。「我們會跟他們聊天、說故事、玩遊戲,希望為他們帶來動力,暫時忘卻痛楚。」黃姑娘形容醫院像個大家庭,不僅照顧病童健康,關心他們在醫院學校的學習,還會安排節目讓他們享受節日的歡樂。
黃姑娘見證醫院發展的黃金歲月。她憶述醫院的脊椎手術在70年代享負國際盛名,來自美國、歐洲的醫生也慕名而來跟師受訓。其後脊椎結核病和小兒麻痺症減少,引發的脊柱及四肢變形病例下降,醫院因而拓展更多專科領域。根德醫院在1987年設立兒童康復研究中心,由跨專業團隊向腦神經科及需要呼吸機輔助的病童提供綜合治療。
該院資深物理治療師許志菊(Connie)加入該院34年,她稱1990年代末,醫院為肌肉萎縮症或其他肌肉病患者提供專門治療,「透過物理治療和復康運動,幫助依賴呼吸機的病人維持身體機能。兒科團隊同時著手進行神經肌肉疾病的相關研究和檢測,做到早期診斷和及時介入。」她稱,科技日新月異,人工智能技術可為病人提供更多元化復康治療,期望醫院繼續與時俱進。
楊芝芝因患顎裂—先天性脫位症候群,1984年8歲起在根德醫院接受治療,對護士的關愛記憶猶新,「許多護士知道我無家人探望,便擔當起家人的角色,會煲湯、買零食給我,又會為我慶祝生日、準備禮物。護士與我無血緣關係,卻關懷備至,讓我感受到家的溫暖。」
芝芝在根德醫院接受多次矯正骨骼手術,包括手腳、脊骨和頸部。隨著年齡增長,她的病情穩定下來,如今有安穩的工作,能獨立自主生活。「醫護人員一直給我支持和鼓勵,使我捱過艱難時刻,不會因罕見病而放棄人生,堅強地活下去。我永遠不會忘記這間充滿人情味的醫院,這裡遇到的人和事,永遠留在我的記憶中。」
芝芝難忘黃姑娘親切的笑容,「每次入手術室,她都會叫我不用怕。」黃姑娘於1979年入職,幫助不少病童使用復康治療工具,例如配戴頭及腰椎外固定牽引器、術後睡「飛機床」及穿上石膏模等,過程漫長,教她難忘的是病童對抗頑疾的生命力。「我們會跟他們聊天、說故事、玩遊戲,希望為他們帶來動力,暫時忘卻痛楚。」黃姑娘形容醫院像個大家庭,不僅照顧病童健康,關心他們在醫院學校的學習,還會安排節目讓他們享受節日的歡樂。
黃姑娘見證醫院發展的黃金歲月。她憶述醫院的脊椎手術在70年代享負國際盛名,來自美國、歐洲的醫生也慕名而來跟師受訓。其後脊椎結核病和小兒麻痺症減少,引發的脊柱及四肢變形病例下降,醫院因而拓展更多專科領域。根德醫院在1987年設立兒童康復研究中心,由跨專業團隊向腦神經科及需要呼吸機輔助的病童提供綜合治療。
該院資深物理治療師許志菊(Connie)加入該院34年,她稱1990年代末,醫院為肌肉萎縮症或其他肌肉病患者提供專門治療,「透過物理治療和復康運動,幫助依賴呼吸機的病人維持身體機能。兒科團隊同時著手進行神經肌肉疾病的相關研究和檢測,做到早期診斷和及時介入。」她稱,科技日新月異,人工智能技術可為病人提供更多元化復康治療,期望醫院繼續與時俱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