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逆風飛翔 威爾斯親王醫院越戰越勇

「我在威院換過兩次腎,現時每隔一段時間就需要回去覆診,加上我的兩個孩子都在這裡出生,感覺威院就像是我的第二個娘家。」1985年,年僅23歲的伍妙敏確診末期腎衰竭,急需換腎續命,幸得二妹捐腎,她在剛啟用一年的威院接受換腎手術,重獲新生。她指威院是教學醫院,既年輕又充滿活力,「除了病人得到救治,醫護也同時在學習、成長,病房氣氛熱鬧活潑,激勵了我對治療的信心。」

中央護理部高級護理主任廖日和(和哥)於1988年加入威院護校,畢業後加入外科。和哥謙稱日常工作平淡,事實是他曾親歷不少大事——2003年沙士是香港人的集體回憶,也是威院前線忘不了的過去。

2018年,和哥調任至中央護理部。那年,一架雙層巴士於大埔公路翻側,造成19人死亡,威院接收大量傷者。「當日我趕到急症室看看有甚麼可以幫忙,發現不同專科的同事同樣趕到醫院,有些同事甚至是下班後看到新聞回來幫手,那一幕特別深刻、感動。」
威院副醫院行政總監張漢明醫生1996年加入兒科,最難忘雙非嬰兒潮的挑戰,不少內地孕婦到醫院緊急生產。「當時每天有20、30個本地和內地產婦待產,醫護不停穿梭新生兒部和產房。有些孕婦到埗前沒有做過產檢,增加了分娩風險和難度。我記得那時工作壓力很大,但在團隊互相支撐下,又成功跨越一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