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返回頂部

由急症到日間醫療 晝夜不分的看顧

灣仔區內有兩間醫院植根久遠,兩者起源截然不同,卻因時代發展環扣起來,合作無間為港島東居民服務,他們就是律敦治醫院和鄧肇堅醫院。

1940年代肺結核病肆虐本港,慈善家J.H.律敦治太平紳士於1949年慷慨捐贈大筆善款予香港防癆會(1980年後名為「香港防癆心臟及胸病協會」),將前皇家海軍醫院之舊址,修葺為律敦治療養院,專責治理肺結核病。隨著肺癆患者人數下降,療養院因應社會需要於1991年重建為律敦治醫院。至於毗鄰律敦治醫院的鄧肇堅醫院於1969年建成,獲慈善家鄧肇堅爵士捐助並以其命名,在東區尤德夫人那打素醫院1993年啟用之前,一直擔當東區最重要的急症醫院。為進一步提升服務效率,兩院合併,急症室及部分專科門診於2002年轉移至律敦治醫院;鄧肇堅醫院則發展為社區日間醫療中心,讓部分醫療服務和社會服務集中在同一地點。

律敦治及鄧肇堅醫院急症室資深護師李志豪入行近40年,他憶述早年的鄧肇堅醫院急症室規模小,是考驗能力的木人巷。「我們負責接收東區的嚴重事故,然而院內專科有限,所以急症室同事要做額外程序替病人穩定病情,再安排轉院。例如病人出現氣胸,大型醫院會有專科醫生到場做胸腔引流,但在鄧肇堅醫院,我們要在急症室先行插上胸管再轉院,極具挑戰。」

李志豪指急症室的繁忙節奏有助鍛煉工作能力,培養出同事之間的默契。 在急症室工作的悠悠歲月,李志豪處理過多宗嚴重事故。1992年除夕夜的蘭桂坊人踩人慘劇21人死、1993年北角籠𨋢急墜意外12名工人身亡、2012年南丫島海難造成39人死亡……「難忘的還有2005年韓農在灣仔區反世貿騷亂,那晚急症室總動員,送院的傷者大多需要縫合傷口。深夜裡,醫護人員冒著危險回到急症室值勤,上至院長、下至工友,無分彼此。」

律敦治及鄧肇堅醫院副醫院行政總監梁彥欣醫生畢業後就在內科及老人科部門工作,30多年來見證醫院與時並進。「由一開始服務集中在胸肺科,逐步增設內科及老人科、外科、矯形及創傷外科、深切治療部等。現在病人平均年齡不斷上升,個案也越趨複雜,因此需要集合不同團隊訂立個人化的治療方案。隨著醫療服務需求上升,我希望醫院將來可以持續發展不同類別的服務,以造福更多市民。」

內科及老人科副顧問醫生王自強是梁醫生多年戰友,他特別珍惜醫院和社區一起成長的情誼。「我的病人由中年覆診到老年,後來連子女也在老人科日間醫院求診,對醫院充滿歸屬感。」他續說,律敦治醫院是護老先驅,護訊鈴服務概念正正始於律敦治醫院社區老人評估小組,加強支援高入院風險的長者及慢性疾病患者。「隨著時代發展,律敦治和鄧肇堅醫院有更加清晰的服務範疇,不變的是照顧病人的初心,我深信病人對我們的信賴會一直延續下去。」

(左起)梁彥欣醫生和王自強醫生站在律敦治療養院舊址細說當年,該位置已改建為復康花園。
{{ item[lang + '_titl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