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返回頂部

醫院追星族 天台探索星空

莫毅成醫生的攝影作品《在石澳初升的夏季銀河》。 「觀星其實毋須用高科技器材,最重要是你願意走出門,抬起頭細心觀察,便可收獲一片美麗星空。」年初六晚,瑪嘉烈醫院J座天台聚集了一班「追星族」,由該院內科及老人科顧問醫生莫毅成指導20多名九龍西醫院聯網同事用智能望遠鏡觀星,逐個介紹他的「老朋友」:「最閃亮的是大犬座的天狼星;旁邊三顆星連成一線,是否很像腰帶?這就是大家很熟悉的獵戶座。」

莫毅成醫生分享觀星知識,教大家分辨七姊妹星團、獵戶座大星雲等。 一班同事相聚,源自莫醫生於員工論壇上分享他的多年「追星」經歷,之後更組成員工星空探索小組,吸引近百人加入。院方破例於天台舉辦觀星夜,數名資深觀星同事借出集合望遠鏡、相機及追星儀於一身的智能器材,帶領新手同事觀賞和拍攝星空,並分享各種觀星知識和技巧。

莫醫生解釋,觀星講求「天時、地利、人和」,只要夜空無雲、無明亮月光,在空間廣闊、低光害的市區位置也能清楚看星和拍攝星空,「『人和』自然是和三五知己一起觀星,互相分享探索星空的樂趣。」他最喜歡「路邊天文」:「在公園、路邊設好望遠鏡,遇到好奇的途人便教他們如何觀星,曾有婆婆第一次用望遠鏡看到土星環,非常雀躍。觀星的滿足感來自與他人分享,因此我十分歡迎更多同事參加觀星小組。」

參加者以電子星圖定位,追蹤星體位置。 瑪嘉烈醫院電氣技術員Mars中學開始參加天文學會,但工作後便放下觀星愛好,參加今次觀星夜後才發現如今有各種先進器材,拉近與星空的距離,令他重拾對天文的興趣。北大嶼山醫院病人服務助理Flora從沒想過可以在醫院觀星,「以前一直認為觀星門檻很高,想不到用簡單器材便可拍到星空照片,與同事一起觀星氣氛很好,很期待下一次觀星團。」

觀星當日天氣晴朗,更出現「木星合月」天象,讓參加者留下珍貴合照。

觀星小知識

地點:空曠廣闊、光污染程度較低的天台、公園、沙灘均可觀星,郊外則建議西貢北潭涌、清水灣大坳門及萬宜水庫等。

器材:最基礎是以一雙明亮眼睛觀星,亦可以準備一個雙筒望遠鏡及用手機下載即時電子星圖,進階一點可帶備智能望遠鏡。

時節:不同季節能看到不同星座,如組成「冬季大三角」的大犬座、小犬座及獵戶座;3至5月則可看到組成「春季大鑽石」的獵犬座、獅子座、室女座和牧夫座。

{{ item[lang + '_titl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