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返回頂部

伊院60年

神秘的電話房

伊院電話房內設有三部專用直線電話,可直接接通機場、消防處和保安局。電話房主管謝建明(阿明)(圖)解釋,在醫管局未成立重大事故控制中心以前,伊院電話房接線生擔當著收發事故訊息及通知其他醫院的重任,「例如一旦有飛機事故,機場控制塔便會立即用直線電話聯絡我們,然後由我們通知本院及其他醫管局急症醫院預備救援。」

阿明1995年加入伊院,翌年便見證嘉利大廈五級大火,「當時尚未接獲消防處通知,我們已在醫院看見遠處冒起黑煙,於是立即通知相關醫護同事,連放假的同事也被召回來候命,當天的電話聲未曾間斷。」從前的接線生使用俗稱「貓仔」的傳呼機聯絡同事,如今科技進步,傳呼機已由電腦系統所代替。阿明認為接線生的崗位十分重要:「醫院救人分秒必爭,我們是主要的溝通橋樑,醫護是英雄,但英雄背後也需要人鋪橋搭路,加快救援過程,共同為病人出一分力。」

昔日電話房以「貓仔」為聯絡工具,醫生每日交接「貓仔」,與電話房同事建立深厚交情。

見證九龍變遷

50年代,港府批准在京士柏興建新醫院,當時曾暫名為新九龍醫院,最後以時任英女皇伊利沙伯二世命名為伊利沙伯醫院,人們常稱作「女皇醫院」。該院日後將遷往位於啟德發展區的新急症醫院,提供2,400張病床,展開新篇章。

舊日足跡

紅白格仔廣場

伊院D座手術室大樓的前身原本是空地,地面鋪上紅白階磚,稱之為「紅白格仔廣場」。如今廣場已不復見,取而代之是有蓋行人路及手術室大樓。

伊院動物屋

伊院動物屋是位於主座大樓背面的圓柱形建築物,開院時已運作,當時屋內飼養了各種動物,包括羊、白老鼠、白兔、葵鼠等,為化驗室提供不同的試劑,並為當時的市政事務署在街邊老鼠箱所收集的老鼠,進行鼠疫檢驗。隨著市場供應的化驗試劑漸見普遍,動物屋毋須再飼養動物進行化驗,正式完成其歷史使命。

社區健康嘉年華

伊院早前舉行60周年「社區健康嘉年華」,設有20多個遊戲攤位與市民互動,其中最受歡迎為「小小醫護工作坊」,一班小朋友穿上迷你醫生護士制服,親身體驗醫護洗傷口、縫針等日常工作。
{{ item[lang + '_titl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