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魔法伊院」無懼時代挑戰


最忙產房 一晚接生17寶寶
曾小玲在1988年加入伊院婦產科,當年尚未有獨立產房,一間產房設三張產床,孕婦哭喊聲此起彼落,那年代正值分娩高峰期。「80、90年代有不少越南船民來港,他們重視生育,而伊院產科向來受歡迎,一年達一萬個嬰兒出生,曾試過一晚接生了17個寶寶,這邊剛除下手套便去鄰床繼續接生。」直至2000年代,伊院擴建並設立新產房,增設獨立房間,亦率先引入丈夫陪產、香薰止痛等,但曾姑娘面對另一個挑戰:雙非潮。「有段時間很多內地孕婦來港生孩子,我們與急症室同事經常要緊急處理未有預約的個案,亦訓練我們遇事處變不驚。」

車隊有愛 珍惜病人相處時光
伊院是最早一批醫院設立非緊急救護運送服務(NEATS),二級病人服務助理許志輝(輝哥)(下圖)1994年剛加入不久便受命調至控制中心參與制訂NEATS的運作流程,他形容初時車上只得一張床、一樽氧氣,以及短尾板升降台。在NEATS改進服務,並引入抬樓機、長尾板升降台等設備之前,許多時靠人手推病人上車,容易導致勞損。輝哥說,NEATS經常接載病人,容易建立深厚交情,他初入行時接載過一位患肌肉萎縮症的年輕男病人兩三年,該病人離世後,其家人專程來找他,「一邊哭一邊跟我握手,感謝我們多年來照顧那位病人,這些經歷驅使我更用心服務病人,盡力回應他們的需要。有時幫到病人,跟我們說一聲謝謝,那份滿足感就像醫生治好病人一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