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歷生死考驗 迎難而上的瑪嘉烈醫院

難忘大火悲劇
1980至90年代,因應鄰近新市鎮急速發展及工廠聚集,瑪嘉烈醫院經常接收西九龍至新界南的突發意外傷者。九龍西醫院聯網前護理總經理蔡沛華對馬可皮革廠爆炸事故釀成14死10傷印象難忘:「每次經過燒傷科病房也會嗅到一陣『燒肉味』,看到傷者洗傷口時痛不欲生,心情也很難受。」蔡沛華自80年代畢業後在瑪嘉烈急症室工作,儘管經歷無數突發考驗,仍為生死分離動容,「美孚新邨大火那次,我們把急症室的手術室改為臨時太平間,讓家屬好好道別;有小朋友搶救不治,家長要求留下一個玩偶陪孩子長眠,此情此景不禁想起自己的孩子,大家也眼濕濕。悲劇亦加速了急症科服務改革,尤其是院前嚴重創傷分流服務,由不同醫院接收傷者,加快救治。」
沙士歷最艱難抉擇
2003年爆發的沙士,是一場席捲全港的考驗。如今為醫管局傳染病中心醫務總監的曾德賢醫生,當年才剛完成傳染病科專科培訓,「以往接觸的多是熱帶傳染病,沒想過出現如此大規模的社區爆發,令大家措手不及。」瑪嘉烈醫院被指定作為沙士醫院,治理全港三分一以上的沙士病人,「但不夠一星期,深切治療部(ICU)已超負荷,有同事努力搶救病人,亦有同事確診變成被搶救那位,大家承受著巨大心理壓力,但仍要緊守崗位。」
瑪嘉烈醫院副行政總監(臨床服務)兼顧問醫生(外科)黎德榮醫生形容,醫院人情味濃厚,團隊願意創新,種種考驗給予醫院成長的機會:「我們早在70年代後期已引入整形外科手術服務,亦是本港首間醫院進行活體無血緣關係腎臟移植手術,而且較早發展微創手術,例如疝氣手術。醫護人員往往會遇到不同的挑戰,因此要積極培訓下一代醫護人員,迎難而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