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返回頂部

憑雙手扭出快樂自信

「從沒想過扭氣球會讓人這麼快樂,我把氣球送給鄰居、教友、老人院的公公婆婆,他們都很開心,甚至試過在街上有對母女說要跟我的氣球拍照!」復元人士Shirley入住葵涌醫院期間,每天到病人資源及交誼中心(交誼中心)學習扭氣球。出院後對扭氣球的熱情不減,看YouTube自學更高技巧,別人一聲聲讚美讓她重拾自信。

Shirley甚至教姐姐扭氣球,與家人關係得以改善。「氣球可以將快樂傳開去,也可減壓,家人會把製成品送給鄰居,我也會扭氣球予相熟的醫護人員,他們還給我取了『扭氣球的女孩』這個外號。」

復元人士Shirley感激寶珠姑娘教會她扭氣球,訪問當日親手送上一束氣球花。 精神科登記護士陳月恒(寶珠姑娘)是Shirley的「師傅」,她和同事在年初成立由義工及復元人士組成的「葵涌復元球隊」。她希望復元人士能用雙手創造快樂,並藉此學習平衡情緒和處理壓力。

交誼中心之前因疫情暫停開放,現時每月都會舉辦扭氣球活動,邀請住院病人製作組件,與義工裝嵌完成後,作品放在交誼中心供院友、家屬和職員「打卡」,更為病人提供即影即有影相服務。

扭氣球活動主題會隨節日和季節而定。 「早前的櫻花樹氣球佈置需要200粒花蕾,全都是由住院病人扭出來。病人可因應自己的能力參與,見到他們看著製成品的那種喜悅,我們也覺得很有成功感。」AaronJam都是義工隊成員,有七至九年扭氣球經驗,二人謙稱不是教人,而是互相交流,無論義工或病人,多了機會練習,進步自然快。

寶珠姑娘表示,扭氣球除了幫助手眼協調,訓練小肌肉外,亦可學到做人道理。「扭氣球如做人,不能打滿氣,要留少許空間,才可收放自如。壓力過大,氣球就會爆。」

她的最終目標是傷健共融,「我們希望透過活動增加義工對精神病人的認識,消除對精神病的誤解。院友出院後,也可以參加我們的義工隊,與其他義工互相交流,真正融入社區。」

寶珠姑娘(中)與Jam(左)和Aaron(右)學扭氣球時認識,邀請他們加入義工隊。
{{ item[lang + '_titl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