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返回頂部

器官捐贈冷知識

1. 器官捐贈聯絡主任除攜帶器官捐贈同意書、哀傷輔導手冊、殮葬單張外,他們的公事包可能還有甚麼?

抽血樽
在病人家屬同意捐贈器官後,器官捐贈聯絡主任會安排病人抽取血液樣本,與受贈者的血液作組織配對,以減低他們日後出現排斥的風險。

冷帽
部分捐贈者因中風須剃頭接受頭顱骨切除手術。當病人離世後,器官捐贈聯絡主任會用冷帽為病人整理儀容,讓家人作最後道別。冷帽由心臟移植受惠者親手編織,送給器官捐贈者以表心意。

2. 捐贈器官會否令遺體受損? 器官捐贈與遺體捐贈是否只可二擇其一?

由於身體有胸腔的骨骼支撐,取出器官後,遺體也不會出現凹陷。手術後,醫生會為捐贈者妥善縫合傷口,外觀與一般遺體無異,家人仍可捐出遺體作為教學及研究用途。

3. 不少電影或劇集都描述角色在接受器官移植後,出現了與捐贈者相似的習慣,是否真有其事?

不少受贈者進行器官移植後,均出現與往常不同的生活習慣和口味,例如突然愛上甜食。暫時未有確實證據證明器官有儲存記憶能力,但由於病人接受器官移植後,需要服食類固醇等抗排斥藥。類固醇會令人增加食慾,口味轉變或與此有關。

4. 為何戲劇角色接受眼角膜移植後看到異像?

所謂異像可能是重影或散光,這在穿透性角膜移植後有機會出現,因手術需要縫針以固定角膜,導致角膜弧度不平,屈光不正,這可以透過調節針線的鬆緊度或拆線來改善。
{{ item[lang + '_titl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