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返回頂部

葛量洪大家庭

葛量洪醫院舊貌

員工住宿舍形成小社區

昔日黃竹坑地處偏僻,出入頗為不便,醫院便安排院車接載員工出入港島。此外,不少員工會住宿舍,上下班也在醫院生活。葛量洪醫院行政總監繆潔芝醫生形容,醫院最大特色是人情味濃厚,無論同事和病人的關係也非常密切。

設施管理組二級運作助理杜應慈在葛量洪醫院工作了30多年,指當年的醫院就像小社區,「不同部門就如隔離鄰舍,無分彼此,下班後便一同食飯,星期六日才回家,有大家庭的感覺。」

杜應慈表示早年的維修師傅要維修院車,因此又叫「大偈」。

員工活動多 自組足球隊

醫院除了照顧病人健康,也會關心員工福祉,不同年代也有員工自發籌辦活動,例如早期的「葛康社」、「遊藝研究會」及「扯大纜」等。杜應慈曾與不同部門的同事組織足球隊,更與前南朗醫院同事一起踢波,並於醫院聯網足球賽贏得亞軍。

病人長期住院仿如一家人

葛量洪醫院1992 年進行了香港首宗心臟移植手術,今年正好30周年,該院心臟內科部門主管范瑜茵醫生表示,「一哥」、即首宗心臟移植病人至今仍保持健康,更積極參與義工活動。「末期器官衰竭病人要長期住院,因此我們與病人很稔熟,知其家庭、工作情況,甚至寵物的名字。每當得知有捐贈的器官可做手術,整個病房的醫護也會為病人歡呼。」

該院曾開創多個「第一」紀錄,例如1995年首宗心肺移植手術、1997 年首宗雙肺移植手術,2002 年進行中港台首宗「透藥性支架介入心臟」手術。至2008年服務重整,該院心胸外科部遷往瑪麗醫院,從此心和肺移植手術改於瑪麗醫院進行。

餐票的歲月 一蚊食早餐

昔日醫院飯堂為葛量洪員工提供一日五餐膳食,供應茶點和宵夜,湯、飯更任飲任食,同事只需在大簿上按制服編號簽署,飯堂美食至今仍為不少舊員工津津樂道。80年代,醫院膳食開始收費,並出現餐票制,每張餐票都有指定日子,早餐票價一元,加多一元有茶餐,午餐三元,直至後期才慢慢漲價。

{{ item[lang + '_titl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