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返回頂部

伊院轉型定點救治醫院靠各科補位

醫管局自三月初在不同聯網設立定點救治醫院,集中照顧新冠病人,其中包括九龍中醫院聯網的伊利沙伯醫院。該院急症室顧問醫生何曉輝表示,正式轉型前只有兩天時間籌備,「據我認知,如此大規模轉型在公立醫院從未試過,當時部分同事也有疑慮,但大家知道求診的新冠病人太多,病床又不夠,大量病人擠擁在急症室,易有交叉感染風險及影響病人治療,唯有盡力一試。」

轉型後,伊院共提供約1,300張病床予新冠病人,按病人情況分層治療,並由不同專科的醫護人員照顧。嚴重病人為第一層,中度或相對穩定病人屬第二、第三層,如嚴重病人情況好轉會送去第三層,務求加快病床流轉和縮短病人等候時間,同時加強跨專科協作。

何曉輝(下圖)指,今次行動定位清晰,由伊院接收新冠病人、廣華醫院接收非新冠病人。他又感謝消防處及其他聯網協調,在伊院轉型前兩三天轉送非新冠病人及接收新冠病人,讓伊院「回氣」。他相信汲取今次經驗後,日後抗疫安排可更妥善,籌備時間可縮短。

疫症如馬拉松 接力到終點

伊利沙伯醫院矯形及創傷科部門運作經理黃健儀回想於轉型首日,其中一個病房六小時內接收了30名病人,但夜更只有兩名護士,很多同事都自發留下來幫手直到凌晨,「醫院轉型工程浩大,既要將非新冠病人轉移到其他醫院,各科同事也要快速熟習新工作流程,例如婦產科平日照顧孕婦,轉型前從沒有接收過男病人,但大家義無反顧互相補位,令我覺得疫症就如馬拉松,獨自跑未必跑得完,若中途有人接力,總有一日我們會一起跑完。」

內科感染及傳染病科副顧問醫生陳淑櫻也是這場接力賽的重要一員,她見證急症室外病人在寒冷天氣下等候入院的苦況,所以更感激各科同事積極照顧病人,「其他部門即使沒有相關經驗,也上下一心全力幫忙,伊院同事都是『義氣仔女』!」

{{ item[lang + '_title'] }}